31岁的邓先生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被确诊为白血病;但他又是幸运的,6岁的儿子与他配型成功,将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但由于儿子的体重太小,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不够,刚好儿子出生时存了30毫升的脐带血,正好派上了用场。
孩子太小配型成功也枉然
邓先生本来是个壮汉,体重一度高达95公斤。去年12月,他发烧咳嗽,反反复复两个月也不见好。但这点小毛病邓先生根本没当回事儿。巧的是,那段时间,晨晨正好出现过敏症状,妈妈带着晨晨去医院检查时,也让晨晨爸爸一同做了个检查。这一查不要紧,邓先生的血液检查指标明显异常,较后被确诊为白血病。
随后,邓先生来到北大医院治疗。考虑到他的病情,医生建议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由于病情太紧,根本没有时间等待非血缘关系的供体,只能在家人中寻找合适的供体。一番检查之后,6岁的儿子和爸爸配型成功。可是孩子才6岁,“如果是16岁的,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完全可以满足移植需求,6岁孩子体重太小,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够用啊。”就在医生发愁时,晨晨的妈妈无意间说起曾经给孩子存了脐带血。
“脐带血+外周血”成双重保障
北大医院血液科主任任汉云赶紧找到北京市脐血库调取这份脐带血的相关数据。考虑到邓先生体重达到了95公斤,因此,一袋30毫升的脐血还是满足不了移植的需求。为了尽可能保证手术成功,同时又不对晨晨的身体健康造成风险,任汉云经过慎重考虑选择较优方案:先采用孩子的脐带血进行输注,随后从孩子的外周血中提取造血干细胞,进行联合移植治疗。“使用了这份脐血后,就可减少对外周血的采集,降低对孩子身体的影响。”
上午脐带血输入老爸体内
今天上午10时许,北京市脐血库的工作人员将30毫升冰冻着的脐带血送到了北大医院血液内科的病房里。血液内科的医生们给脐血加入了细胞保护剂后,将这一小袋冰冻着的脐带血放入到38摄氏度的水浴箱里解冻。不到一分钟,脐带血已经解冻,随后这袋脐血被推注到邓先生的体内,开始在他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北大医院血液内科骨髓移植主管医生尹玥告诉记者,考虑到邓先生的体重过大,30毫升的脐带血不足以完成救他的使命;明天上午,邓先生6岁的儿子晨晨将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
记者了解到,自体储存脐血用在亲人身上目前还比较少。迄今为止,北京市脐血库自体库共存储18万余份。自体或亲属移植应用了12份,自体库与公共库整体应用了近700份。使用案例中,成人占48.6%,其中救治年龄较大患者80岁。体重超过100斤的患者占近50%,其中体重较大患者95公斤。
孙乐琪 贾晓宏
程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