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公元前(BC)”?
公元前,即BC,是公元始祖耶稣的生日前的任何时间点。BC缩写取自拉丁语“Anno Domini”,意为“基督公元(指公元0年)”,因此“公元前”又称为基督前(Before Christ),简称BC。
二、BC在年份表示中的意义
公元前,又名BC、基督前,是以公元1年前衔接了公元1年和公元2年,计算日期所使用的标准之一。具体来说,以公元1年为基准,在其之前的任何一年,都可以用BC标注,如公元前800年就记为800 BC,而在公元1年之后的任何一年,都可以用AD标注,如公元800年可以写成800 AD,其即为公元。
三、BC的应用范围
随着BC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BC方式来表达任何一种时间,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生活中的,甚至还有科学和技术领域中;BC表示方式可以用来表示任何种类的历史,也可以被用作现代时间表示。例如,在现代历史学中,BC和AD经常被用来表示一份文献的出版年份,欧洲的经济史中也经常用BC表示时间。
四、BC的实际意义
BC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指明公元纪年之前或之后的某一时期,因此,BC的实际意义可以定义为“一种耶稣降生时期之前公元纪年”。不同于AD,BC可以用来表示历史发展的某个瞬间,而不只是一个年份,例如公元前1400年和公元前1066年,是不同历史阶段。可以看出,BC在各个历史阶段和时期表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 商朝
1. 夏商时期(2200—1700年):
夏朝:自约前2194年到约前1721年间,夏大禹时,到约前1763年破亡结束,共历经十位君主,全部以叔孙之亲继位为主。
2. 商朝:(约前1766——约前1046年)
商朝由周大夫殷商西伯所建立,维持较长的时间,历经三朝,共有十八君主在位。商朝统治地区主要为今天的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是春秋时期统一中国的重要一环。
3. 周朝(约前1046——约前256年):
周朝由周文王建立,以武威周氏定国,历经八位君主,分为战国七雄时期,春秋五霸分封时期,以及诸子百家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朝代。
二、西周朝(约前 770——约前256年)
1. 郑王朝(约前770——约前221年):
郑王朝是西周朝的前身,由伯夷和叔齐结成,是一个政治与文化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也是业炎春秋文学繁荣的时期。
2. 春秋时期(约前770——约前476年):
春秋时期,也叫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形势复杂的时期。众多小诸侯国分裂,一同发展,也经历了统一的过程,直至约前476年,孔子的弟子孟子创立了秦朝而结束。
3. 秦朝(约前221—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开创多民族一统天下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曾彻底改变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的儒家思想就是秦朝时期最大的文化遗留。
三、汉朝(206年——约公元24年)
1. 秦汉始皇时期(约公元前206——公元前25):
汉始皇时期,始皇刚开始统一全国后,在内政外政上均有历史性成就,汉朝列强向中国派兵索取贡物,同时中原也被外族势力短暂征服,但并未给人民带来巨大伤害,汉初期就实现了统一。
2. 汉太初(公元前25——公元9年):
汉太初是两汉的前期,此期权势林立,思想繁多,政治上大臣谋权窥人,集权发达,诗书文学成就卓著。两汉之后也延续了上汉的大多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传统。
3. 汉明帝(公元9——公元23年):
汉明帝时期,汉室拥台立汉明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士大夫政治革命影响最深远的时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以后多个朝代的精英统治模式。
四、两汉时期(公元25——220年)
1. 光武中兴(公元25——220年):
光武中兴的代表人物是西汉初年的刘邦,他努力拼抢,最终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昊然的中兴,西汉初年逐步成为中国历史上巨大的统一中央,这也使得当时大唐起步时就拥有统一中央政权,有足够的政治基础去统一中国。
2. 汉文帝(公元105——公元156年):
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和他的谋士众多,在他们的带领之下,中国开始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