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行违规“输血”楼市仍是监管重点
截至10月12日,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共开具了1219张,合计罚没金额超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输血房地产依然是银行受罚“高发区”,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仍是监管处罚重点。从处罚金额来看,银保监会开出单笔超过千万元的罚单亦不在少数。
2、广州公租房可落户
日前,广州印发的《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使用监管办法》中规定,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共有产权住房承购人及共同居住人可以将户籍迁入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解除,或共有产权住房发生产权转移的,应当同时履行将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内的户籍迁出的义务。无处落户的,迁至区政府公共集体户口。
3、上海二轮供地次日略有回温
10月12日,上海第二轮集中供地次日,出让9宗涉宅地块,总出让面积36.52万平方米,最终成交金额228.6亿元。其中,4块位于青浦、2块在杨浦,金山、奉贤、嘉定各成交1块。值得一提的是,单幅地块最高溢价率均未超过10%。其中较高溢价地块主要来自青浦、奉贤两区。位于青浦区的西虹桥地块成交价63.95亿元、溢价率9.9%,成交楼面价3.76万元/平方米,被象屿、路劲与招商蛇口联合体竞得;同板块的华新镇地块溢价率达到8.9%,由上实城开竞得。中铁置业14.48亿元拿下奉贤新城地块,溢价率仅次于西虹桥地块,为9.5%。此外,保利、龙湖、复星也各有斩获。据悉,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原计划48宗地块,其中7宗取消,11日的23宗地块均底价成交,另有9宗地块将在13日出让。
4、杭州二轮供地热度骤降,成交仅257亿元
杭州于10月12日开启第二轮集中供地。14宗地块总出让面积1213亩,总建筑面积174万方,总起价246.2亿元,最终成交金额257.48亿元,其中9宗地块底价成交,与首轮拍地的1100亿元成交额相比大幅降温。从结果看,绿城、杭州地铁、滨江等杭州本土房企是本次拿地的主力。据了解,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原计划出让31宗地,总出让面积191.55万平方米,总出让建筑面积466.02万平方米,总起拍价为633.78亿元。但在11日晚间,杭州突发公告,宣布终止17宗地块的挂牌出让活动,其中包含了此前预计需竞品质的10宗地块。
5、北京二手房遇冷,"银十"成交量或跌破万套
据北京市住建委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0月7日,北京二手房合计网签量仅91套。北京国庆假期间二手房成交“惨淡”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机构数据显示,从2020年9月份至今,北京二手房单月成交量均在1万套以上,但今年10月份至今成交量还不足1000套。有业内人士预计,10月份北京二手房全月成交大概率首次跌破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