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时候,我住在公司的青年公寓里。我就一直在北京和天津晃荡着。从北京或者天津回公司总部的时候,因为之前住的青年公寓退租了,而且住酒店公司也不给报销,所以,就只能找其他同事租的房子借住几晚。虽然,同事都很好,一起吃吃喝喝。但是,那种每一次回到总公司就得找人借住的感觉真的非常糟糕。并且,自己的一些书或者其他行李经常也不知道放在哪会比较好一些。
后来,一狠心,又租下了公司的青年公寓。大单间,独门独户,就像酒店的标准间一样,有卫生间有阳台,还有书架,每月一百多。然后,那种漂泊感真的瞬间就没有了。虽然,每个月自己住不了几天,但是 每一次回来之后,不用找同事借住,自己的东西有了安置的地方,可以一个人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可以想听什么歌就听什么歌。总之,虽然是租住的公寓,但是,总归是有了那么一点家的感觉。
2006年,在广州租房子住。虽然,和房东签了协议,但是,依然觉得不踏实,怕忽然被房东通知房子要卖掉等,自己又得大包小包的搬家。所以,去年某公寓爆雷的时候,我真的特别理解那些晚上拎着行李找住处的人。
2007年,是我到广州的第二年,在郊区买下了第一套房子。但是,漂泊感并没有因此结束。每一次进出房子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这真的是我的家”的疑惑,总觉得自己还是在漂泊着。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因为当时小区的以及小区附近的环境比较一般,自己对周边的环境缺乏认同感,没法很快融入当时的环境。
后来,在市区买下第二套房子之后,我那种之前一直都有的漂泊感才慢慢消失了。因为,这是一套学区房,孩子除了上幼儿园需要摇号之外,小学和初中都不用担心学位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不会因为房子等事而焦虑。但是,在漂泊这个问题上,或许因为远离家乡,也或许因为对未来的期待太高,即使买了房子,也还是有比较强的漂泊感。
现在,来广州已经十五年了。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我的漂泊感是在哪个时刻就消失了,而是慢慢在减少,并没有完全消失。
所以,有时候我在想,等我退休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回老家找一块地建一座小别墅。或许,只有那样,才算是真正结束了漂泊,让自己扎根了。
青岛一妹子,通过中介租了间公寓,结果签合同的时候,中介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她当时同意了,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让她十分后悔。
她本来是想从9月25租到12月25日,签合同的时候,中介工作人员提出,希望把合同签到1月19日,和房东的时间平起来,等着合同到期后,再把多出来这一个月的房租和押金一起退还给她。
妹子当时也没多心,觉得反正自己没损失,能退钱就行,于是就按照中介的要求签了合同。到12月25号她退房的时候,她还和工作人员确认了一下,对方答复合同到期会把钱一起退给她。
结果合同到期她去退租的时候,中介却不认这件事情了,要求按照合同约定来,只退押金,不退房租。而当时一直和她联系的工作人员,也一直没有出面,也没有再给过任何答复。
妹子现在后悔当初自己没有多长个心眼,那么轻易相信别人,感觉自己被套路了,平白损失一个月的租金。
其实如果对方曾经承诺过给退一个月房租,证据充分,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院提起诉讼,只是这会浪费大量的精力,确实是一件非常糟心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买房租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坑,不能听信中介的溢美之词和口头承诺,需要有自己的判断,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把所有的承诺都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体现在合同上,这样也方便维护自己的权益。
#好内容我来评#
#青岛头条#
#城市观察员#
买了酒店式公寓不好转手,但是为什么单身年轻人特别喜欢租酒店式公寓,因为一般这种公寓都是精装修拎包入住,而且很多是LOFT户型上下两层,可利用面积大,最主要是交通比较便利,而且品牌酒店式公寓都会有丰富的租客活动,比如野餐、看电影、读书会、狼人杀等各个兴趣小组,年轻人比较喜欢但是单身女士最好不要注酒店式公寓,水电费极高最主要是不安全,由于公寓的房间很多,人员换动比较多,周围比较嘈杂,不像商业小区业主比较稳定,另外单身的朋友如果住酒店式公寓,最好租24小时有保安维修也是24小时的公寓,而且每个楼道都设有监视器,最好公寓地理位置靠近地铁,这样上下班一个人更安全,另外最好有一些代收服务,比如代收快递,代收外卖等等,这样会住的比较省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