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粤韵 | 广州人的春天,从一朵木棉花开始】广州人的春天,从一朵木棉花开始。近百年来,作为“广州第一花”,木棉花是城市形象代言人,最能代表岭南文化和广州人的精神面貌,是广州人的最爱。
1932年12月15日,广州市政会议通过红棉当选广州市花的决议。1982年,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据1982年6月11日的《广州日报》报道:投票开始后,参加讨论的人数超过70万人,最年长的87岁,最小的是幼儿园小朋友,国内远至沈阳,国外远至加拿大,都有来信参加评选……掀起市花评选热。推荐的候选市花多达58种。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最高投票数,再次被定为广州市市花。
文/记者:刘幸
图/记者:莫伟浓;视觉中国
【沈阳脱单】
【年龄】:1987
【性别】:女
【身高】:160
【体重】:58公斤
【学历】:全日制本科
【户籍】:辽宁沈阳
【工作地】:沈阳
【职业】:国企文员
【收入】:8万五险一金
【是否有房】:有
【是否有车】:无
【婚姻情况】:短婚未育
【家庭情况】:父亲公务员 母亲已退休 本人独生
【自我介绍】:巨蟹座,开朗幽默,爱运动,积极阳光,爱干净。
【择偶要求】:1990-1980,172以上,有车有房,收入相当
【沈阳脱单】
女,89年12月生人,身高1.62米,体重58公斤
医科大学本科,工作单位省级三甲医院。事业编。性格开朗,爱好广泛,诚实本份善良,原生家庭。
寻,85年至89年生人,身高1.7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真诚善良,工作稳定,有婚房,性格温和,聊的来无不良嗜好的男孩
做点好事真的就那么难吗?昨天我用亲身经历,而且是发自内心,救助了一位九十岁高龄的失聪和脑有智障的老人。
我没有其它含义,发表这篇头条,我是为了让社会多献出一份爱心,关注老年人,并不想出人头地。
作品发表后轰动很大,人们都为这种不怕碰瓷的精神而称赞,就连沈阳晚报的记者都联系我,被我婉言谢绝。真没想到一位叫《吻雪05》的网友竟然能甪意想不到的用词…,对我所做所为持怀疑态度,我真的很伤心。
我今年76岁,只身一人,是国家认定的,每月几百元生活补助低保救助人,昨天为了帮助这个迷路老人,我倾囊来回打车花去58元(之间的曲折我不想解释)。见到他的家属后,简单交待一下,我就返回家。
社会就应该有真爱,善良的行为不是装出来的。《吻雪05》你不要在背后当道德《专家》,你应该站出来,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别再指手划脚好吗?
前几天我外地学生的儿子,东北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到沈阳应聘工作。他提前一天来沈,借住我家。小伙子精明强干,自信满满。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就出发了,到浑南去面试。中午没有回来,晚上六点多才回来。他说一共面试了七个单位,第二天等通知。
又是一个第二天。一个上午,他等来了,七个单位全部都录取的好消息。其中有两个单位,急于让他入职,说岗位急需用人。
他的考虑与老人不一样,要是我,肯定要考虑单位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等等。他考虑的是,那个单位工作时间短,劳动强度相对不强。
他说收入无所谓,再少也够自己一个人生活开销了。最后他按照自己的标准,在七个单位里,择优选择了市府路上的一家单位,工作时间是上午11点至下午5点。
他认为,这样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他习惯过夜生活,下班可以约朋友吃烤串,去酒吧,去泡澡,可以晚睡晚起。
又是一个第二天。他与这家单位视频,谈了一些工作细节问题,单位同意放他两天假,让他做上岗前的准备,两天后入职签合同。
他在58同城上租了房子,离他工作单位只有不到两站地的车程。
他说不喜欢坐公交车和地铁,执意要回老家,把他父亲的摩托车取来,每天上下班骑行,方便自由,减少车上人与人的拥挤。
当天下午他就约了出租车回老家了,说次日上午骑摩托车回来。结果晚上也没回来,我打他手机,也不回话。直到晚上10点多,我都睡了一觉,看到手机有他父亲的留言 。
说他儿子,昨天出门不远,就和一台吉普车正面冲突。他儿子从摩托车上飞出来,卡到马路的护栏上,左侧睾丸粉碎,需要手术摘除,腿部不能动弹。现在住在肇事附近的医院。
当天他要回家取摩托车时,我建议过他,住的地方离上班的地方路不远,可以步行或共享单车上班,比较安全,他断然拒绝了。
回家后,他父亲也不同意他骑摩托车,考虑到他已多年不骑摩托车了,担心上下班马路人多不安全。结果他还没进入沈阳市区,就受伤了。
因为他要住院治疗一个月时间,用人单位急于用人等不了,通知他不能签合同了。其它六个单位他都放弃了,只能养好了伤,再重新去应聘别的单位。
从小伙子发生的戏剧性变化里,我想有时候一路绿灯,并不是好事;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劝阻,更不是好事,很可能是坏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辽宁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1970年更名抚顺化工学院。1980年成立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11月,原抚顺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89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311.9万册;设有20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8个;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职工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抚顺石油学院
1950年4月,由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委托大连公司办石油工业学校,校名中央燃料工业部大连石油工业学校。11月1日,中央燃料工业部大连石油工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53年,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和任务,中央燃料工业部将学校北迁抚顺办学,更名为“抚顺石油学校”。
1958年,辽宁省委决定在抚顺石油学校基础上创办抚顺石油学院,开办本科教育,仍隶属石油工业部领导。
1962年,抚顺石油学院由本科学院调整回中专学校,改建为抚顺石油学校。
1971年11月,沈阳化工学院搬迁到抚顺石油学校校址办学,与抚顺石油学校合并后更名抚顺化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撤销。
1978年,辽宁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抚顺化工学院建制,原沈阳化工学院部分迁回沈阳办学。
1980年,沈阳化工学院抚顺石油分院、辽宁石油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抚顺石油学院。
1984年,抚顺石油学院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
2000年2月,抚顺石油学院由中央部委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抚顺煤炭工业学校
1949年3月1日,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建校。
1958年9月,原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升格为抚顺煤矿学院。
1961年10月,抚顺煤矿学院的本科部迁往辽宁省阜新市,以中专部为基础恢复了抚顺煤矿学校。
1980年11月,抚顺煤矿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4年5月,原抚顺煤矿学校更名为抚顺煤炭工业学校,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
抚顺石油学院
2000年11月,原抚顺煤炭工业学校并入抚顺石油学院,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开发培养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全国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之一。
2002年2月,教育部同意抚顺石油学院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为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
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
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四方签署共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协议。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9年9月,学校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评估。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5月,学校1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教育部的合格评估。
#沈阳头条# 发一条大家想了解的东西,我所了解的it厂商(沈阳)薪资待遇。普通销售58k,资深8-12 k,区域总(小厂)15k。大厂20k+(没去过了解不多)。技术(售前、交付)8-12k,资深一些15k,大厂会过20k。研发就普遍8-25k。
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除了服务行业的,基本上都不要4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点专业技能,40岁以上的找工作就能干服务员,收银员,保洁,家政工作了。如果做销售年龄可以放宽到45岁左右,但是时间就要长一些。
我的个人简历一直挂在58同城上,因为之前一直做销售,总是有一些保险公司,房产中介给我打电话让我去面试,我想找一些内勤,商务之类的工作因为周末需要管孩子,但是年龄都超了,太尴尬了。
有人说40岁现在也算青年,我看根本不是,社会已经把我们抛弃了,也怪自己没有学个一技之长,现在来看有技术才是硬道理啊,最起码能养活自己。
这几年口罩事件,创业也不太好干,找工作也不太好找,只能开源节流了。
2.36米的身高让鲍喜顺问鼎中国最高的人,这个巨人身高一度成为鲍喜顺的困扰和担忧,但最终也成为了鲍喜顺,后来在58岁高龄坚持生下一个儿子。
1952年出生的鲍喜顺是内蒙古人,从小长得特别高就是他最大的标签,不到20岁,鲍喜顺就已经有2米的身高,也因为身高给鲍喜顺的家庭带来了很多困扰,衣服总是变短的特别快,床都不够睡只能睡地板,饭量也比别人大很多,为了省钱,鲍喜顺只能吃5分饱。
鲍喜顺也成了别人眼里的妖怪,鲍喜顺非常委屈可是却没人能理解他,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常年的营养不足和睡地板的原因,鲍喜顺得了风湿病,行走必须借助拐杖的帮助。看着鲍喜顺痛苦的样子,父母带他踏上沈阳开始求医之旅,他们在高额的医疗费面前止步了。
但沈阳之行改变了鲍喜顺的命运,他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沈阳军区的篮球队教练一眼就看中了鲍喜顺,并四处打听找到了他,幸运地成为了一名篮球运动员,不仅吃饭问题解决了,在篮球队里不必为医疗费发愁,鲍喜顺非常的珍惜,坚持刻苦训练,来回报这一切。
但鲍喜顺的身体只坚持了三年,就熬不住了,风湿病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剧烈的疼痛让鲍喜顺痛苦不堪,球技也跟不上,鲍喜顺选择回到草原,继续放马牧羊,原本以为这就是鲍喜顺的一生。
一直到50岁这一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2004年,经营冷锅鱼酒店的辛幸知道了鲍喜顺的遭遇,从中嗅出了变现的机会。
鲍喜顺拿着合同告诉鲍喜顺,想高薪聘请他到自己的酒店工作,就这样鲍喜顺成为了辛幸酒店的一名门迎,因为他独特的身高也给酒店招揽了不少的生意,借着势头,赤峰市的媒体策划了以鲍喜顺为名的系列活动,鲍喜顺成了名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鲍喜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15年7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接受了鲍喜顺的申报,他成为了自然生长的第一高人,申报成功后,鲍喜顺还被邀请到了世界各地接受访问,鲍喜顺也借着被访问的机会,传播中国文化,还有他家乡辽阔的草原。
鲍喜顺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年过半百的他依旧还是一个人难免孤寂,媒体为鲍喜顺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征婚广告,一共吸引了来个全国9省的二十多个女性,这是鲍喜顺不敢想的。
后来辛幸经人介绍一个女子29岁名叫夏淑娟,当鲍喜顺和夏淑娟见面的一眼,就知道彼此都是对的人,鲍喜顺对于夏淑娟的身高觉得刚好,夏淑娟也一直想嫁一个高的丈夫,鲍喜顺对夏淑娟也非常满意,就这样两个人闪婚了,认识31天后领了结婚证。
两个人很快就举行了具有特色的蒙古婚礼,吸引来来自国内外的媒体争相报道,还有亲朋好友也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也很多人慕名而来,两个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鲍喜顺和夏淑娟也很寻常夫妻一样,想生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当时鲍喜顺已经58岁,夏淑娟30岁,鲍喜顺知道,如果现在不生,以后就更没机会了,夫妻俩商量后去医院想听医生给与的建议。
但医生给出的建议无疑是夫妻俩最大的打击,医生认为他们不适合要孩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鲍喜顺的身高大概率是遗传给他的孩子,孩子身高容易长太高,另外鲍喜顺已经是58岁的高龄,已经不适合生孩子。
夫妻俩非常难过,但内心想要孩子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最终商量后还是决定拼一把试一试,结果没多久,夏淑娟果然怀孕了,夫妻俩在开心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忧,但他们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很快到了预产期,看到妻子被推进手术室,鲍喜顺非常担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时是否太过于冲动,如果孩子健康平安的出生,医生说孩子一切指标正常,鲍喜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鲍喜顺和夏淑娟终于如愿以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根据医生的推算,鲍喜顺孩子的身高大致会长到2.2米,如今这个孩子14岁,已经长到了1.7米。
前半生因为身高迷茫的鲍喜顺,在后半生因为身高被成就,不禁也让人好奇,鲍喜顺的孩子将来会有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