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密一疏,百瑞景的配建学区,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作为100多万方的大盘,百瑞景的当家人把配建学区当成重要卖点。
他们在高瞻远瞩画下蓝图的时候,并未意识到配建学区是个多么艰巨的任务。
盖房子,对于他们来说,是拿手好戏。五层楼高的教学楼,简直是牛刀杀鸡,不值一提。
设计理念、教学区规划、功能布局、环保节能什么的,在全球智力资源的支持下,也不是什么难事。
难就难在,引入足够吸引购房者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好说,会有经营者求着合作,租金不菲,是正收益的事儿,属于经营者搭开发商的顺风车。真正的困难,在于和知名中小学谈好合作条件,取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且能够光明正大地向购房者宣传承诺。
百瑞景的当家人亲自操盘过汉阳的几个金桥系楼盘,大桥局在武汉也是树大根深,因此很快就找着了合作办学能说得上话的正主。
2008年,在楼盘首开的时候,百瑞景就分别和乔登美语幼儿园、武汉小学寄宿部、武汉中学初中部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2011年,小学初中整体迁入,2012年幼儿园开学。
也许是政策限制,也许是经济考量,也许是对教育趋势的认知,百瑞景引入的这3所优质学校,全都是民办。
没错,是民办,全都是民办。
武汉小学寄宿部、武汉中学初中部,名字看起来就像公办,好像是武汉小学和武汉中学的分支,其实都是民办。
但是,购房者看重的是武汉小学和武汉中学的名头啊。因此百瑞景的售楼员只好语焉不详地略过民办性质,宣传资料上也避重就轻地只提武汉小学和武汉中学两大卖点,深怕部分购房者会产生疑虑。
其实,这么做也不算错。
彼时,民办小学和初中强势崛起,一些办学初期口碑不行的民办学校,由于狠抓教学质量,几年后声誉鹊起,吸引了更多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早期的有华一寄,中期的有武珞路奥山(现在的武珞路实验,566),稍晚的有外校美加,都是这样打出口碑的。
人和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百瑞景以时间换空间,也算是前瞻视野了。奈何,天不遂人愿,百瑞景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慢慢从相得益彰,到味同嚼蜡。
武汉小学寄宿部甫一开学,就大受欢迎,要找关系花重金才能入学。举办方颇具先见之明,在《合作办学协议》中仅承诺:无条件招收百瑞景一二期和三期别墅的对口生源。这就导致2011年起正在卖的三四五期房源,上不了瑞景小学,只能去对口的珞珈山小学。
而武汉中学初中部,办学初期属于公参民,2008年更被定为民办学校,要求在若干年内与母校脱钩。2011年虽然搬到百瑞景来,校舍条件大为改善,但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却与武汉中学相去甚远。懂行的业主认为楼盘的宣传言过其实。
不平衡的关系,会引来灾祸。有记者闻风而至,通过采访不满的业主,见报了重磅文章,立即对百瑞景的销售产生消极影响,还带来了业主维权的风险。百瑞景不得不花钱消灾,答应了该报一大笔广告费,换来姗姗来迟的后续报道。
痛定思痛,百瑞景和学校都进行了规范。
武汉小学寄宿部在2016年改为“武汉瑞景小学”,以民办的本来面目示人。随着全民摇号政策的强力执行,哪怕是一二期的业主也不再保险。而公办的珞珈山小学,除了对口百瑞景各期外,还对口周边一些老旧小区,生源鱼龙混杂,让家长无比纠结。
武汉中学初中部于2012年回归公办,改名“武汉初级中学”,主要招收珞珈山小学不择校的毕业生。在优质生源被566就近掐尖后,武汉初级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直徘徊在武昌区的中游水平。
辛辛苦苦准备打造成楼盘亮点的配建学区,到头来却成了百瑞景的短板。由此也导致百瑞景的二手房行情黯淡,一直难以突破3.5w,相比东湖国际的5w+,已不复同日而语了。
欢迎关注五叔,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更多精彩文章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