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欣赏及临习秘笈
- 2、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名师解读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
1、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欣赏及临习秘笈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古诗四帖》是其代表之作,其笔法丰富多采,连绵、曲直、方圆、穿插、提按、偃仰,恰如公孙氏舞剑那样,既有套路,又娴熟到不见套路,既有规矩方圆,驾驭得又在规矩方圆之外,以舞剑的节拍与旋律,舞弄手中的笔翰,身随笔走,翩若惊鸿,轻如飞燕,重若崩云,刚柔相济,浑然一体,达到了以笔为剑,表现出万象之大美。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236.5*31cm
《古诗四帖》录文为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见一老翁四五少年赞》。
《庾子山集》和《谢灵运集校注》分别录有原文如下: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淑质非不丽,难以之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品读张旭《古诗四帖》,给人有着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享受。难谓呼《古诗四帖》是狂草之“神品”。
如果想学习《古诗四帖》最好不要急于临写,首先宜熟读文字内容,理清笔画来龙去脉,感悟书写速度及提、按、顿、挫的轻重变化,然后再作临习。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古诗四帖》笔法非常丰富,中锋、侧锋互用,圆笔、方笔配合,疾奔拙重兼施。总体圆转多,方折少。书写弧线与圆转时应通过手腕使转或绞转完成;除圆转改变行笔书写方向外,通常会用到折笔、翻笔来调变书写方向,这样也改变了笔锋的着纸面,或同时用捻管方法丰富线条的变化,使之不平滑。每个笔画几乎都存在中锋与侧锋用笔和圆笔与方笔的转换。
临习《古诗四帖》要注意字的取势姿态,字的草法特征和大小、疏密、错落关系,忌横平竖直,匀称呆板。
张旭《古诗四帖》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
《古诗四帖》强调其书写的韵律之美,注重提、按、顿、挫要有快慢变化的节奏感。通常是:长、细与使转流畅的线条较快;短、粗与方折厚重的笔画较慢,做到厚重沉静,飞动不流俗。
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像这种经典的绵延大草,不看通篇长卷,是学习不到灵魂的。
2、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名师解读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词句注释】
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白话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创作背景】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作品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意境深邃,画意甚浓,耐人寻味。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接着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名家点评】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天宝时在世,曾任常熟县尉,金吾长史。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名师解读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名师解读丨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名师解读丨 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名师解读丨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本文关键词:张旭古诗四帖视频教程,张旭古诗四帖释文,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视频,张旭古诗四帖书法特点,张旭古诗四帖临摹视频。这就是关于《张旭古诗四帖临摹教学,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欣赏及临习秘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