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万科金域半岛(万科金域蓝湾)

抗美援朝早就结束了,为什么志愿军41年后才回国?美军:没签和平协议

 

1953年7月,美国第1次在未能取胜的情况下签订停战协议。持续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也就此画下了句号。尽管如此,实际上志愿军却并没有立即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就回国,最后一批留在朝鲜的志愿军,一直到1994年才撤回国内。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双方大规模的直接作战,主要集中在第1到第5次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等。

虽然战争时间持续近三年,但实际上很多时间都是在断断续续的谈判。

战场上的胜负会成为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虽然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这却并不是和平协议。

实际上李承晚政府并没有心甘情愿地承认失败,美军也没有撤离韩国,这种情况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朝鲜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所以志愿军肯定不能在此时全部撤走。

如若不然,如果,美国和韩国再次发动攻击,那么之前志愿军所取得的胜利将付之一炬。因此当时仍然有相当多的志愿军驻扎在朝鲜,一直到1956年,依然有44万。

这些驻军一方面用以防备美军进攻,另一方面则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志愿军在停战后,仅仅是铁道兵部队,就有10个师被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去,有数百座桥梁被修复或者新建,此外还有几十座车站,21座隧道等等。

志愿军的工程兵部队主要参与了朝鲜一些大城市的重建工作,例如平壤、咸兴、元山等。除了在平壤修建了超过20万平方米的各种建筑,志愿军部队还在方方面面帮助朝鲜人民。

在1954年朝鲜遭遇天灾时,志愿军部队更是省吃俭用的捐献物资和粮食给朝鲜人民,帮助他们渡过灾荒。

1957年中国决定开始撤军,并且计划与此同时向美国施加压力,让美国也同时撤军。

金日成对此感到极为高兴,向中国表示了感谢。最终双方在协商后决定由朝鲜政府首先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和美国双方都从半岛上撤出军队。

然后再由中国表示同意和支持,并首先开始撤军。

1958年3月15日到10月26日,志愿军分成三批依次撤出了朝鲜,但是驻扎在韩国的美军,却一直保留了一部分部队,直至今天。

中国志愿军在撤军时,把大量物资和器材无条件地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到1959年,负责保障撤军工作的后勤部队也陆续离开了朝鲜,但是在这之后并非没有志愿军留在朝鲜,当时还有一个“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

在签订停战协定后,这个委员会宣告成立,随着撤军各项事宜完成,这个委员会中的志愿军代表也只剩7人。

美国就是如此,在停战后做出了一些挑衅举动,在自停战以来停战委员会所召开的600多次会议中,美国有不少违反协定的行为,中国和朝鲜代表团始终和他们做斗争,揭露其无耻行径。

不过在上个世纪60年代,志愿军代表团的工作却一度陷入停滞,后来周总理得知后认为应该维护中方利益,又继续派人参加各种谈判,此后就一直持续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

在这几十年中,志愿军代表和解放军一样经历了多次军服换装。

不过,志愿军代表与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一样,不使用八一标志,也不使用解放军军旗。

所以在更换的各式军装中,志愿军代表团的帽徽领花和纽扣都是特别供应。另外志愿军代表和停战委员会的成员国一样,在左臂配有黄色袖标以示其身份。

1991年,美国擅自让韩国代表也参加了停战委员会的最后一次会议,但实际上由于韩国并未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所以没有资格参加。

中国和朝鲜就此停会以示抗议,1994年中国将代表团全部撤回国内。

与美国的行为相比,志愿军不但致力于恢复半岛和平,而且还支援朝鲜建设,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和平卫士。

为何说美军在53年停战是明智之举?看看半年后志愿军都是啥装备。

 

朝鲜战争进行到第3个年头的时候,美国国内关于是否继续这场战争,展开了激烈争论。

 

杜鲁门本以为能轻松击败志愿军,帮助李承晚占领朝鲜半岛,结果遭遇当头一棒,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全都更强的美军,竟然被打得节节败退。

 

海外战争频繁失利,使得杜鲁门政府的支持率暴跌,他不得不选择结束这场战争。

 

后来的事情证明,美国主动停战是明智之举,如果继续打下去,他们会吃更大的亏。

 

据统计,美军在朝鲜半岛作战3年,花费超过400亿美元军费,伤亡人数超过17万。

 

要知道,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伤亡人数也才30万。

 

如此巨大的损耗,让美国政府吃不消,让美国民众无法接受。

 

更关键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正在不断更新换代,美军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逐渐消失了。

 

这是因为战争进行到后期,苏联方面发现志愿军比想象中能打得多,这场战争注定会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于是,斯大林主动送来了军事援助,各种先进的武器纷纷抵达前线,明显提高了我军战斗力。

 

上甘岭战役,美军总共发射了近200万枚炮弹,我方还击40万发,虽然只有敌人的五分之一,但和战争初期相比已经有了显著提高,这让美军颇感惊讶。

 

装备提升之后,志愿军不再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发起反击。

 

美军第7师是精锐中的精锐,曾在多场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是面对志愿军67师,却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伤亡人数超过7000,敌人指挥官带着残部仓皇逃跑。

 

当李承晚叫嚣着战斗到底的时候,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20分钟时间便发射总重量高达1900吨的炮弹。

 

这场战役让美韩联军意识到,志愿军已经和3年前大为不同,继续这样打下去,他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最终,李承晚也放弃了仅存的幻想,本就希望早点撤兵的美军,立即派出代表团进行和谈。

 

金城战役刚结束没多久,美军代表便在协议上签字,匆忙将兵力撤回日本基地,逃离了朝鲜半岛这块是非之地。

 

其实,就在停战协定签署之后,苏联又帮助我国武装了30个支援军师。

 

当时,每个师平均有超过300门各式火炮和80辆战车,即便和美军相比也不遑多让。

 

美军向来欺软怕硬,他们的战术打法、军事部署并不是特别出色,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各地连战连捷,主要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后勤补给。

 

简单来说,美军的装备要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在战场上很容易速战速决,马上打掉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对志愿军来说,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比不上战士们的坚强斗志。

 

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宁愿用血肉之躯和敌人的钢铁重炮抗衡,也不会后退一步,再加上装备越来越好,志愿军更是没有敌手,即便是强悍的美军也只能乖乖认输。

1953年抗美援朝战场上,随着中国志愿军奔赴战场,美军尝到了苦头,再也不愿意在半岛上纠缠下去。但是李承晚不愿意看到中美停战。停战协议一旦签订,美军会大量地撤军、减少援助。

眼看“统一半岛”的愿望要落空,他彻底地陷入了疯狂之中,他开始“讹诈”美国。

李承晚表示,韩国绝对不会接受和谈,韩国军队将会继续作战,即使美国不再援助自己,韩国也将继续打下去。他不仅以武力扣押2.7万名中朝战俘,还宣布将继续战争。如此一来,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多的板门店谈判,面临夭折。

李承晚的行为,让后期一心停战的美国和多国部队很尴尬,艾森豪威尔也很郁闷,这个小弟很不听话。

李承晚的行径完全是破坏停战协定,立即遭到国际舆论谴责,同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也立即给李承晚发去照电,要求立即停止这一行为。眼看朝鲜半岛即将迎来和平的曙光,又被李承晚罩上了阴影。

面对这种情况,我军决心用武力让李承晚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志愿军的调动很快引起了美军的注意,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美军不选择袖手旁观,因为他们也恼怒李承晚的做法,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听到手下的报告时只说了一句:“让志愿军教训一个这个不听话的李承晚吧。”

此后,我志愿军发起对南朝鲜军的15天战役——金城战役,这是朝鲜战场我军最后一场胜利,志愿军20兵团迅速突进,攻下南朝鲜4个师驻守的坚固阵地,歼灭南朝鲜军5.3万人,

经过金城战役之后,李承晚也是彻底被打服了,再也不敢肆意造次。他彻底看清了形势,再也不提所谓的"北进",并向美国表示自己愿意停战。

1953年7月27日,美国与中国和朝鲜签订了《停战协议》,李承晚统治的韩国依旧没有出席。自此,朝鲜半岛再次回归和平。援朝战争中国大获全胜,这也是我们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的重要一步。

2020年,山东省莱阳市的一户农村人家里,十多位身穿军装的干部正围在一位93岁的白发老人身边,只见他看着手中的黑白照片哭成了泪人,颤颤巍巍地擦去脸上的泪水喃喃说道:“照片里的人就是我弟弟!”

此言一出,饶是身经百战的老干部们鼻子一酸,也跟着留下了欣慰的泪水,忍不住抱头痛哭起来。

为什么这位老人简单的一句话,就让这么多军队首长落泪呢?

原来,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他们的老战友、原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通信连步话机员于树昌寻找家人。

1952年9月,解放军第23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远赴朝鲜参加作战,而于树昌身为下辖第218团的通信员,也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朝鲜半岛。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临近尾声,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虽然已经表明,要通过谈判的方式结束战争,但却在私底下搞小动作,频频发动小规模作战扰乱我军。更可气的是,韩国李承晚集团竟然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近3万人的俘虏,以至于谈判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企图,军事委员会下达了命令: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于是,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1953年7月初发动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

此次战斗,由志愿军第20兵团下辖的五个军(68军、54军、67军、60军、21军)担当主力,而于树昌所在的第23军负责配合。

为了给主力部队创造更好的进攻条件,于树昌所在218团于6月29日晚上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占领距离金城只有5公里远的一处无名高地。

这项任务意义巨大,只要拔掉这个高地上敌人的哨岗,那么龟缩在金城的南朝鲜军队就将失去大片视野,我军就能悄无声息地发起总攻。

趁着夜色,218团团长派出一个营的兵力摸上高地,轻松就消灭了所有敌人。可是枪声却引起了金城敌军大部队的警觉,他们很快就集结兵力,打算将高地夺回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志愿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击退了敌人几轮猛烈的进攻。

天色拂晓,高地虽然还在我军手中,但战士们伤亡惨重、弹药也几乎消耗殆尽。更不容乐观的是,经过一夜的激战,战士们身心疲惫,但敌人仍在源源不断地朝着高地脚下集合,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为了击退敌人,于树昌主动与后方的炮兵部队联系,请求他们给予火力支援。

在敌人发起的第六次进攻中,于树昌通过精准的坐标指导,炮兵部队弹无虚发,每颗炮弹都给敌人造成重创。

但当炮声停止的时候,步话机里却再也没有传出于树昌的声音。

难道他已经牺牲了?就在指挥部的同志们胡乱猜测的时候,步话机里再次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

“报告指挥部,我的战友已全部牺牲,现在阵地上只剩我一人。”

此时,团长激动地握着步话机,声音沙哑地说道:“你的任务已经完成,我现在下达命令,寻找一切机会撤离阵地,活着给我回来!”

可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于树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不会轻易放弃同志们辛苦拿下的阵地。”

“现在敌人再次发起进攻,为了胜利,请立即向我开炮!”

团长本想劝阻,但步话机却没有了声音,他举起望远镜,看着远处高地上黑压压的敌人,嘴角哆嗦着下达了命令:“开炮!”

于树昌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他至死也没有丝毫退让,而是凭借着不怕牺牲的意志成为那处无名高地上最后一个倒下的志愿军战士。

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于树昌没能魂归故里、成为原23军将士们心中的疙瘩,他们多方寻找、就是为了找到于树昌的亲人,让战斗英雄魂归故里。

2020年,23军的一些老战士们再次相聚,其中一个老兵的话使大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山东省莱阳市也有一个叫于树昌的老兵,年龄、履历、牺牲时间基本上都能吻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曾经在218团担任过文化教员的管志初老先生决定亲自求证。

在女儿的陪同下,80多岁的管志初来到了莱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于树昌的户籍信息:城厢街道四真庄村。并且得知,于树昌目前只有一个哥哥尚在人世,名叫于云德。

经过多方联系走访,管志初终于见到了于云德。只不过令人遗憾的是,93岁高龄的他双耳失聪,而且患上了老年痴呆,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就在管志初以为要遗憾终身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有一张战友合影,于是赶紧翻找出来递到了于云德的手中。

“您认识这个人吗?”管志初手指的正是于树昌。

谁知于云德只是看了一眼,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滴落下来,口中喃喃地喊道:“弟弟,这是我弟弟!”

时隔近70年,昔日的战斗英雄终于得已回家、落叶归根,也算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

1953年7月27日,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此刻早已垂头丧气,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中朝两国代表的注视下,签下了这份首次以美国战败为结尾的停战协议。

至此,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落下了帷幕,而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消息后,顿时表情严肃,心中五味杂陈。

蒋介石很清楚,如果连美国人都战胜不了解放军的话,那他就更不能了,反攻大陆终究是一场黄粱大梦。

心灰意冷之下,他对诸多国民党将领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我国不得不暂停解放台湾的战略计划,转而将重心,放在朝鲜半岛上。

这让蒋介石悬了好几个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随即,蒋介石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场仗看似是南北朝鲜在打,其实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角力。

只要稍微擦枪走火,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到时候,蒋介石只需趁乱反攻大陆,大业可成!尤其是看到韩国被朝鲜人民军打得节节败退后,蒋介石就笃定美国一定会介入。

果然,6月26日,杜鲁门命令驻日远东空军参战,9月15日,麦克阿瑟亲自督战,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

时刻关注战局的蒋介石马上下令,让52军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发兵朝鲜。52军是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实力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支部队。

那么蒋介石为何不直接派兵反攻大陆,而是要先派兵赶赴朝鲜呢?其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蒋介石觉得直接登陆作战,风险太大。

倒不如配合联合国军,先打到鸭绿江,随后再从东北进攻最为稳妥,届时,国军凭山海关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东北的重工业基础,便能够掌握主动权。

第二个方面,蒋介石知道,如果得不到美国的帮助,反攻肯定是不成的,但是呢,在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表现实在不堪入目,美国对他早就失望了。

他必须先在朝鲜证明自己,博得美国的好感才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但让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杜鲁门居然严词拒绝了!

这又是为啥呢,难道多个助力不好吗?哎,对美国来说,还真不能让蒋介石的部队参加朝鲜战争。

首先,蒋介石的参战,势必会触动中国的敏感神经,解放军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投入战斗,在尚不清楚中国的参战决心时,贸然允许蒋介石参战,无疑是冒险举动。

美国当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不在亚洲,只要韩国不亡国就行了,没必要把事情闹大,所以蒋介石还是别掺这趟浑水的好。

其次,在美国的眼里,蒋介石的部队确实不怎么样,他们曾经就在解放军的手下败得一塌糊涂,现在到朝鲜又能有何作为呢?这不是添乱吗?

最后,如果蒋介石派出了52军,那么台湾的守备力量势必会变得空虚,那到时候解放军突然进攻,台湾谁来守?

不还是美国吗?如果往台湾海鲜增兵,就会打乱了美国的计划,得不偿失,因此,杜鲁门表现得十分冷淡,再三警告蒋介石不要轻举妄动。

对于美国的态度,蒋介石非常生气又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现实,但蒋介石还是十分关心朝鲜战局,每天都要听部下汇报,期待有一天杜鲁门回心转意,邀请自己参战。

与此同时,他还派遣毛人凤秘密潜伏在大陆和遗留在那的特务们联系,一边谋划搞破坏,一边准备在东北接应。

就连功德林里的国军战犯都被策动了,天天盼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盼着蒋介石反攻大陆。

从这也能看出,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高层,根本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人,眼里只有权利,根本没有想过一旦战火重燃,又有多少中国百姓受苦?

不过他们的想法,终究还是白日梦罢了,美军无视我国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我国立刻派出志愿军赴朝参战。

10月25日,志愿军40军118师在两水洞与联合国军正面遭遇,师长邓岳马上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消灭敌军500多人。

首战大捷!在此后,我军连战连胜,一口气赢得了五次大战役的胜利。

而在台湾的蒋介石,还天真地认为,美国人不断失利,是因为他们没搞懂解放军的战术,一旦反应过来,肯定能反败为胜。

毕竟美国是有制空权的,但是美军被我军一路赶回了“三八线”以南,便在“三八线”附近开始了对峙。

诚然,美国一开始在制空方面,有着完全的优势,但随着我国高炮部队、空军部队的相继参战,美国的制空权被彻底打破。

上甘岭一战后,美国人彻底崩盘,正式准备谈判,金城一战后,李承晚也服了,乖乖坐到了谈判桌上,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联合国军战败,我们取得了最伟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蒋介石愁苦难当,瘫坐在椅子上站都站不起来,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美国人说我不行,结果呢?16个国家的精锐,竟被打得如此狼狈,毛泽东真是举世无双的奇才啊”。

蒋介石的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是在抱怨,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彻底服了,服了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服了毛主席的深谋远虑。

他自命不凡,但和毛主席一比,就像是腐草之荧光比那当空之皓月。

1953年,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破坏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毛主席说:“再送一个‘羊’到朝鲜,美国就彻底输了。”这个羊是什么意思?

 

[微风]美国政府在艾森豪威尔被选为美国总统之后,就开始计划在朝鲜半岛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为了防止朝鲜北部“联合国军”的登陆,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彻底扭转了朝鲜西部沿海地区防御薄弱的状况。

 

这使得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军”停止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并不得不重新开始为期半年的停火谈判。

 

[微风]1953年5月,美国政府同意了中国的战犯遣送计划,然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协议。

 

考虑到李承晚的立场,邓华和杨得志决定集中火力,集中火力消灭南朝鲜军队。

 

六月八日,双方就战犯的遣送问题达成一致,停战谈判已达成,停战协议也即将签署。但就当朝鲜的休战协议快要签署的时候,南朝鲜的暴动开始了。

 

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公开违反了有关囚犯返回的协定。

 

[微风]1953年的6月,李承晚以“释放”的名义强行扣押了2.7万多名朝鲜人民军的俘虏。朝鲜和平的希望,再次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对此,毛泽东决定严惩李承晚集团。毛泽东在六月二十一日发了一封电报,说:“我们要把停火的协议延期,延期到什么时候?这要视事态的发展而定。晚点我们再送一只‘羊’过去,那么美国就会一败涂地。”

 

而这个所谓的“羊”正是志愿军。7月13日21时,金城之战爆发,这是自志愿军入朝以来,投入最多、火力最强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动用炮台1100余门,炮击上万次,敌人的主要防御工事顷刻间化为乌有。

 

炮兵干部王瑛回忆道:“整个阵地都是红色的,天空都是明亮的。”在大炮的掩护下,仅仅1个钟头,志愿军就冲破了4个南朝鲜军的防线,将整个南朝鲜军队的防御部队打得溃不成军,连忙退回到了第二战线。

 

此后,志愿军在一天之内,最大限度地向南方推进了9.5公里,把金城以南的突入阵地拉平。

 

7月14日,由副排长杨育才带领的先锋侦察队,扮作南朝鲜士兵,巧妙地穿过南朝鲜军的几个关卡,进入南朝鲜军的首都一团附近。

 

南朝鲜军的首都师一团是南朝鲜军队中最古老的一支,号称“首都师”的王牌兵团,拥有充足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后来李承晚亲手为其颁发了“虎头旗”的团旗,自此首都师一团被命名为“白虎团”。

 

那时候,白虎团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半永久防御工事,号称固若金汤。

 

14日清晨,十二人的侦察小队在杨育才副班长的带领下,歼灭了“白虎团”的大半个团,无一人牺牲,创造了金城战争的奇迹。

 

随后,志愿军纵队趁着夜幕,在三个多小时里,突进了9公里,进行了11次小规模的战斗。并对南朝鲜第555榴弹炮营发动了突袭,消灭了大部分的敌人,并将支援的南朝鲜第二兵团的指挥官杀得全军覆没。

 

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20师团的主力已经占领了阵地,并将一部分部队继续向南方推进。

 

两天后,20师团就向南方进军了9公里。

 

16日,敌人发动了反击,志愿军在接下来的十余天中,先后击退了一到两个兵团的反攻,将阵地化作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战役,它消灭了五万三千多名敌人,夺回了一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面对志愿军的来势汹汹,李承晚这才安静下来,我们提出了划清界限,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微风]1953年7月27日早晨,朝鲜和美方签署了和平协议。

 

上午十点整,会场内鸦雀无声,双方签署了9份休战协议。休战协议的签署宣告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9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听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彭德怀的讲话,介绍了抗美援朝的情况。

 

“朝鲜战争有力地证明了,几百年来,西方入侵者只需要竖立几门大炮就能占领一个国家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素材:《抗美援朝纪实》

 

作者:Pluto

 

排版:一一

#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前夕,有小人从中作梗,消息传回北京毛主席大怒,之后密电彭德怀:“不急着签字,继续打。”到底是谁惹怒了毛主席?

 

1950年,在朝鲜战争初期李承晚的南朝鲜军节节败退,连“首都”汉城也丢了,金日成领导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朝鲜半岛的统一指日可待。

 

而南朝鲜总统李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南朝鲜军快完蛋了。这时,心心念念的美国人终于来了,李承晚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犹如看了到救星。

 

很快美军及其所谓的“联合国军”登陆半岛,李承晚为了伺候好这些“大爷”们,也是想尽办法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后来大家都知道,高高在上的美军及其盟友们,在朝鲜这个不大的战场上可算是吃尽了苦头。

 

在付出了将近20万人的伤亡后,前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不得不下台,新总统埃森豪威尔上台后,开始了重启停战谈判,想要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1953年6月15日,经过多次谈判,停战协议基本谈妥就等着最后签字了。可就在这种关键时候,有人却不干了。

 

南朝鲜总统李承晚跳出来,显然他不想就这么结束战争。反正前面有美国人和“盟友们”帮他打仗,又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援助和捞取政治筹码,就这样停战他怎么甘心。

 

李承晚甚至还“威胁”联合国军,叫嚣“只有将敌人赶过鸭绿江的国家才可以留下来。”

虽然李承晚叫嚣的厉害,但他也只敢在背地里玩阴的。

 

6月17日晚,李承晚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他将中朝战俘将近2万人押解到南朝鲜的训练中心。

要知道战俘问题一直是双方谈判的重点,直到6月15日谈判基本达成一致,但这个时候李承晚却搞这么一出。

 

此时作为“联合国军”司令的克拉克上将对这场战争早就没有了信心,只想早点签了停战协议了事。看着这个上蹿下跳不听话的小弟,克拉克决定让中国人来好好教训一下他。

 

消息传回北京毛主席震怒,之后联系志愿军前线让我方司令员向“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发去一封问责信。

主要就是问克拉克是否还能管得了李承晚的南朝鲜军队。

 

克拉克表示管不了,这时他也想给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一点教训,让他搞清楚自己的角色。

之后毛主席密电彭总,电报的意思很直接很明确,概括起来几个字就是“不急着签字,继续打。”

 

于是,金城战役在7月13日这天打响了。战斗一开始,我军也不小气,仅半个小时内,就向对方投送了将近1900吨炮弹,老李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不到一天时间,南朝鲜军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战了,我军也打得异常凶猛。就连李承晚引以为傲的“白虎团”精锐也被消灭。

 

这时的李承晚知道害怕了,只得赶紧找美国人求救。想单干的想法早就抛之脑后,美国人也只是想给这个小弟一点教训,但别真给一下打死了啊。那还怎么谈判,如何体面地结束战争?

 

于是,“联合国”军组织了7个师进行反攻,而我军也早有准备。

“联合国军”连续进攻了11天之后,我军阵地却寸土未丢,最后“联合国”军也被打服了。

 

战斗过后双方再次回到谈判桌,这时“联合国”军代再也不敢摆架子,南朝鲜的李承晚也老实多了,最终中朝与“联合国军”于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

他,曾经带领30多名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一战歼敌400余人。

他,从辽沈战役开始,到抗美援朝,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参加了抗日战争后的所有重大战役。

他,曾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这位传奇战斗英雄,就是王占山。

1929年,王占山出生于河北唐山丰南的一户贫苦农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十六岁的他就在河北,加入了民兵队伍。

抗日战争结束后,王占山也成为了当地的民兵队长,但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参加解放军,真刀真枪地为国家做贡献。

1948年,王占山在镇子上偶遇了一个国民党军官,他本想活捉此人,但手里没有武器,眼看那军官买完东西要走,王占山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

那国民党正在路上走,突然感觉后腰被什么东西抵住了,随后就听身后有人厉声说道:“站住!往边上走”。

那军官被吓了一跳,马上举起双手,随后那人腰间的配枪就被解下了,而他身后的王占山,也丢掉了手中的木棍,拿着他的枪,把他押到了我军48团团部。

根据他交代的情报,我军48团顺利拿下了先前被国军占领的前营镇,丰南地区的解放也就此展开,而王占山,也因此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王占山入伍后参加的第一战,就是大决战级的“辽沈战役”,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王占山敢打敢拼,又机智过人,每次上级交代给他的任务,他都能顺利完成,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便爆发了,毛主席大手一挥,史诗般的抗美援朝运动展开了,此时的王占山已是身经百战,他高呼“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热切地希望赶赴朝鲜,报效祖国。

但是,也许是上天想叫王占山养精蓄锐,前两年的战斗,王占山都没有机会参加,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接近尾声时,王占山所在的404团,才终于来到朝鲜半岛。

虽说朝鲜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战事反而更加严峻了,老美做梦都想在谈判桌上赢得话语权,因此在战场上,格外拼命。

所以金城战役格外凶险,但是王占山并不畏惧,他在动员大会上第一个请战,接受了最艰难的任务:抢占并坚守巨里室北山408.1和408.2高地。

这片高地的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它扼守着敌人的补给线路,如果不能抢占并坚守住,那么美军就可以不断“回血”,导致我军陷入被动。

1953年6月20日,王占山率领7连的146名战士,向北山高地悄悄靠近,敌人驻守在那里的兵力,是王占山他们的好几倍,再加上敌人居高临下,若想强攻,肯定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可难不倒王占山,他让一排二排,从敌人后方接近,自己则率领三排,于敌人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他们接着夜色的掩护,悄悄靠近敌人的两个火力点,趁其不备,以极快的速度,消灭了这里的敌人,此时,埋伏在敌人后方的战士们也马上吹响了冲锋号。

敌人本就措手不及,听到我军的冲锋号后,更是方寸大乱,像无头苍蝇一般乱逃,在王占山的指挥下,夺取高地的战斗,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随后,王占山马上让战士们打扫战场,他知道,恶战才正要开始。

王占山他们刚刚打扫完战场,美军的飞机便来了,好在王占山早有预料,战士们全都毫发无损,可不幸的是,连接这里的唯一一座大桥,被美军炸毁了。

这下,王占山他们丢失了后勤补给,增援部队也难以赶到,只有靠他们自己坚守了。

敌人的第一波进攻很快就到了,战斗异常惨烈,7连的指导员眼看敌人冲了上来,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壮烈的一幕,让王占山怒火中烧,他大吼着向敌人扫射,终于打退了敌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7连已经不知道打退了多少波敌人。

此时,7连能站着的战士,已经只剩30多人了,王占山对战友们说:“只要我们人在,阵地就在,就算人不在,阵地也得在”!

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食物,连水都没有,战士们的子弹也所剩无几,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比坚定,为了节约子弹,王占山用打游击的办法,和敌人周旋。

他们藏身与战壕中,等敌人靠近再打他个措手不及,靠得更近的,则直接用刺刀,与敌人肉搏,这样一来,还能捡敌人的枪弹。

靠着这样搏命的打法,王占山他们,强撑了四天四夜,此时405团终于突破重重防守,赶到高地上增援,但此时,阵地上只有王占山一人还站着,其他人都已昏迷不醒。

看到战友赶到,王占山紧绷着的身体也放松下来,然后便昏死过去,战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医院,扒开衣服一看,王占山的身上竟有38处负伤,整个人都是红的。

这一战,王占山带领战士们,坚守高地四天四夜,歼敌400余人,荣立一等功,1958年回国后,更是受到了毛主席先后四次接见,他的事迹早已传遍全国。

2021年,92岁的王占山老人,坐在轮椅上,被抬进大会堂,接受了象征着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这位老人为中国征战一生,功勋卓绝,他的故事,一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8240/
1
上一篇从化禧悦花园(从化禧悦花园吵不吵)
下一篇 58同城平房租房个人房源(58同城租平房独门独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