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死忽如归上一句】,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 2、视死忽如归上一句,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
1、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时间可以抚平创伤,却不会抹去记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当我们再次回望那段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时,无数英烈为了最后的胜利舍家为国、慷慨赴义的悲壮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依旧触动人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澎湃的力量。
那是一段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苦难史,更是一段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斗争史。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抗争,锻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其中最激荡人心的,是那种为了胜利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是那种舍家为国、前仆后继的家国情怀。14年抗战,数以千万计的英雄们以“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坚定决心、不屈意志,付出巨大牺牲,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甘愿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是信仰,因为他们“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崇高品格,正是让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视死如归体现如山责任。诗人艾青曾感慨,我们的祖先,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正因为中华儿女心怀这种“保卫土地”的责任,在国家有难时,才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舍生取义者;在民族危亡时,才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大义凛然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无数中华儿女勇赴国难、前仆后继,汇聚起了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新四军六支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兄弟三人,短短两个月内先后壮烈牺牲,英雄的母亲含泪忍痛说:“我和儿媳要把四个孙子培养成人,让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责任以生命相担,报国用鲜血书写,这是何等的壮怀激烈。
视死如归彰显崇高价值。谁不愿亲人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温馨?但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安危,“人人抱定必死之心”“必与日军拼命到底”。“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师部,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这是师长给上级的电文;“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这是司令给师长的命令;“不能成功即能成仁,为军人者,为国家战死,可谓死得其所”,这是军长给妻子的遗书……哲人有言,生命的长短以时间计,生命的价值以奉献计。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奉献的一生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一生。那些“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爱国将士们,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毅然决然地为国家、为民族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参与播种,但不参与收获”,又何曾想过什么功名利禄、待遇回报?这种为了抗战胜利奉献一切、献出全部的精神,可歌可泣。
视死如归蕴含无上光荣。革命先驱李大钊说:“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死得光荣,有的死得窝囊,而最壮烈、最光荣的莫过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而死。年仅31岁的抗日英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的前夜,怀着深情给自己的孩子写下诀别信:“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共产党员、抗日名将赵尚志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赵尚志的父亲得知儿子死讯后没有落泪,平静地对家人说:“我死后,在我坟前戳个板儿,上面写上‘赵尚志之父’五个字足矣。”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正是这些为了胜利牺牲自我、为了国家牺牲小家的英雄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付出牺牲,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将如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牺牲都在所难免,伟大的事业,既要靠奋斗书写,也要靠热血铸就。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对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捍卫他们心中所盼的盛世太平。为此,我们当涵养以身许国、忘我报国的博大情怀,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只有这样,我们的灵魂才能更充盈,我们的军旅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2、视死忽如归上一句,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
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捐躯赴国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
捐躯赴国难。
原文:《白马篇》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本文关键词: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拼音,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曹植视死忽如归上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下一句。这就是关于《视死忽如归上一句,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是什么(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