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河南荥阳樊氏族谱(舞阳堂,从山西平阳迁徙而来)
- 2、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樊氏始祖寻源
1、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河南荥阳樊氏族谱(舞阳堂,从山西平阳迁徙而来)
重修河南荥阳樊氏家谱序
河南荥阳樊铺头樊氏先祖自明朝永乐初年迁居以来,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从一世祖恕开始,已延续至第二十四代,在世人口达1200余人。由于特殊原因,樊铺头樊氏族谱被作为“四旧”焚毁。2021年初,经樊氏宗亲充分商议,决定修订樊铺头村樊氏族谱。重新修订族谱,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樊氏子孙后代繁衍有根。
一年时间里,理事会成员奔波数千公里,遍访家门,先后走访了多处樊氏宗亲聚集的地方,获取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与樊氏族谱修订的人表示敬谢。因上一次族谱修订时间已无资料考证,故本次修订采取尊重现有家谱,借鉴同门族谱和其他家谱信息多种证据资料相互印证补充。以求最大程度真实地记录族谱。
樊铺头樊氏原籍山西省平阳府蒲州老官窝龙海村。樊氏一世祖恕(字普德)以医理济人。明洪武二年,一世祖恕带领始祖母石氏(名妙真)及龙海村樊氏宗亲同门八支移居至直隶省大名府东明县樊寺。明永乐十四年,因生活困难,带领二世祖泰等前往河南买药谋生。(见菏泽樊寺谱)行至荥阳黄河南岸牛口峪渡口,见此地水陆交通便利,黄河滩涂土地宽广,遂在牛口峪东四里许扎下铺面,耕种谋生,治病医人。(见河阴县志)后逐渐聚居樊铺头村。
樊氏族谱,是樊铺头樊氏宗亲血脉延续的见证,让我们感恩先祖们的恩典,继承先祖的优秀品格,创造樊氏族人更辉煌的历史。
2021年清明节 樊氏宗亲理事会
樊氏源流
“樊氏,昆吾也,己姓”。黄帝传位于孙子颛顼,帝颛顼玄孙“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帝廑四年,昆吾迁于许(昌)”,商周时信阳有古樊国,亦称赢姓樊氏。因封得姓,自夏流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商代樊氏“善陶铸,精于青铜器”,城寨坚固、部族繁盛、手工业发达。牧野之战后武王灭商,建立西周,部分樊氏西迁镐京南郊樊川,效力周室。公元前1042年王命康叔建立卫国,樊氏为“殷民七族”之一。
公元前827年宣王即位,仲山甫(姬姓 前858~778)由东都畿内侯人侍天子,任卿士,位居百官之首。“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因辅佐有功,赐其“食采樊邑,以邑为氏”,尊仲山甫为得姓始祖。
春秋末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益都侯樊迟,秦大将军樊於期、汉舞阳侯樊哙、光禄大夫樊宏、天水太守樊哗、巨鹿太守樊准等,人才辈出,枝叶繁盛。
郡望 堂号 上党 南阳,舞阳堂
始祖地 河南 济源
得姓始祖 仲山甫
人口 230万 102位
舞阳堂河南荥阳樊氏字辈
字辈:舞阳堂字辈哙祖80世之前各自拟订,81到100世字辈统一:
文武志高远
同心绪华章
益都肇基业
舞阳永留芳
(祖像像赞统一,明代之前源流统一,明清之后各自表述,世系统一,名人列传统一,家训也是樊氏家族史和对族人的训辞)
老家河南家谱馆樊氏文史馆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欢迎各地樊姓宗亲前来参观交流!
樊姓文史馆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明理路与邢庄北街交叉口东南角 河南省档案馆新馆4楼
2、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樊氏始祖寻源
引言
樊氏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的群体,在中国姓氏排行中位列102位,人口约23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分布更多。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樊姓从何而来?樊姓始祖出自何方?樊姓族群有何文化特征和名人?请听笔者道来,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山东郓城樊氏家族墓地
樊姓起源
一:远古时代。据《大戴礼.帝系》记载,樊姓始祖是黄帝七世孙,封于昆吾(太行山东部),“昆吾者,盖樊之后也″。尧帝时期,樊姓氏族首领樊竖,字仲文,被封于山东西南,后代以祖先为姓,称“樊仲氏",简称樊。另外,陕西樊姓相传是炎帝之后。
二:商汤时代。出自子姓,汤王之后。樊姓为商中期七大族之一,武王灭商后,他把商朝七大族迁往齐、鲁一带。
三:周朝时代。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太王儿子虞仲(仲雍)有个孙子叫仲山甫,他辅佐周宣王完成“宣王中兴”,因功封于樊(今河南济源,一说今湖北樊城)地为侯,后世子孙以邑为姓,尊仲山甫(樊仲,卒后又称樊穆仲)为樊姓始祖,这是现代比较公认的樊姓起源。
四:古巴国时代(前十一世纪至战国)。出自芈姓,今甘肃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巴蔓氏族部落取汉字"樊"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五:清朝时代。清中叶时期,满族、锡伯族、蒙古族部分汉化,以樊为姓至今。
樊氏族群在上古时代以冶炼、铸造青铜器称著,手工业发达,在南北朝以前都属王族后裔,后世多以手工业、经商、读书为主,农业为辅,族群以"郡望堂号"划分,以示区别,如上党郡、南阳郡、庐江郡、沛国郡、上党堂、南阳堂、舞阳堂、文魁堂、忠烈堂"。
樊氏图腾
樊氏图腾
樊,本义是马负过重,止而不前。樊字上部象篱笆或关鸟兽的笼子,有笼子、篱笆、围绕、边缘、纷杂之意。樊氏族群擅长编制笼具捕捉和驯养动物,善于建筑围墙、篱笆,抵御敌人和保暖。樊氏族群手工业发达,善制陶、冶炼,烧制青铜器,而青铜器是贵族专属用品,樊氏族人因此与王族贵族联糸紧密,加之主要分支以炎黄、尧、周王之后形成,樊氏在南北朝前,大多以贵族豪绅存在,南北朝后樊氏族群逐渐没落,形成以读书、经商、手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族风。
樊氏名人
樊竖,字仲文,辅佐尧帝有功,封邑于山东西南。
樊穆仲,周文王儿子虞仲之孙,辅佐周宣王中兴,史称“宣王中兴",因功封侯于樊地,后人尊其为始祖。
樊须,字子迟,孔子七十二学生之一,后世尊称樊子,汉高祖刘邦为其建有樊子祠(益都侯祠),从祀孔庙,明嘉靖尊称“先贤樊子”。
益都侯祠(樊子祠)
樊於期,秦国大将,避罪于燕国,与荆轲齐名。
樊哙,樊须第十一孙,西汉大将军、左丞相,封舞阳侯,光武帝刘秀敕赐“九郎王神”,在孟州伯城敕建“九郎王庙”,在武陟城西二十里敕建“樊王宫”,樊氏舞阳堂始祖。其后人樊亢、樊市人、樊他广继嗣舞阳侯,樊章、樊循、樊建相继封侯,舞阳堂樊氏显贵一时。
樊重,樊哙八世孙,富甲天下,赈赡宗族,恩加乡闾,是汉光武刘秀外公,刘秀追封其为寿张敬侯。
樊崇,字细君,琅邪人(诸城),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后被光武帝刘秀所杀。
樊宏,汉光武刘秀之舅父,封寿张侯。其弟樊丹封谢阳侯,兄樊寻封玄乡侯,族兄樊忠封更父侯,与父樊重一门五侯,显贵于东汉,形成樊姓历史上第一大郡望,即南阳郡。
樊哙神像
樊英,河南鲁山人,东汉著名学者,通晓阴阳地理,洞悉其中奥妙,能推测灾异,官至光禄大夫,其学说后称“樊氏学”。
樊逊:北齐哲学家,批判道教神仙方术,初步具有唯物主义哲学观,事迹见于《北齐出.樊逊传》。
樊兴:唐安州人,随李世民征战多年,因功封营国公,卒后追封大将军左武侯,陪葬献陵。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帼国女英雄之一。
樊敬,明洪武名将,官至刑部左侍郎,曾远征安南(越南),北击大漠,屡建战功。
樊玉衡,明代官吏、学者。官至刑部主事、太常少卿,著有《智品》,其子樊维城著有《盐邑志林》,次子樊维甫著有《西霞集》、《天机密铃》,父子三人享誉当时。
樊腾凤(1601-1664),字凌虚,河北邢台人,编著《五方元音》字典,被后人誉为“中国著名音韵学家″。
樊圻(1616-1694),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故宫藏其《柳溪渔乐图》。
樊增祥(1846-1931),历任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著名骈文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樊钟秀(1888-1930),字醒民,早年追随孙中山,征讨陈炯民,参加北伐,被孙中山委任豫军讨贼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
樊仲秀将军
樊仲云,浙江嵊县人,曾任汪伪中央大学校长,汪伪教育部政务次长。
樊崧甫(1894-1979),浙江缙云人,任历国军旅、师、军长、军团长,中将军衔。
樊弘(1900-1988),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樊映川,1926年毕业北大数学系,1940年获美密歇根大学数学博士,著名数学家。
樊粹庭(1905-1966),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
樊哲祥(1908-1995),湖北公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授予少将,历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
樊庆笙(1911-1998),著名微生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
樊学文(1912-1978),四川苍溪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
结语
樊氏出自炎黄、尧、周王之后,擅长结笼、冶炼、制造青铜器,手工业发达,得到商周王朝青睐和恩惠,在汉刘秀时期达到顶峰,经过千年民族融合,遍布中国大地。
"自古天下无二樊″,饮水思源,传承樊氏优良家风,团结各族人民,致力于家族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关键词:樊氏家谱全国有多少,樊氏家族有多少人,近期樊氏家族名人,樊氏家族的历史,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个省。这就是关于《樊氏家族最多的地方在哪,河南荥阳樊氏族谱<舞阳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