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满满的干货在这里
- 2、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一文读懂抗美援朝战争
1、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满满的干货在这里
我们都知道,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但同时也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下面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全方位了解一下,在抗美援朝前夕,双方实力对比情况。
一、综合国力方面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表面打的是兵力和武器,实际打的是后勤,打的是综合国力。下面我们就从综合国力方面,对抗美援朝主要参战国中国和美国进行对面。抗美援朝战争当年(1950年),中国百废待兴,国家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当时中国国民收入仅426亿元人民币(当时相当于150亿美元)居世界第13位),人均收入仅78元人民币;而美国则不同,已经正式建国174年,国家已进入现代化,国家国民收入2400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将近是中国的6倍,人均收入达1600美元。
此外,当年中国钢产量61万吨,居世界第26位,而美国钢产量8785万吨,居世界第1位,是中国的144倍;当年中国原油产量20万吨,居世界第27位,而美国原油产量2600万吨,居世界第1位,是中国的130倍;当年中国发电量45亿度,居世界第25位,而美国发电量3880亿度,居世界第1位,是中国的86倍;当年中国国防开支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而美国国防开支150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是中国的15倍。因此在综合国力方面,我方处于明显劣势。
二、国际声势方面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另外的15个仆从国,算上南朝鲜,合计参战国为17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这17个国家包括:美国、南朝鲜、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南非联邦。此外,还有5个国家虽未往朝鲜战场派遣军队,但却向联合国军派出医疗队,这5个国家包括: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而当时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和北朝鲜除了苏联派出了少数空军外,再无任何国家出兵援助。因此在国际声势方面,我方处于明显劣势。
三、武器装备方面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也就是195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有飞机785架、舰艇106艘、坦克886辆、火炮10388门。另外,联合国军在朝鲜战争中,投入坦克最多时达1543辆,火炮最多时达19530门,舰艇最多时达310艘(其中美军210艘,南朝鲜军67艘,联合国军其他国家合计33艘),飞机最多时达2082架(其中美军1823架,南朝鲜军146架,联合国军其他国家合计113架)。此外,美国在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包括战略轰炸机、航空母舰、战列舰甚至细菌弹在内的所有先进武器装备。
而我军武器装备的数量和性能远远劣于敌方,并且没有海军支援。抗美援朝开始时,我方没有坦克和空军,只有火炮3510。战争后期,我方阵营飞机最多时达1043架(中国人民志愿军366架,朝鲜人民军397架,苏联军队280架),火炮最多时达19702门(中国人民志愿军14986门,朝鲜人民军4716门),坦克最多时达792辆(中国人民志愿军430辆,朝鲜人民军362辆)。因此在武器装备方面,我方处于明显劣势,为此苏联的斯大林曾这样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是在用大刀长矛同来福枪作战。
四、作战兵力方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投入的最大兵力达111万多人,其中包括:美军54万多人,南朝鲜军51万多人,联合国军其他国家军队合计4.8万多人。此外,美国投入朝鲜的兵力为其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近二分之一。我方投入的最大兵力达180万多人,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134万多人、朝鲜人民军45万多人、苏联一些飞行员。因此在作战兵力方面,我方处于明显劣势。
综合来看,除了参战兵力外,说得更准确一点是,除了地面参战兵力外,我军在综合国力方面、国际声势方面、武器装备方面、海军力量和空军力量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我军依靠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以及全体指战员正确的战斗部署、战士们的用命拼搏下,最终战胜了当时的世界最强国美国及其仆从国,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自此放眼世界,再没任何军队敢于挑衅中国陆军,也正是这次战役,中国一跃成为不再被轻视的国际性大国!敬以此文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数据参考来源于:《志愿军援朝纪实》、《决战朝鲜》、《朝鲜战争》(李奇微著)、《出兵朝鲜》、《在志愿军总部》、《抗美援朝战争回忆》、《抗美援朝战争实录》等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下面这本《决战朝鲜 【翘楚书屋】》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始末,非常可观,非常不错,推荐给对抗美援朝战争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
2、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一文读懂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是在1950年6月25日发生的,当时的北朝鲜和南朝鲜都想统一对方。不过结果是南朝鲜的军队不堪一击,没过多久就被压到了釜山那一带,差点被赶下海里去。
最后美国来了个仁川登陆,直接在蜂腰部分将北朝鲜军队分割成两部分,直接造成北朝鲜军队大溃败。
朝鲜战争金日成肯定是向斯大林请示过的,不然北朝鲜部队里面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苏联顾问和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没有预料到美国会亲自动手,导致后面苏联非常被动。中国肯定是不知道的,毛主席是从美国的报纸上才知道爆发了朝鲜战争。
后面美军势如破竹,快速的推进,眼看要推过三八线了,时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公开发布信息,警告美国政府不要越过三八线,美国根本就不听。在10月初的时候,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让其向美国传递消息,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如果越过之后,中国要管。但是美国政府置若罔闻。在这个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就不得不进行了。中国政府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在朝鲜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毛主席就决定调动4个军队放到东北,可见毛主席的未雨绸缪,后来毛主席在回顾这件事情的时候,还说过这样一段话:调兵是对的,不然美国越过三八线之后中国都无兵可派。只是军队放少了,多方两个军就好些了。
那调哪个部队北上了,一眼看下来,在中原的十三兵团最为方便,所以直接北上东北了。而且当时的十三兵团都准备搞生产了。
其实当时十三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林彪认为邓华的能力比黄更强些,由他担任司令会更好些。所以十五兵团和十三兵团司令部进行了对调。而当时的十五兵团驻扎在广州。
在中央决定出兵朝鲜的时候,其实是咨询过林彪的意见的,当时林彪是不同意的,认为美国装备太先进,很难打过美国。所以挂帅基本上不可能是他了。这是毛主席把彭德怀从西北调过来,第一是想听听他的意见,第二也是希望彭老总挂帅。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主席很了解彭德怀,也估计到了彭德怀会赞同抗美援朝,所以才把他从西北赶快调过来,果不其然,彭德怀赞同出兵抗美援朝。给出兵投下了重要的一票。
其实从历朝历代来看,特别是明清时代,外敌入侵,基本上都是从朝鲜开始的。所谓唇亡齿寒,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毛主席那一代人肯定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苏联是同意派空军保障志愿军后勤的,但是由于斯大林害怕美国,后来反悔了。而且武器也基本没提供给中国,周恩来去苏联碰了一鼻子灰。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毅然决然的出兵进行抗美援朝。
在行军过程中,当时的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回忆,当时志愿军是南下,而北朝鲜军队已经在鸭绿江方向撤退了。正好遇到南下的志愿军,就问志愿军联络员,你们有飞机坦克吗?志愿军回答没有。又问你们有大炮吗?志愿军回答有少量的。北朝鲜人民军摇摇头,说你们是打不过美军的。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美军装备的强大。
在志愿军进来到朝鲜之后,一共发生了五次战役,基本上把战线维持在三八线附近。五次战役之后都是围绕三八线附近的反复争夺。
前四次战役,志愿军和美军的火力情况对比,就知道装备的差距了。
坦克,美军:430辆,志愿军:0。【以军为单位】
大炮,美军:430门(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志愿军:12门(中口径山炮)【以师为单位】
电台,美军:1600部,志愿军:几十台【以师为单位】,美军电台可直达班,志愿军只能到达营。连排班只能通过通信兵进行联系。
飞机,美军:几千架,志愿军:0
汽车,美军:几百辆,志愿军:0【以军为单位】
步枪,美军:M1伽兰德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等。志愿军:三八步枪
第一次战役
志愿军首先歼灭了南朝鲜军队两个团,按照道理美军应该重视起来,可能是麦克阿瑟根本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结果就是麦克阿瑟命令美第一师继续向鸭绿江推进。这就刚好进入了志愿军的口袋镇,歼灭了美第一师第八团大部。沃克一看不对劲,命令撤退。
第二次战役
这场战役是志愿军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战役。分为西线和东线。
其中西线主要以十三兵团为主,敌人是美第八集团军。能够取得重大胜利首当其冲的是打了个美军措手不及。就像前面提到的,种种迹象表面中国已经进入朝鲜了,但是麦克阿瑟的狂妄自大使得他产生了误判。认为中国可能派了几万人进来,根本不放在眼里。
为了防止中国再派兵进入朝鲜,此时的麦克阿瑟命令空炸鸭绿江的大桥,试图阻止后续部队的入朝,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为了迷惑美军,志愿军派部队和美军且战且退。成功的诱导美军进入了志愿军的口袋阵。
为了切断美军的后退路线,志愿军安排了两个阻截点。分别由38军和42军进行穿插。如果都被志愿军穿插到位,那第八集团军估计得全军覆没。其中38军的113师直接以14小时走了140里的速度赶到了三所里和龙源里。这两处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除非美军绕道。
在113师到达三所里和龙源里几分钟,美军就赶到了。真是千钧一发。而且113师顶住了美军。使得美军不得不绕道安州经肃川向平壤撤退。
前面提到志愿军本来是计划了两道阻截点,另外一道是在三所里和龙源里南面的顺川和肃川方向,是由42军的一个师进行战略迂回。只可惜42军被美第1师挡住了,没有迂回成功。不然西线美军是插翅难逃了。
东线主要以九兵团为主,敌军是美第10军,主力部队是美陆战第1师。第九兵团把美第10军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而且在新兴里成建制的歼灭了美31团。号称北极熊团。那面北极熊旗还在国家军事博物馆展览。第二次战役一共歼敌3万六千余人,其中美军二万四千余人。经此一战,彻底的把美军给打醒了。
第二次战役经过要图
第三次战役
这次战役一举占领了汉城,收复了仁川,把联合国军压到三七线。实际上未能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主要原因是美军更换了将领,沃克因为翻车死亡,李奇微接替沃克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而李奇微通过发现了志愿军的礼拜攻势。所以且战且退。
此时在是否继续进攻的问题上,彭德怀和金日成产生了分歧。站在彭德怀的角度来看,志愿军已经很疲惫了,而且战线拉的太长,有较大风险。而金日成希望中国把他收复南朝鲜,这几乎是可能的。
毛主席赞同彭德怀的意见,但他又认为,必须尊重朝鲜同志的意见,特别是要搞好团结。这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
最后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了呢?美军帮中国和朝鲜把分歧给解决了,美第八集团军直接进行了反攻,这时候也不用再争论是否需要继续进攻了。
第三次战役过后,考虑到战争的持久性。部队轮换方式也从原先的从国内抽调老兵到后面的采取部队整兵团接替的方针。所以才有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和陈赓的第三兵团陆续进入朝鲜。杨得志就是红军长征时候强度大渡河的团长。
也是在第三次战役过后,斯大林见识到了志愿军的能力和意志力,终于同意了中国的要求,派出两个空军师保障后勤的安全。同时即将入朝的第十九兵团正在换装苏式武器。当然这些武器是中国花钱买的,而且很多武器也是二战时候淘汰的。不过比三八步枪武器还是好了一些。火力也上来了。
第四次战役
不过美军很快发动了第四次战役,进行战略反攻。因为美军这次准备很充分,而且志愿军相当疲劳,当时志愿军实行的是西线顶住东线进攻的战略。在东线实行战略迂回。
为什么实行该战略,主要是西线是美军,战斗力强。而东线主要是南朝鲜军队,战斗力较弱。负责西线的是韩先楚,负责东线的是邓华。而在西线顶住美军的是第50军和第38军。
第50军前身是国民党第60军,属于滇军系统。被蒋介石嫡系部队称为“六十熊”。50军不光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一个坦克营和步兵营,其中包括三十一辆坦克。而且在第四次战役中挡住了美军七天。彻底洗刷了屈辱。
第四次战役经过要图
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由三兵团,九兵团和第十九兵团担任,而且基本都换装了苏式武器,各种大炮也增加了。三兵团司令是陈赓,由于陈赓有伤,先留在国内治疗,而由副司令王近山率领。亮剑的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打的比较顺利,在准备往回撤的时候,美军依靠摩托化部队快速的进行了穿插。整个战役部署被冲的七零八落。由于我军指战员高超的战术术养,其中大部分军队退回来了,只有三兵团六十军的180师很多人被俘虏了。这算的是志愿军的奇耻大辱。自然而然,六十军军长和180师师长都被撤职了。
这次战役比较凶险的是铁原阻击战,志愿军需要在铁原北部重新构筑防线。这时候的十九兵团的63军奉命阻截,给志愿军重新部署防线争取时间。在没有任何工事的情况下,63军直接挡住了美军四个主力师,1600门火炮,400辆坦克,几千架飞机十几天的猛攻,指挥铁原阻击战的63军军长傅崇碧直接瘦了二十斤,可见当时的压力之大。
五次战役打完之后,美军也意识到这场战争是一个无底洞,没有胜利的可能。在侵朝战争的头一年,美国付出了八万八千人伤亡的代价。而且动用了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空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一,海军总兵力的二分之一。而美军的主战场还是在欧洲,在朝鲜投入如此多的资源,是主次倒置,也影响了和欧洲盟国的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美国还是在寻求谈判,希望用政治的方式解决问题。后面的战争就是围绕谈判进行的打打停停了。
抗美援朝毫无疑问是立国之战,彻底扭转了中国100多年的耻辱。
本文关键词:解读抗美援朝战争史,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书籍,解读抗美援朝战争视频,抗美援朝战役解读,解读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这就是关于《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说抗美援朝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