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关于【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雁门关历史介绍:探索中华第一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 2、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

1、雁门关历史介绍:探索中华第一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天下九塞泛指雁门关 、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紫荆关 、楚长城 、黄草梁、井陉关 、句注塞 、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在古代,雁门关一直处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的最前线。千百年来,关于雁门关的故事不仅存在于史书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今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两千多年来,雁门关到底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

 盘点那些发生在雁门关的重要历史故事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历史的沧桑依旧在目

李牧驻守之地

  “战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曾奉赵王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蒙将军北击匈奴

秦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封狼居胥唯我霍大将军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 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封狼居胥”由此出击而产生。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昭君从这里出塞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杨家将

“杨家将”——杨业战死之地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自己负伤被俘,后宁死不屈,绝食而亡。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战后的场景

雁门关伏击战

  雁门关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役的一部分。1937年10月,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为何雁门关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山西省地形图

  这与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山西表里山河,西有吕梁山,东有太行山,两山之间由北至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等。而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则被恒山山脉阻隔,恒山山脉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只有雁门关附近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

  于是,忻定盆地便成为太原大门,一旦忻定有失,则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要从大同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雁门关。即使到了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也是遵循这一逻辑由大同经雁门关入侵太原的,结果才有了后来的雁门关伏击战。

2、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知乎大佬三种不同的红色,为大家介绍下我国古代几个著名的关口:雁门关、潼关、嘉峪关和函谷关。本期先介绍雁门关。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首先,雁门关在什么地方?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县城北部、恒山山脉、句注山(即雁门山)上。

其次,各朝代都在同一个地方吗?只是一个关口还是一个区域,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正所谓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雁门”最早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也就是雁门山。雁门山这个名字出现得极早,起码在战国时就有了,因为《山海经》中就有非常多次的记载。而雁门山的位置,《山海经》也有确切的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山西省阳高县,所以最早的雁门山,其实应该是在阳高县以北的。和现在所说的代县,差得太远太远了。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卷,赵国局部,我们可以看到雁门山是在高柳北部的,我们今天所谓的雁门山就是图中的句注山。

赵武灵王时,通过胡服骑射,赵国成为天下强国,武灵王率军大破林胡、匈奴诸部,拓地千里,北至大漠,西及河套,武灵王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立雁门、云中、九原三郡。其中雁门郡之得名,显然是因为雁门山。

所以,雁门既是山名,也是一个郡的名称。到后来秦灭赵国,赵幽缪王赵迁投降,而他弟弟赵嘉则撤退到代地,坚持反抗,史称代王。两年后,秦军击败代军,在高柳俘虏赵嘉,秦始皇遂置代郡,以高柳为郡治。雁门郡于是与雁门山脱离。

无论战国还是秦汉,雁门郡都属于边郡,紧靠着匈奴,所以这里是和匈奴交战的第一线,李牧就曾“常居代、雁门”,在 这里和匈奴交战,曾经一战消灭匈奴大军十余万,破林胡,降东胡,匈奴十余岁不敢近赵边城。李广也曾为雁门郡太守,和匈奴交战,以力战而为名。汉武帝时,卫、霍出塞击匈奴,也常以雁门为前进基地。秦、西汉时的雁门郡,郡治在善无,也就是今天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县。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秦、西汉时的雁门郡。

到东汉时,一则由于南匈奴内附,二则因为边地人口减少,已经不足以再维持郡的建制,因此到东汉末年,曹操曾经干脆就把五原、朔方、定襄、云中四郡全部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新兴郡,可见当时北方边境之凋敝。雁门郡虽然没有被撤并,但到曹丕时,却把它的治所南移,越过句注山,放到了广武,也就是今天山西省代县附近。——这是雁门郡第一次跨越句注山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三国时的雁门郡。我们前面说过,早在秦始皇统一时,雁门郡就和雁门山脱离了关系,到现在已经过了四百多年了,雁门郡终于把它的首府放到了句注山下,句注山开始和雁门二字联系上了。

不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板荡。这时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猗卢率部向南迁徙,向并州刺史刘琨请求句注山以北(即陉北)的土地,刘琨为了拉拢拓跋部一起抵抗刘渊,就把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送给了拓跋部。从此之后,胡汉之间,就以句注山为界了,于是这里就成为了兵家要地。

战国、秦、汉、三国时,只有雁门山、雁门郡,但从来没有雁门关的记载,雁门关之设,应该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十六国时代,五胡旋兴旋灭,城头变幻大王旗,最终是由拓跋部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我们知道北魏有一件大事,就是魏孝文帝的迁都汉化,他假装南征,率领文武百官走到了洛阳,然后逼迫大家迁都于此,并宣布了汉化措施。但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他的太子是留在旧都平城(也就是今天大同)的,太子不愿意汉化,就派兵把关,截断陉岭南北交通,割据陉北。陉岭就是句注山,既然派兵把关,那这个关当然就是陉岭上的关。而以地势而言,那就只能是雁门关。

雁门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也恰巧是此时,魏明元帝视察代北,史书记载:“(帝)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也就是说,明元帝在雁门关遥祀北岳恒山。

我们知道,雁门山是远在北方的,为什么这里要叫雁门关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紧靠着雁门郡的郡治,关因郡而得名,因此就叫雁门关了。

当时光再度流逝,人们已经不记得雁门二字的来由了,他们只是在古书上看见有雁门山,却不知道这山究竟位于何处,于是想当然以为雁门关附近的山就是雁门山,这样又把句注山改叫雁门山。——这就是今天雁门山的来由。

这是山西省北部的地形图,我在上面表出了雁门关,大家可以看看为什么雁门关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北面是大同盆地,南面是忻定盆地,两大盆地之间则被恒山山脉阻隔,恒山山脉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沟涧曲折,是为天堑。只有雁门关附近山脉收细,高度降低,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自然是把控南北。而忻定盆地则是太原大门,一旦忻定有失,则太原必定不保,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所谓三关,就是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

雁门关真正成为军事重镇,其实是在北宋时,此前句注山附近虽然屡有战事,但总得来说还并不是那么重要。到北宋时,由于燕云十六州不入版图,雁门关遂成为宋朝面对辽人的第一道防线。北宋时,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合称三关,评书杨家将里,说杨六郎是“三关总帅”,说的就是这三关,因为这三关一直是防范辽人的第一线。

而事实上,杨家将确实和雁门关的关系非常密切,杨业降宋后,守代州,太平兴国五年,契丹来寇,杨业出雁门,大破辽军,杨无敌之名声震契丹。后来雍熙三年北伐,杨业作为西路军副将,率军出雁门,连克云州、应州、朔州等地,后来因东路军曹彬战败,被迫放弃收复的土地而撤军,后来为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撤退,在雁门关附近的陈家谷口战死。《天龙八部》中,玄慈等人埋伏萧远山夫妇,萧峰为阻挡耶律洪基南侵而自尽,都是在雁门关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雁门关是宋辽之间的第一道战线。

本文关键词:山西雁门关历史介绍,雁门关历史介绍视频,雁门关景区简介,雁门关简介资料,雁门关诗句。这就是关于《雁门关历史介绍,历史大揭秘雁门关(雁门关的历史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7498/
1
上一篇 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分为哪两种(因为导弹“一发不可收拾”)
下一篇 枸杞桑葚一起泡水喝的作用,枸杞和桑葚(枸杞的“黄金搭档”——13种茶饮良方速收藏)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