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文轩的代表作】,曹文轩的作品哪个最好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曹文轩的代表作:如果不读曹文轩,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 2、曹文轩的代表作,曹文轩的作品哪个最好看
1、曹文轩的代表作:如果不读曹文轩,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关于曹文轩的作品该不该给孩子读,恐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文学从来都不是能给出正确答案的自然科学,更何况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立场和偏见,得出的结论自然大相径庭。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三观”乃至作家本人的人品是否与作品本身的文学性相关,这将是一个长久存在并会一直被讨论的命题。
这样看的话,曹文轩到底该不该读的问题也就暂时可以搁置了。毕竟儿童文学的世界如此辽阔,写小说的也不止曹文轩一家,与其画地为牢,还不如举目四望,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下面就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三位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大师,错过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孩子的遗憾,也是大人的遗憾。

“童话外婆”林格伦
正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留给世人的美好印象那样,北欧是盛产童话的地方。林格伦是瑞典最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的一个农民家里,1946年到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的儿童部主编,并创作了大量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林格伦在瑞典人中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在生前就被载入世界上主要语种的大百科全书或文学词典。林格伦一生为孩子们写了87部文学作品,作品被翻译成约80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2002年,林格伦去世后,瑞典政府为了纪念她为儿童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决定设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儿童文学奖,奖金为55万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50万元,以此方式鼓励儿童文学创作。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林格伦的作品早在80年代就被译为中文出版,而且先后有两位著名译者承担译稿,一位是李之义,一位是任溶溶。
瑞典语翻译家李之义最早翻译出版的林格伦作品是《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当时林格伦还特地为中译本撰写了简短的序言:“这里有一位瑞典姑娘,想和中国的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她的名字叫长袜子皮皮。皮皮是一位不寻常的姑娘。她最不寻常之处是她非常强壮。全世界没有一个警察有她那样强壮。她能用手举起一整匹马。尽管她是那么强壮,她并不盛气凌人和要高人一等,相反,她非常友善……”
李之义译本《长袜子皮皮的故事》

不过,就是这样一本轻松快乐的童话在出版时还差点遭遇危机,李之义曾在接受《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出版了我翻译的《长袜子皮皮》,当时有人担心,这样离经叛道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么叛逆的人物形象,会不会起到坏的作用?要知道当年在东德,《长袜子皮皮》就是不允许出版的。但是我觉得,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最重要就是想象力要丰富,要让儿童快乐。从这方面来讲,林格伦的作品是完美的。幸好我碰上了很开明的出版社老编辑,《长袜子皮皮》才得以在国内出版,一面世就大受欢迎,后来还被列入了团中央的推荐书目。”
后来,李之义断断续续用30年时间终于把林格伦的主要作品都翻译成中文,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还添加了绘图,并成套出版。
尽管李之义从瑞典文翻译了成套的林格伦作品集,但林格伦最早的中译本却要属于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大家任溶溶。早在1980年,任溶溶翻译的林格伦“小飞人三部曲”(《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小飞人又飞了》、《小飞人新奇遇记》)就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后来又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接连推出了任溶溶译本的《长袜子皮皮》、《玛迪琴懂事了》 《大侦探小卡莱和小不点儿》、《大侦探小卡莱》、《大侦探小卡莱新冒险记》等系列作品,广受读者欢迎。

任溶溶译本《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
书写孤独童年的托芙·扬松
托芙·扬松同样来自北欧,是一位说瑞典语的芬兰女作家、插图画家和漫画艺术家。她1914年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个艺术家庭,从小接受父母熏陶,1930年至1938年分别在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和巴黎学习艺术,同时开始写作,另外还为书籍封面等设计图像。
然而真正为扬松带来世界声誉的还是她为孩子们写作的“姆咪谷”(Moomin)系列故事。还在二战期间的1945年,扬松完成了姆咪谷系列的第一本书《姆咪精灵和大洪水》,她后来回忆创作的动机是,因为战争令人绝望,所以她想写一些天真无邪的故事。继第一本出版之后,随后的姆咪谷系列令扬松声名鹊起,其中包括故事书和连环漫画书。扬松很快就变成了在国外拥有最多读者的芬兰作家。

托芙·扬松和她的姆咪小矮人玩偶,1956年
姆咪谷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姆咪小矮人,是扬松根据北欧民间童话传说中一种林中小矮人创造出来的,主要讲述以姆咪一家为中心的北欧精灵的日常生活和冒险经历。借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神秘幽静而又略带神秘感的地理环境,扬松创造了姆咪山谷和生活其中的北欧童话精灵。姆咪小矮人们的形象是直立的微型小河马,身上光滑,有尾巴,聪明活泼,待人友善,爱冒险。
尤其可贵的是,扬松在这一系列故事中着重展现了儿童在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处境,这当然与她本人的童年经历有关。北欧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所以每年的5月到9月,扬松一家人就会在距离赫尔辛基约50公里的一个小岛上租一间海边小屋,以便享受芬兰灿烂短暂的夏季阳光。人烟稀少的小岛给了扬松独自面对大自然的机会,也给了她日后创作姆咪谷故事的丰富灵感。

扬松首次进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986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任溶溶翻译的《魔法师的帽子》,当时是作为“外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一种,所以影响有限,那时Moomin一词被任溶溶先生用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译为“木民”。
1986年版《魔法师的帽子》
《魔法师的帽子》的原版是扬松出版于1948年的Finn Family Moomintroll
2004年,厦门的明天出版社以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精品系列为名,第一次成套地出版了扬松的系列作品,主要译者还是任溶溶,Moomin的译法仍然是“木民”,如《木民谷的夏天》、《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木民谷的冬天》等等。不过等到2010年明天出版社再版这套书时,“木民”全部被改成了“姆咪”,于是“姆咪”便沿用至今,直到今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再版。

2014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了扬松1953年开始在《伦敦晚报》上连载的姆咪漫画,译者十画。这套书的第一辑共有五册,每册有三到五个独立完整的故事,以每页4行的小幅漫画形式排版。两年后,才又推出第二辑的四册。
扬松曾被称为芬兰的“安徒生”,尽管获奖无数,但她始终保持着纯真谦卑之心,她曾借姆咪之口说:“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种点土豆,做几个美梦。”
温暖人心的米切尔·恩德
儿童的天性在于幻想,失去幻想能力的成人世界只剩下功利计算的悲哀现实,因此尽量多地激发孩子在童年时的幻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
米切尔·恩德

米切尔·恩德1929年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小镇,父亲是超现实主义画家,母亲是理疗医师。二战的硝烟深深烙印在恩德幼小的心灵,他12岁时在慕尼黑经历了第一次空袭,后来回忆道:“我们的街道被火焰吞噬,大火咆哮着。我记得人们像醉汉一样在火光中叫喊和哭泣。我陷入了兴奋。我那时还没有真的懂事,但是我几乎想把自己投身火场,就像飞蛾扑向光明。”
1960年,恩德发表了成名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但这部作品在最初投稿时以“写作手法怪异”和“故事情节荒诞”为由遭到拒绝,最后是斯图加特的蒂纳出版社接受出版。恩德同样参加了1968年爆发的欧洲学生运动,想通过改变政治去“创造新的意识和新人”,但学生领袖之间的不和、攻讦令他失望至极。于是1971年,恩德和妻子移居意大利,并在罗马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幻想小说《毛毛》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恩德写小说的目的是在异化的时代恢复人性,他曾说过,“忘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也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内心世界是外在世界的补充,我们必须去发现它、完善它。倘若我们不能经常作心路之旅去找到这种价值,那我们就真正迷失路径了。”因此在他的小说里,孩子往往充当启悟者的角色,揭开成人世界的盲目与虚伪,引领我们找回丢失的本真。
在恩德的代表作《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中,主人公毛毛是一个有着“倾听”天赋的小女孩,只要她倾听朋友们的倾诉,就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另外还有一位“灰先生”,他靠着从众人手里欺骗和搜刮来的时间生活,导致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变成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毛毛倾听心灵的声音,冒险来到时间管理者侯拉师傅所在的“无处楼”。在那里,毛毛得知时间来自“时间花”,而“时间花”生长在人们心中,即“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拯救被蒙骗的人类,毛毛带着“时间花”,在小乌龟卡西佩欧亚的帮助下,最终战胜灰先生,释放被盗取的时间,使时间又重新回到人们心中。

尽管大多数人把恩德的作品归为儿童文学,但他自己却认为把文学划分为成年文学和儿童文学是不恰当的,因为儿童和成年人生活在同一世界中,对于人性高贵价值的追求也是完全相同的。此外,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指出的那样,“恩德的作品中还常常潜伏着哲学的‘悖论’,这与他的时间哲学一样充满趣味并诱人思索。”(《当代文学的资源在哪里 ——米切尔·恩德的启示》,载《文汇报》2002年8月30日)这种伟大的艺术造诣都是需要专业作家去理解消化的。
恩德去世后,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在馆内为他设立了一个“米切尔·恩德博物馆”,以此纪念和表彰他为人类文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中国,恩德作品的引进出版要归功于南昌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前身为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恩德作品集以相对简陋的平装本形式出版,包括《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犟龟》、《吃噩梦的小精灵》、《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出走的绒布熊》、《光屁股的大犀牛》,但当时人们对绘本还没有概念,所以销量欠佳。

后来出版社只得把这套书改为小开本,像普通书籍的样子。有趣的是,出版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读者对绘本的态度也从冷落变为追捧,于是出版社在2008年又重新把这一套书恢复到原版模样,用精装形式再版,成为国内成功引进童书的标杆性产品。
米切尔·恩德作品绘本
2、曹文轩的代表作,曹文轩的作品哪个最好看
2
016年4月4日,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摘得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那么,曹文轩写过哪些作品呢?来,一起看看吧!

曹文轩,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图为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展示他的参展作品。新华社记者 宋建 摄
1
代表作:《草房子》

简介:《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一部讲究品位并曾获得过公认性奖项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摘编: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使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
2
代表作:《青铜葵花》

简介:本书是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力作。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摘编: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叹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朦胧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荡时。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
3

代表作:《根鸟》
简介:《根鸟》讲述的是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成长史,也是每个少年的心灵史;是讲给每个少年人听的成长故事,也是唱给每个少年人听的成长心曲;对于成年人来说,则是一部悠远而精彩的心灵童话。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小说,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摘编:“菊坡”是根鸟的家乡,在这里十四岁的根鸟第一次一人外出打猎。他要用自己的猎物向父亲和整个菊坡的人证明自己的成长,根鸟在一次外出打猎时,猎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鹰,并从白鹰脚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落名“紫烟”。当晚,根鸟与父亲寻遍了附近的山谷毫无收获后,根鸟打定注意去远方寻找紫烟了。听人说,一直往西走,那儿有个大峡谷里曾出现过白色的鹰。

根鸟提出离家去找那个神秘的大峡谷,父亲没有反对。父亲说,也许紫烟根本不存在。根鸟说,紫烟在向他呼救呢,梦不会骗人。从此,根鸟走出菊坡,以梦为马,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征途。
4
代表作:《细米》
简介:《细米》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临海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摘编: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白帆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他们初次相见时,彼此就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后来苦难而温馨的岁月中,细米一边在梅纹的引领下走向前方,一边开始暗恋着她的声音、她的举止以及她身上所有的一切,而她在那段孤独无助的时光里,似乎更深刻地陷入了一种对于细米的不可名状的眷恋。一种非恋情的恋情,在一个到处是河流与芦苇的水乡世界中令人感动地展开着,处处风采飘逸,处处诗意流动。
5
代表作:《火印》
简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曹文轩用一个“火印”为灵感,经过大量的资料积累和现场实地考察,创作出这篇战争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火印》以一匹叫雪儿的马和它的主人坡娃为主人公,通过他(它)们曲折的经历,讴歌了一段特殊岁月的光明赞歌。摘编:雪儿是坡娃从狼群里救回的一匹小马驹,它和坡娃一家,在野狐峪过着宁静的、鹭港的田园生活。战争爆发了,雪儿被抢征走,留下了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日本军官看中了雪儿,想驯服它。但雪儿不肯,它心中唯一的主人是坡娃。由于它的抗拒,它沦为了拉战炮的战马,不得不忍受母子分离,遭受种种凌辱。同时遭遇不幸的,还有处在日军炮火下的野狐峪村民。经历战火和苦难后,坡娃终于带雪儿回到了野狐峪,但雪儿身上的火印,却成了终身耻辱。

6
代表作:《红葫芦》
简介:《红葫芦》是一篇关于初恋的小说,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飘浮着爱的轻烟,意境优美。摘编:妞妞只要走出家门,总能看见那个叫湾的男孩抱着一只鲜亮的红葫芦泡在大河里。湾是一个不漂亮的、瘦得出奇的男孩。没有一个孩子肯与湾玩,因为他的父亲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大骗子。
所以当湾知道河那边有一双眼睛终于在看他时,他就拿出所有的本领来表现自己。水终于溶化了两个孩子之间的陌生和隔膜。湾成了妞妞的护游使者。可是某一天,在为妞妞护游时,湾却猛地从妞妞手中抽掉了红葫芦……

7
代表作:《甜橙树》
简介: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0年1月1日出版。
摘编:从前,在秋天的太阳照耀着安静的田野,油麻地一颗最大的甜橙树下,发生了一个叫弯桥的男孩和他的四个小伙伴的故事。弯桥是一个有些智障的男孩,家里又很穷,油麻地的孩子都希望能见到弯桥,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获取快乐的机会,但是对于他们的取笑与捉弄,善良的弯桥从不生气。因为自己的被取笑而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这似乎也是一件令弯桥感到快乐的事情。

有一天,当弯桥躺在甜橙树下沉沉睡去的时候,他的四个小伙伴再一次获得了可能获得快乐的机会。他们以孩子特有的淘气心理,互相感应似的生出了一个恶恶的念头:在弯桥熟睡的脸上搞起了恶作剧。弯桥在他们因恶作剧而心满意足的笑声中醒来,开始讲述他关于小伙伴们和甜橙树的美梦。智障的男孩弯桥,用他甜美的梦打动了淘气的伙伴,用一颗善良的心感化了他们。最后,怀着愧疚和不安,伙伴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纠正了自己的行为,“五个孩子,一样的黑脸,像五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
8
代表作:《山羊不吃天堂草》

简介:长篇小说,成书于1991年,展现了乡村少年明子为生活所迫随木匠师傅和师兄外出务工,在城市这一特殊背景下艰难成长的故事。该部作品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摘编:年少的明子由于生活所迫,与黑罐一起随师傅“三和尚”远离故土,凭着一身木匠手艺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他们与三和尚之间的矛盾时起时落,最终归于和好;明子还与黑罐、鸭子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严峻的生存环境使得木匠们有时也会为了揽活而争斗,善良的明子将好不容易等到的活儿让给了来自安徽大别山的小木匠;明子认识了一位腿有疾病的城市女孩紫薇,他给她做拐杖并鼓励和帮助她坚强地学会了走路……他们也有恶劣的行为:面对主人家的刻薄,他们不动声色地对抗和报复,将肥肉倒进了家具的夹层;在浴室因遭遇几个城市“贵族”的轻侮而发生冲突……

9
代表作:《蔷薇谷》
简介:这是201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青少年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曹文轩的众多作品。内容介绍: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深刻痕迹。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曾为他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
↑

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曹文轩,有着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他说:“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一份静穆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是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话语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根据新华网、华龙网等网络资料整理汇编。编辑:陶恒)
本文关键词:曹文轩的代表作还有哪些,曹文轩的代表作有哪些,曹文轩的代表作有?,曹文轩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曹文轩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除青铜葵花。这就是关于《曹文轩的代表作,曹文轩的作品哪个最好看(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儿童文学)》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