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故事简短,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成语典故
- 2、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故事简短
1、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
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合少一人,愿君以遂备员而行矣。”

【译义】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从事某项工作。
【故事】
公元前251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出使楚国,要求楚考烈王与赵国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平原君打算从食客中挑出二十个有谋有勇的人,随同他前往楚国。挑出十九人后,还有一个名额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了。
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道 :
“听说您要带二十人前往楚国,现在尚缺一人,请您让我来凑满数吧!”
平原君不熟悉毛遂,问他道:
“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
“已有三年了。”
“一个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锥子装进口袋,马上可以看到锥尖戳破口袋钻出来。你来这里三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别人称赞你,可见你一无所长。所以你不适合去,还是留下吧!”
“今天,我就请您把我当作锥子放进口袋。如果早放进口袋,那么不仅是锥尖钻出口袋,恐怕整个锥子也会像禾穗那样挺出来呢!”

平原君听了毛遂的回答,同意了他随同前往。
途中,同行的人在与毛遂交谈的过程中,逐步发觉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都很钦佩他。
他们一行人到了楚国,与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不料楚王不愿联合抗秦,平原君也说服不了他。
毛遂代表其他十九人上台去说服楚王。楚王听说毛遂是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怒气冲冲地要他下台去。毛遂按着剑走近楚王,大声说道:
“大王之所以敢当众叱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如今大王与我处于十步之内,楚国纵然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
楚王被毛遂勇敢的举动吓呆了。接着,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说,共同抗秦对赵、楚双方都有好处,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没有理由反对。
毛遂的一席话终于说服了楚王。楚王决定和原君歃血为盟,联合抗秦。
2、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故事简短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非常有才华,但却一直在原君的家里做门客,并没有什么名气。因为他平时非常低调,从来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也不了解他的才能。

那个时候,平原君家里养的门客有上千人,可是真遇到事的时候,并没什么人能想出好办法。当时,秦国的野心是非常大的,总想把别的国家吃掉,还派兵围住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派平原君去楚国搬救兵,平原君就打算挑二十个有能力的门客和自己一起去,但挑了半天只选中了十九个人。这时,毛遂站了出来,对平原君说:“让我跟您一起去吧!”

平原君根本不认识毛遂,就问他:“你是哪位?在我这儿多长时间了?”
毛遂说:“我叫毛遂,在您这里三年了!”“都三年了?”平原君犹豫了一下,说道,“一个人要是有本事的话,怎么会不被别人知道呢?你在我这儿待了三年,我都没听说过你,可见你没有什么本事!”
平原君说完,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毛遂不慌不忙地说:“以前我没有显露自己的本事,是因为还不到时候。今天时候到了,我和您一起到楚国去,一定能帮您干成大事!”平原君听后,就带上了他。
到了楚国以后,楚王并不同意出兵去为赵国解围,平原君和那十九个门客说了半天,也没说服楚王。这时,毛遂站了出来,给楚王一条条地列举了必须出兵的原因,告诉他如果赵国被秦国吞并了,秦国马上就会拿楚国开刀,只有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

听了毛遂的介绍,楚王终于想明白了,于是马上派兵去给赵国解围。
励志提醒:“毛遂的自荐是建立在他拥有足够智谋的基础上的,我们在遇事没有把握时,千万不能盲目自荐。”
本文关键词:毛遂自荐的故事及启发,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用自己的话讲讲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的故事50字。这就是关于《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自荐故事简短(《毛遂自荐》成语典故)》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