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因爱而赠因情而留
因爱梅而赠梅的事,古已有之。这种赠予,诗意,浪漫,含蓄,温暖,美好。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时期,江南诗人陆凯折梅赠与西北好友范晔,是因为心中有梅花,心中有范晔。他希望这一枝梅代表的盈盈春天,给范晔带去的是满满的、不尽的欢喜。
一枝梅,站在冬天的枝头对春天翘首以待,何尝不是生而为人置身人生冬天时,对春天的向往和期盼?赠一枝梅,赠出的是一个机缘,一个许诺,心底那个情结便会在某个人生刹那,于花瓣间流转起来,活泛起来,灵动起来,足以让一个人从感觉到触觉,有了情满于怀的驿动。这样的时候,人与梅之间,花瓣与花瓣之间,有了会心的微笑,有了快意的眼神,有了和善的言语,有了温情的拥抱。那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风云际会,相达相通时,滋生出来的清纯的情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何尝不是因为心中有情,眼中有爱?所有发自内心的微小善行,造就的,往往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风景。一支玫瑰的温馨,足以在赠花人和受花人心底慢慢升腾、弥漫、扩散。所以,生而为人,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拥有的,将会是鹭港美好的生活,快乐幸福的人生。
“故人惜别,折柳相送”,惟其如此,才足以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境。唐代诗人王维就写过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友人元二出使安西都护府时,写下的送别诗。除了薄酒饯行,还佐以青青柳枝,表达依依惜别之意。为何?因了柳留同音,有挽留之意,更因为柳树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寄托着送别人希望远行人能够像柳树一样迅速适应生活的美好愿望。
也有留别而赠的。汪伦送别李白,李白写下《赠汪伦》就是一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字里行间,描绘了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前来送行的情景。诵读之间,这才气横溢的诗意赠别,情深万丈,无以复加,又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分?
再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孟浩然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全诗没有优美画面,华丽辞藻,语句平淡,无半点斧凿痕迹,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骨感深刻,淋漓在目,耐人寻味。
赠别也好,留别也罢,都诉说着一腔美好的情怀。只是,现代社会,通讯发达,人们在奔波忙碌,为生计所累之余,大多时候只习惯于在手机屏幕上你来我往,再也难得有“折一枝梅,赠一枝春”般浪漫入骨的美好心境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诗传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诗传
一窗一景一画卷 一树一花一“梅”景
- 南京梅花山红楼艺文苑江南园林漏窗之美
南风暖窗
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