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曙光
2019年7月6日,阿塞拜疆世界遗产大会。
当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执行主席的木槌重重落下,世人翘首期盼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
良渚文化,距今5000多年,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中华文明的曙光”,更是浙江的骄傲。
我们已知的浙江人类文明史要从“建德人”说起。
1974年冬,考古专家在建德一个乌龟洞里发掘出一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这是浙江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距今已经10万年。他们就是浙江的原始民族——越族的祖先。
十万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的脚步加速向外扩展。他们来到了一万年前的上山。
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证明那时上山人就会种水稻,会用工具给稻谷脱壳。这里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人往低处走,那里才是梦想中的家园。
他们来到了水网纵横的跨湖桥。
跨湖桥是杭州湘湖的一座古桥。在桥的旁边,有一处沉睡了约8000年的古人类遗址。为了解决水上交通问题,古人们用整棵马尾松烧焦加工成独木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了。他们发明中国最早的漆木弓,中国最早的甑,利用蒸汽做饭,而西方人至今都只会烧烤。他们发明了纺织工具,驯养家猪,使用骨耜栽培水稻。
跨湖桥人为今天的发达工业打下了思想基础。
又过了1000年,他们顺水而下,找到了新的居所。
河姆渡文化位于余姚市,以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制陶技术为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证明了南方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河姆渡人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小康生活。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地球进入了温暖期,海平面不断上升。连干栏式的房子都被淹没了。他们只好逃离家园,回到祖先出发的地方,那就是良渚。
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其最大特色是玉器,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
良渚已经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家,宫殿、城墙、祭坛、加工作坊、水利设施,表明当时已经分工明确,生产力高度发达了。
可惜,由于海水继续上涨,良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再一次远走内地。他们有的北上,成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有的西去,创造了辉煌的三星堆;也有的南下,成了如今的少数民族。
良渚人走了,他们是文化的播种人;良渚人走了,他们的精神留在了浙江。
文明的曙光在浙江闪耀了十万年。为什么浙江人行走天下,因为他们一直是他们。
学习分享
崇兰玉章【学生】 06:12:04
2022年8月30日 练习
出句:月中坐有文章客(三少)
出句:月光不被青虫恼(三少)
出句:山水离离离块垒(三少)
崇兰玉章【学生】 06:13:20
2022年8月30日
《对联话》楹联精选五百副之(351-360)
351(作者:陈三立)
挽郭嵩焘
孤愤塞五洲之间,众醉独醒,终古行吟依屈子;
抗心在三代以上,高文醇意,一时绝学并船山。
352(作者:江湘岚)
安徽大观亭望华楼
金汤依旧扼荆阳,风起云飞,不尽悲歌怀猛士;
银汉何时洗兵甲,内忧外患,似留艰巨待英才。
353(作者:于瀛舫)
题叇云山
虎踞峨嵋七十又二峰,看入峡出峡,荡摩日月;
龙分天姥四万八千丈,喜学山至山,会合风云。
354(作者:丘山根)
题湖州金山酒楼联
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让前贤留姓氏;
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天地,竟持残局付英雄。
355(作者:杨度)
挽黄克强
公谊不妨私,平生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356(作者:王子章)
挽杨湘湖
鲁仲连旷世再逢,举国若狂,楚歌楚舞难为我;
郑子产而今谁嗣,同声一哭,秋雨秋风愁煞人。
357(作者:严成朝)
吕祖殿
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只抵五更炊黍梦;
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凭一点度人心。
358(作者:佚名)
望云山庄
七千里看遍名山,持节人归,颇觉家园多静景;
十六亩攒成小筑,开樽客至,可知野史有余情。
359(作者:裴伯谦)
兰州拂云楼
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
葱岭昆仑睇西极,葡萄玉塞,一樽撰天上黄流。
360(作者:许仙屏)
杨妃祠
谷铃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杨李事;
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苍梧子衿 07:28:58
8月30日
元宇宙七言楹联三百副
(精选版本)
原创 联圣三少 联圣三少
(161—170)
161、
轻叠纸船流水去;偶看燕子避人来。
162、
蝉从夏雨声中隐;风在荷香气里游。
163、
一任阶前春草碧;不容杯里故人疏。
164、
荒草人生如此寂;落花风雨不须多。
165、
稚子在家贫亦好;桃花满膝散余香。
166、
花在东溪云里卧;人从南柳雨中行。
167、
画里东风怜玉树;人间小字寄生涯。
168、
牧笛吹来青雨露;春风已得少年心。
169、
人间风雨轻一笑;陌上桃花次第开。
170、
我春衫及碧水;还家燕子老初巢。
#头条# #诗词对联交流小组# #对联# #清味楹联# #我在头条品唐诗##对联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