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关于【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曾拥有盛京昨日的繁华
  • 2、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博物馆历史背景介绍

1、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曾拥有盛京昨日的繁华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11月6日,“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在沈阳故宫銮驾库开展。雍正皇帝御笔行书“平安如意轴”首次公开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光绪皇帝生前书房御用之印“光绪御笔之宝”等文物也在展览中亮相。

提起故宫,人们往往会想到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而忽略了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北京故宫之外,中国仅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2004年,沈阳故宫更是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于天启五年(1625年),由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营建而成。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命名为“奉天”,后改为“盛京”。同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建起议政用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成为沈阳故宫的雏形。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儿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继续扩建宫殿。就是在这座沈阳故宫,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并于1636年将国号改为“清”。一直到皇太极去世,沈阳故宫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迁都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因为是先皇“龙兴重地”,所以备受清历代帝王重视。乾隆皇帝对沈阳故宫多次改建和扩建,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十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

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沈阳故宫分三部分,功能明确:首先是谋划江山统兵打仗,然后是按部就班工作生活,最后是闲情逸致读书看戏。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格局,既有满族风格和东北地方特色,也有北京故宫的初版原色。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午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衬以绿色剪边,而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全部是金黄色,这种设计既遵循了以黄为尊的营建制度,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

太和殿是北京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代表君临天下、乾纲独断;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宫殿则是十王亭和大政殿,体现出清兴之时君臣合议的政治生态。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和所藏文物。

1926年11月16日,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正式成立,后来组建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曾经有近20万件清宫御用物品和内府秘籍从北京移送沈阳故宫收藏。1914年2月4日,北平古物陈列所正式设立。当年1月,民国政府内务部派治格等人会同内务府人员前往沈阳,在奉天省都督张锡銮协助下,分6次将1201箱114600余件铜器、瓷器、书画、书籍、珠宝、文房用品等运到北京,供展览之用。当年北平古物陈列所接收的沈阳文物,都有“奉”字标识,后来也称“奉字贴文物”,以表明其最初来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将原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的精品文物南迁,辗转数地,后来迁到南京。1948年底,部分文物从南京迁往台湾。如今,原藏于沈阳故宫的文物分散在国内多家博物馆保存。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从质量和数量上看,沈阳故宫以明清书画、清宫御用陈设工艺品和清代织绣服饰等最为著名。其中,清宫帝后御用之物,如清入关前使用的满蒙文信牌、印牌,清代皇帝使用的弓箭、刀剑、马鞍,清宁宫萨满祭祀用具,康熙、乾隆时期用于宫廷典礼的乐器以及清历朝帝后玉宝、玉册等,尤为珍贵。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沈阳故宫有一对熊皮颇具神秘色彩。这对熊皮悬挂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东侧的东配殿当中,如今瞧着不仅过于粗糙,甚至非常破旧。然而当年,其中一张熊皮被填充成完整熊的样子,一直站立在崇政殿中,成为这里的重要守护者,民间传说是沈阳故宫的“镇殿侯”。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沈阳故宫还收藏有大量末代皇帝溥仪、皇后婉容的御用珠宝首饰及佩饰、金银器皿。这些御用品不仅材料名贵,而且制作精良,它们同溥仪一起颠沛流离、大起大落,当中有溥仪喜爱的闲时玩物,也有婉容喜欢佩戴的珍珠首饰。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在介绍溥仪的书籍中,经常能看到一张溥仪在伪满时期留下的胸前挂满了勋章的照片。沈阳故宫就珍藏着一件同款的大勋位兰花章颈饰,唯一遗憾的是项链下边挂着的兰花章及兰花纽已经缺失。

这批文物的来历颇为传奇。新中国成立后,末代皇帝溥仪等人于1950年由苏联解送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随后,溥仪将所携带的珍宝捐赠给东北人民政府。这些文物划归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最终入藏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金玉满堂——沈阳故宫的奢华典藏”共展出百余件金玉文物,多是质地上乘、技艺精湛的传世佳品,代表了清代工艺的最高水平,彰显清宫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等各类文化。

要说镇展之宝,还得数雍正皇帝的御笔行书“平安如意轴”。雍正皇帝自幼受汉文化教育,书法追随父亲康熙皇帝,又取法赵孟頫和董其昌,行书、草书很有功力,流畅和美、气势宏伟,彰显铁腕帝王的气概。雍正皇帝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这件“平安如意轴”更显珍贵。

2、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博物馆历史背景介绍

沈阳故宫博物院建于1926年11月16日,时称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1932年4月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4年之后与“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合并,1947年4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该址组建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于1952年成立沈阳故宫陈列所,隶属东北文化部文物处。1955年5月扩充为博物馆。1961年6月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5日,该馆改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每年拨出大量专款对沈阳故宫进行维修。同时,为丰富馆藏,通过国家调拨以及社会征集、捐赠等渠道,使藏品由解放初期的千余件增至数万件。在努力增加馆藏的同时,大力开辟各种陈列,不断充实陈列内容和更新艺术形式,形成了一个以宫廷历史原状陈列为主、宫廷遗物及艺术陈列为辅的陈列体系,有些展品还出国参加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公展。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院共设历史原状陈列,宫廷历史遗物陈列、艺术陈列、临时特展及露天陈列等5类陈列,简介如下:

一、历史原状陈列。历史原状陈列有大政殿、崇政殿、清宁宫、西宫、东宫、继思斋、太庙、文溯阁、戏台、嘉荫堂、轿马场等处。这些陈列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再现了历史原貌。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二、宫廷历史遗物陈列。有清代武备资料陈列和清代宫廷乐器陈列。前者主要展品有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顺治皇帝牛角桦皮小弓、乾隆皇帝御用宝剑、嘉庆皇帝御用弓矢以及大金天命云板、信牌、锁子甲等;后者主要展品有乾隆八年制中和韶乐及丹陛大乐、卤簿乐等54件宫廷乐器。

三、艺术陈列。有清代家具陈设(师善斋、协中斋)、珐琅(东配宫)、织绣(衍庆宫)、雕刻(麟趾宫)、漆器(西配宫)等专展。

四、临时特展。有清代帝、后生活文物和凤凰楼钟表、帝王像、着装说明展览。

五、露天陈列。大型难于移动的文物采用露陈,如辽代石经幢、金代大钟、元代城隍庙碑,十王府影壁、萨尔浒故事碑及安达里碑等。

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

半个多世纪以来,沈阳故宫博物院经几代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一座藏品丰富,每年接纳数百万中外游客的大型博物园地。全馆面积6万余平方米,按建筑自然组合分东、中、西三路。东路即大政殿、十王亭一区;中路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西路前起轿马场,后至九间殿。共有建筑80余所300余间。

沈阳故宫博物院下设研究室、陈列部、保管部、古建部、群工部、技术部等业务部门。

本文关键词:沈阳故宫古建筑,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沈阳故宫的资料,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资料,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50字。这就是关于《沈阳故宫的建筑简介,沈阳故宫:这座长城以北的宫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5810/
1
上一篇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是我国青海湖的十几倍
下一篇 官渡之战真实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却是袁强曹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