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厂网发部门的新岗位【选址拓展】
要求【购物中心商业地产选址经验/人脉】
[心]在其他行业连锁零售餐饮企业
这个岗位是一个标配
随着新能源车销售渠道商超店形态成熟
会催生更多的新工作新岗位
什么是网感?
通俗来讲就是,你一看这条视频或者文章,能大概判断它的热度。你知道现在什么东西容易火,容易爆,容易热门。你知道哪种内容的打开率、评论率、点藏率更高。
你看到这个视频的风格,就知道它来自哪个平台。
#商业招商# #品牌营销# #创始人# #自媒体# #自媒体运营# #品牌#
西海岸长江路大型地下商街预计年底开业
青岛热搜网获悉,近日有市民咨询,长江地一城项目何时完工开业。
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进行了落实,于2月15日回复如下:
经落实,长江第一城项目预计2023年底完工开业。
长江第一城项目现运营单位为青岛地下商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经股权穿透后20%股权归属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热搜君查询发现青岛地下商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还存在多起法律诉讼,涉及多起合同纠纷及民间借贷纠纷,且均为被告方,而该项目可谓“热搜体质”,开工建设以来,出现过“噪音扰民被居民投诉”、“施工圈占人行道被市民投诉”、“强拆公交站厅被起诉”等等,甚至到后来还发生了长江第一城商铺的购房业主公开维权,其在已经缴纳全款并签订了购房预售合同的情况下,项目方却单方面大幅调整规划并进行了施工,而面对违约事实,业主却遭遇了维权难,退款难的情况……
热搜君查询发现去年5月9日,黄岛区交通运输局的官微披露数据显示,长江地一城"意向落位商家达480户,落位面积达23000平方米";而9月19日青岛日报曾报道,青岛地下商业空间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冲表示长江地一城“意向落位商家达980户,落位面积达4万平方米”。4个月招商500户,算上周末一天都要签4个商户,这个成绩很多全国知名连锁商业地产品牌都只能俯首称臣……
不过即便是这样,面对规划有10大主题街区,总建筑面积达14万㎡,投资约20亿元的巨大体量,目前的意向落位面积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在青岛以卖铺模式能够成功运营的商业项目已经屈指可数,而青岛地下商业街多舛的命运和各种前车之鉴让热搜君很担心这个号称“岛城最大的TOD文旅商综合体”的项目到底行不行?
#热搜爆料##青岛热搜##青岛本地#
#投资咨询复盘# 之双碳
充换电投资的核心是地产逻辑
最近我们的碳中和日报密集发布了几条信息,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相关:
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
协鑫能科半年报显示,已建成乘用车换电站18座,商用车换电站12座,商用车充电场站1座。此外,完成了11款自研重卡、轻卡、乘用车换电车型公告,11款换电站设备、4款充电设备、9款车型平台对接开发:完成无人值守、数字营销模块、车辆调度平台、电池智能策略模型等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在我们上周乐彼共创的在线直播中,我们连麦了两位基金的朋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新能源的发展在技术路线上,纯电并不是唯一选择,甚至可以确定的说只是过渡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该如何参与充换电项目的投资呢?
在我们拿到的滴滴充电桩基金募集书中,特别提示到一点,就是依托滴滴大数据实现场站选址的优化,确保对3KM范围内好站的70%覆盖。
所以,选址是关键,核心要点就是把充换电当成是商业地产项目来看待。如果能把握这个要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迭代反倒并不关键,即便是未来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也可在原址上升级加氢站。
对于选址,大家的思路也可以适当开阔些,滴滴的充电桩主要覆盖的是乘用车,但是公交车、商用车、卡车这些都是先于乘用车要实现100%新能源化的。
以下有则信息,大家不妨体会下:
8月19日消息,中国政府网“互动”栏目刊发了交通运输部答复网民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货车夜间停放车位不够用”留言的相关内容。
针对网友提出将省界收费站改造为停车区的建议,交通运输部在回复中表示“我们十分赞同”。
交通运输部称“将积极指导各地,在统筹应急、养护、服务、监督检查和公安查控等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原省界收费站区域的综合利用,更好满足货车停放需求、服务货车司机出行”。
8.26 碳中和 |鼓励企业在自有场所建设绿色能源设施;协鑫与宁德在重卡换电达成合作;人民银行在重庆探索碳资产配额回购等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