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木偶戏文化】,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历史上木偶戏文化:那些年你看过的木偶戏,还记得吗?
- 2、历史上木偶戏文化,之泰和提线木偶
1、历史上木偶戏文化:那些年你看过的木偶戏,还记得吗?
那时年幼,在空地上搭起一个两三平米的简易平台,就能看到表演,我们一群孩童将简陋的小戏台围得严严实实,对于吱吱呀呀,高亢尖锐的唱戏,听不大懂,兴致也不大,艺人手中木偶才是我们的最爱,一举一动,不失生息……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质,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民间的文化正在消失。木偶戏,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中国木偶真正成为艺术,还在它的戏剧特征人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
木偶戏剧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的灵魂信仰与部族图腾崇拜。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巫师设祭场合必用的礼器――神俑和玉琮,经过尧舜禹时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夏商周三代,便正式分化为象征祖先的神主与象征奴隶的丧俑两大类。《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曾有工人偃师献假人,能“歌合率”、“舞应节”、“趣步俯仰”,并能“瞬其目以招王之左右侍妾”,王以为实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谈到:“傀儡起于周季。”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方式的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四类,各有各的艺术特色。
布袋木偶
提线木偶
杖头木偶
铁枝木偶
时代在变化,小时候看的木偶戏似乎在生活中越来越不常见了,这些传统杂技急需我们的传承与发展。
今年,广东卫视着眼“非遗文化木偶戏”,全力打造中国首档原创大型木偶文化交流竞演节目——《木偶总动员》,带领大家重新回到木偶戏的剧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以时代为背景,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全新的木偶剧和木偶形象,打造当代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的木偶节目。
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紧张刺激的竞演模式,联手国内外最权威最专业的木偶机构,分别提供木偶技巧操控指导、木偶节目创意指导、木偶舞台表演指导以及木偶制作。
这是一档全民参与的合家欢节目
用木偶传递情感,用表演感染观众
这是一档崇尚中外木偶文化交流的节目
中国木偶注入国际元素,散发木偶新魅力
这是一档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节目
线上节目+线下剧场,打造木偶明星
建立中国木偶品牌IP
15+国内专业木偶剧团鼎力支持
10+国外大型木偶操控团队
100+木偶兴趣爱好者踊跃报名
国内外木偶表演者齐聚一堂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更有素人萌娃惊喜加入
童言无忌,鬼马精灵
打造“偶”像新生命
《木偶总动员》 期待与你“偶”遇!
编辑:张嘉韵(实习)
责编:张瑞祥
主编:蒋长安、高瞻
2、历史上木偶戏文化,之泰和提线木偶
泰和提线木偶
泰和提线木偶主要流行于上模乡,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据说是由赣州市兴国县传过来的。当时,提线木偶戏班属于半农半艺的演出团体,艺人们农忙种地,农闲演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其人物结构由钩牌(操线板)、悬丝(8—16条)、傀儡头(含盔帽)、躯干(含服饰)、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构成。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就可全部装下。木偶戏的原始形态为单人木偶戏,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其艺术特点可用“形声俱佳”来概括。木偶戏的唱词,与当地客家民歌有关,它吸收民歌的精华,唱词口语化,是一种通俗流畅而富有鲜明个性的文艺形式。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但以春季为最盛,元宵、春节等喜庆节日演出木偶戏娱神娱人。
随着社会的转型,受经济冲击、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和青年人娱乐取向的转变,使木偶戏生存发生危机,木偶艺术后继乏人,一些著名木偶艺人后代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木偶戏确实面临着消亡的危险。2012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上模乡上模了解并采取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了木偶戏的发展现状、表演方式和演出剧目。同时,制作了木偶戏展板,宣传保护木偶戏。
2017年,泰和提线木偶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关键词:木偶戏的文化,木偶戏的文化历史有多少年,木偶戏的历史,木偶戏相关历史事件,木偶戏来源于古代的什么礼俗?。这就是关于《历史上木偶戏文化,那些年你看过的木偶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