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关于【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3批次195件,246张高清图
  • 2、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

1、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3批次195件,246张高清图

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年代分布

  1.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含64件(组);
  2. 2012年6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含37件(组);
  3.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94件(组),分为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195件文物年代数量分布图

什么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国家一级文物中的甲等文物,就是国宝级文物。

今日,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合集(195件),规定这些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由于此前作者已经分享首批、第三批,为方便粉丝阅读,此篇合集先分享第二批~收藏起来慢慢欣赏、或者作为资料参考哦~~~)

我国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37件)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我国珍贵十分的书法、画作,这些画材质珍贵、字画需要十分谨慎,每一次展览就是对他们的伤害。所以,真迹几乎很少展览(只会在适当的时候展览),所以更不用说出国展览,好好珍藏吧。

1、西晋 陆机《平复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西晋 陆机《平复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2、东晋 王珣《伯远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此帖与陆机《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此帖曾流落在外,1951 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从香港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3、唐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唐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

唐代的这个摹本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4、唐 欧阳询《梦奠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唐 欧阳询《梦奠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欧阳询(557-641)唐代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端肃险劲,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此帖则是弥足珍贵的欧氏书法墨迹之一,从中可以窥见欧阳询行书的面貌。

5、唐 国诠《善见律》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唐 国诠《善见律》卷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为其贞观廿二年(648年)十二月十日手抄小乘佛教律部重要经典《善见律》。字作典型的唐代“经生体”。

今日所见唐人写经主要为百年前敦煌藏经洞发现,多出民间写手,且断烂残破。此卷则为千年传世之本,首尾俱全。研究者认定此卷是当时奉敕所作的皇家珍品。

6、唐 怀素《苦笋帖》卷 上海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这件"苦笋帖"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14字。笔法和行云如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

7、唐 杜牧《张好好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此卷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杜牧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8、唐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王羲之墨迹早在北宋时期就不易获致,唐摹本日渐稀少。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见火烧的痕迹。

9、五代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一种健身,文体近似口诀。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笔法劲逸,转侧多变。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书法由唐到宋,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苏轼评曰:“自颜、柳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10、北宋 林逋《自书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诗后有苏轼书七言诗《书和靖林处士诗后》,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11、北宋 蔡襄《自书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蔡襄时年约40岁所书,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

12、北宋 文彦博《三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文彦博书。纵43.6厘米,横223厘米。纸本。内容为葬礼、浚河等事。是文彦博晚年之作。笔势清劲,风格英爽,“振笔挥洒无意求工者。而一种浑朴之气溢于褚墨间“

13、北宋 韩琦《行楷信札卷》卷 贵州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韩琦《行楷信札卷》卷 贵州省博物馆藏

贵州省博物馆藏韩琦《行楷信札卷》(《信宿帖》)是贵州省唯一禁止出境文物。这封信不仅承载了文人往来之间的一段佳话,也同样展示了北宋时期的书法风貌。该信札及后面的蔡景行跋被收入《三希堂法帖》的第八册当中。

14、北宋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上海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安石本不善书,此卷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无缭乱之感。其用笔似不经意,却有闲和萧散之韵。卷后自署“余归钟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

15、北宋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著名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作品,内容为介绍五代时金陵禅宗僧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

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16、北宋 米芾《苕溪诗》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北宋著名书法家。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17、北宋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草书千字文》写在整张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这种纸张是宫廷特制,制作这种特殊纸张需要上百道工序,制作方法今已失传。

专家分析,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生产这样长度的无接缝纸张,可能要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然后浇上纸浆,使之均匀,待自然干燥而成。因其工艺复杂,所以历代收藏家对这样的御用纸尤为珍视。而纸上的描金龙纹则是由画师用金粉手工精心描绘出来的。这更使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艺术价值的珍贵。

18、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卷历来被认为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讨论。

19、唐 韩滉《五牛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唐 韩滉《五牛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是作者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20、唐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其仕女画不以烈女、贤妇、仙女等为表现对象,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

21、唐 孙位《高逸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唐 孙位《高逸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高逸图》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绢本图卷,为晚唐画家孙位唯一的存世作品。千年以来,此图虽历经磨难,但流传有序,保存基本完好。它的存世,对研究孙位个人艺术风格、唐宋两代人物画风格演变,及《竹林七贤》故事的图本流传有着绝无仅有的重要意义。

22、五代 王齐翰《勘书图》卷 南京大学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王齐翰《勘书图》卷(局部) 南京大学藏

该图描写手法高超,形神兼备,反映了昔日勘书者的荡然性格与狂放的气质。画中环境,为室内陈设着的屏风、几案、卷册之类。全图构思十分精密,合适有度。

赵佶在该图右上角用瘦金体书上“勘书图”字,另绢有宋苏轼、苏辙、王诜跋。隔绫及尾纸有金史公弈,明董其昌、文震孟及清代诸家跋。

23、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此图背景的屏风中还画有屏风,因此人们称此图为“重屏”图。此图自清宣统朝流出宫廷后散落民间。1949年后,国家文物局从吉林省长春文物商于莲客手中购得此图,随后将它与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霭图》、任仁发《二马图》卷一并入藏故宫博物院。

他的画风受后主李煜的颤笔法影响很大,喜以瘦挺颤掣的笔法入画,以别具特色的画风称誉画坛。,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

24、五代 胡瓌《卓歇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胡瓌《卓歇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旧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

25、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卷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著录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数本,此卷据各方面考证,当属南宋孝宗至宁宗朝(1163—1224年)摹本,其风格基本反映出原作面貌,且达到相当高水平,堪称流传有绪的古代绘画珍品。

26、五代 卫贤《高士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卫贤《高士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虽为主题人物画,实则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山石多用干笔皴擦,石上干笔点苔的技法更是画家的独创。房屋和木栏栅篱用界笔描绘,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
此图曾经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书著录,是一件递藏有绪、鉴定界公认的五代卫贤真迹。

27、五代 董源《山口待渡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董源《山口待渡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董源(约937-962年),字舒达,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人,南唐时曾任后苑副使,后苑又称北苑,故人称“董北苑”。善画山水,多作江南平远风景,画法独树一帜,为画史所称“北宋山水三大家”之一。

28、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

29、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30、北宋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为梁师闵的传世孤品,描绘严冬时节的沙渚平川。整幅用笔细润,皴法简括,水墨为主,略施赭色,大片空白的运用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特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的湖山雪景。

31、北宋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宋朝画家李公麟临摹唐朝画家韦偃的作品,全图共画了人一百四十余口、马一千二百多匹,可谓洋洋大观。

李公麟的大部分绘画作品是画在纸上的,并不施色彩,“惟临摹古画,用绢素着色”(元·汤垕《画鉴》)。这件作品为临摹本,用绢素作画并施淡彩,与画史的记载完全吻合。唐朝画家韦偃已无可靠的作品存世,通过李公麟的这个摹本,也可以领略其绘画的风采。

32、北宋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典型的宋代风俗小品画,此幅是祁序流存至今的唯一一件作品,原藏清宫内府,宣统年间为溥仪运出宫,存于长春的小白楼内,后为周觉民获得。1983年9月由周觉民之妻李倩玉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33、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该画真迹展览最近一次是2015年,有幸见过。不让拍照,细节只能印在脑子里,非常地细腻。排了3次队,每次只能欣赏走完画幅长度的时间)

34、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

35、南宋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南宋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马和之山水人物画作的代表作,后幅有南宋赵构草书《后赤壁赋》一文,马和之对《后赤壁赋》的艺术阐释,是被专家称为是“最贴近苏东坡本意的”画作。

36、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该图无作者款印,后纸有元代赵孟頫跋,称之为赵伯骕真笔。该图画江南的湖畔松岭和楼阁,属青绿山水,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丽雅洁,显示出南宋皇家贵胄新的审美情趣。该图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从北方雄浑的山川转移到江南的青山绿水。

37、宋代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宋代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是一幅历史画。它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图中的李世民、禄东赞等人应当带有肖像画特征。

2、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

《中国美术报》第330期封底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

【宋】黄庭坚 草书诸上座帖卷 纸本草书 33cm×729.5cm 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奇绝放纵,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又长于书法,善行草,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

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可知其书法取法于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颜真卿、高闲、杨凝式、周越、苏舜钦等,可谓在追求自然之美的基础上,更做到了兼收并蓄、包容百家。

他还自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诸上座帖》是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帖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线条极尽伸展之能事,点画则相对浓缩,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奇特,瑰丽多姿,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在《语录》后,黄庭坚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恰如宋代张纲在《华阳集》中谓:“但见其行草变态纵横,势若飞动,而韵尤胜,非得夫翰墨三昧,其熟臻此。”

署款“山谷老人书”,“书”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及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诸家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民国初流出宫外,为张伯驹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

本文关键词:国家博物馆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三星堆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文物摇钱树,永久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录。这就是关于《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195件文物(<境>展览文物合集欣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3475/
1
上一篇 微信公众号文章,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发表(你必须知道的四个要领)
下一篇 翡翠葫芦的寓意,翡翠葫芦吊坠的寓意是什么---翡翠徐显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