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感觉未来冰凉!
碧桂园该救吗???
碧桂园会成为恒三吗???
认为“五星期家”的碧桂园要快救!!!
恒大、恒二、恒三,同时出现,在建项目怎么办?房地产行业怎么办?
“拖字决”只会将房地产行业推向深渊,时间换不了空间,也换不了“软着陆”。
碧桂园大部分楼盘都在县市,就算少部分在省城的也是位置极差的地方,应该比恒大还要危险!//@海边一隅8475:碧桂园、融创别步入恒大后尘…[what]
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官方账号碧桂园撤出标普信用评级,约70家房企提申请撤销境外机构评级
碧桂园会是下一个恒大吗?最近看到全国很多地方碧桂园准业主反映延期交房,并且很多地方碧桂园项目部拉横幅讨薪。包括我们当地的碧桂园项目。目前暂未看到作为地产行业标杆的碧桂园给予回应。如果碧桂园真走到恒大那一步,老百姓就得受二次伤害。
不得不说碧桂园的管理真的厉害,大家一直担心恒大倒了,下一个是碧桂园,但从半年报来看碧桂园依然强状,股票市值大幅缩水还能保持赢利,一下子消除了我的担忧,碧桂园好样的!
证券时报e公司碧桂园发盈利预警!总裁莫斌:活下来的企业将有更大机会
碧桂园这是怎么了,股价跌跌不休,截至10月13日市值,总市值仅336.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仅308.4亿元。
这可是净资产3千多亿的公司啊!市净率才0.146,差不多1.5折。除了暴雷风险,没办法解释了。
已经停牌的恒大和融创,停牌时市值也有200多亿港元。
排名前三的民营房企啊,硕果仅存的碧桂园,也这么艰难了……真的要步恒大融创的后尘了吗?
潮水退去,所有人都在裸泳。
五月房企销售数据出炉,融销售同比下降八成,已经彻底步入了恒大的后尘;
碧桂园、万科各降五成!
融=恒二,绿地=恒三,
碧桂园应该是恒四,
那么,万科呢;
都以为房地产形势在好转,
但事实上,今年6、7月才是地产债务到期高峰;
据了解三道红线下,恒大、绿地、碧桂园、建业、荣盛、佳兆业、华夏幸福等均为无息商票及高利美债发债大户。
原本地产开发商玩商票,本身就存在着目的不纯的现象,将有息债务转移至表外而已。
截止据“票眼”小程序显示,截止去年年底,50强房企中未兑付商票的金额超4000亿;
逾期拒付商票的房企排名前四有:
1.恒大 ,2057亿;
2.绿地,200亿以上;
3.碧桂园,200亿以上;
现在应该做的是,将不论啥原因停工的项目复工,把房子修好,让业主入住,才是恢复市场信心的硬道理
所以,别听“忽悠”,捂好钱包。
日前,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碧桂园的前景展望调整为“负面”,确认评级“BBB-”
碧桂园遭遇评级利空,可能与3月份的销售成绩大幅度下降有关。
4月4日,碧桂园发布公告,3月份权益销售金额301.1亿元,同比去年3月的526.9亿,则下滑42.8%,接近腰斩。
背后深层次原因:
1.3年疫情影响,加上今年疫情抬头,小阳春无望,各城限制人员流动致跨区域购买力下降。
2.棚改结束,重仓三四线城市,刚需购买力基本饱和。
3.高负债总负债17397.87亿元,仅次于恒大的1.97万亿,排全行业第二,让市场担忧是否会步恒大后尘。
4.经济低迷,收入减少,房地产走下坡路,房价下跌,观望情绪加重,市场信心还未找回。
几点因素看,恒大倒了,碧桂园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等救市政策行情回暖外,急需加大折扣力度,加速回血,否则多米诺骨牌倒下,最终谁都无力回天。
强省会都市圈急需买房的刚需,关注即将准现房或者现房楼盘,TZ的看优惠力度,另外三四线远郊期房旅游地产请谨慎。
恒大倒了,融创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道,希望碧桂园能继续保持稳健,停止扩张,去杠杠去负债,加强质量管理,给消费者交付满意的房子。
看到这个报道,真吓了一跳,碧桂园负债率超过恒大,总负债也有1.73万亿了。
但是这两天碧桂园刚投资了15亿美元给万达商管。碧桂园的资金应该还是充裕的。恒大是因为现在已经全面违约,已经挣扎的还了很多钱,负债率才有所下降。
看一家企业的债务问题,不能只看总债务和负债率,主要看这家企业还能不能及时还上到期的钱。只要不出现违约逾期,就还是没有债务危机。
国内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企,长期以来习惯了高杠杆操盘,也是很危险的,地产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地产企业也要认识到地产不再是暴利行业,不要再疯狂借贷去踩钢丝绳了。
同样负债2万亿,为什么碧桂园能够获得新的贷款,恒大却不行?
前几天,有消息称碧桂园获得了投资机构5000万美元的贷款,折合下来就是人民币3亿元左右,当然了,想比较巨额负债,形式更加重于实际。
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那就是市场和投资机构用行动说的,碧桂园没有事,依然被市场看好。
有了市场的信心,也就是投资者的信心,碧桂园自然就没有事了。
碧桂园享受到的待遇,估计恒大做梦都想享受到,但是没有投资者和市场搭理恒大,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恒大自身。
相比较恒大,碧桂园的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是地产业务。
而恒大,在地产板块暴雷以后,把翻盘的希望寄托在恒驰车上,虽然许老板天天讲话,但似乎越讲越没有人买。
这也能理解,就像许老板当初说的那样子,核心技术买过来。笑一下,能买过来的,还叫核心技术吗?或者恒大对于恒驰只是一个组装厂而已,这样子组装起来的车,相比较其他的电动车有啥优势呢?
有那个钱买国货,还不如买我们的比亚迪呢。
然后再说恒大地产板块的楼盘,许老板除了吆喝交楼,但是交了多少,不说。或者应该说肯定交的不怎么样,因为按照许老板的习惯,稍微有点成绩肯定吆喝的全世界都得知道。
而且恒大的钱多数是囤了土地,恒大又不愿意出手在手的土地,或者根本出不去,前段销售没有了,怎么贡献现金流呢?
再来看碧桂园,先说杨国强老板,几乎不出来说话,低调的似乎不存在一样。
听碧桂园内部的员工讲,杨老板低调的像任正非,强调实干,强调管理。
碧桂园在市场上拿地,从来都是市场价甚至是最后的地王,当然了这几年形势不好,不少楼盘最后出现了亏损,但是即便这样子,碧桂园仍然会安排约定,按时交给小业主。不存在碧桂园的烂尾楼。
还有就是经营策略,碧桂园一直强调高周转,俗称快。当年拿地,当年预售,而且开工和预售的时间都是死的,谁都不能更改,或者说只能提前。
过程严格,虽然设计方案在多轮优化以后,成本达到了最低,但是过程的第三档检测,保证了在最低成本条件下的质量最优。
然后追求合理利润,或者是低利润策略,追求大盘的整体盈利,而不是计较一两个项目的盈亏。比如说一个区域,有亏损的项目,只要不是人为过程中导致的,碧桂园是接受的。有利润高的项目,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利润点就行,比如说5%或者3%等等。
碧桂园有着严格的资金管控机制,那就是项目的销售,多数是要用到本项目上的,更不会像恒大那样子不停的去买地,靠炒地皮赚钱。
碧桂园的这一套操作下来,其实更多的是从内部管理层面挖潜,所以不论国家外部宏观政策出现什么样的调整,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
最艰难的时候,碧桂园的项目还能多数维持正常付款,项目往前推进,交付,抗风险能力极强。
所以,这就是资本市场对碧桂园或者说碧桂园经营策略的信心。
负债多少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展现出自身的优势,给市场以信心,这一点上,碧桂园的做法,值得很多民营企业学习。#碧桂园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