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评论员李明 据新华社电,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日前表示:“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
这两年,“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大热,医保、医疗、电商等不同领域的机构竞相尝试。卫计委此时此番表态,很像迎头泼来的一盆冷水。其实,在互联网医疗的问题上,卫计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因为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只是一个辅助性手段。传统医疗讲究“望闻问切”,现代医生诊疗需要借助医疗器械进行身体检查,不具有较高资质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提供的互联网诊疗,误诊的可能性人为加大。更何况,病人无法现场辨认医生,一旦有人假冒医生欺骗病人,患者被骗钱还是小事,健康受损,事就大啦。所以,卫计委的态度是为保护患者的权益。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诊疗功能,当前患者的实际接受程度也并不高。“触网”的患者有的抱着“试试也无妨”的心理,有的是为了听听不同医生的意见,去医院时心里有底。对互联网医疗寄予厚望的,更多的是投资者。医疗行业利润颇具诱惑力,相对于建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投资少,技术要求低。如果不明令禁止,急着赚钱的投资者很可能越界。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在诸多行业大显身手。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挂号、导诊、缴费、在线复诊等方面确实有些大材小用。由于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不少患者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舟车劳顿到大城市看病,此时互联网完全可以派上用场。
既然有这么多资金愿意注入互联网医疗,完全可以妥善加以引导利用。但用归用,还是要看怎么用。正像卫计委发言人所说,互联网没有提供诊疗服务的资质,那么社会就应当严格守住这个红线,不要硬“触”,应该转变观念在健康咨询上做做文章。当今,咨询业是个大产业,不要认为咨询是可有可无的,大到发展策略,小到企业经营思路,再到个人看病医疗,咨询都是极有增长潜力的业态。有时候,患者的状况不必去医院,只需问问医生,心里有底了即可,这就是健康咨询的用武之地。当前,有一些健康咨询类的APP做的就很不错,像“快速问医生”,头疼脑热的小病都能得到回应,这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