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烨文艺硬汉电影】,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刘烨文艺硬汉电影:顺着刘烨的电影《硬汉》,回顾镜头中的青岛
- 2、刘烨文艺硬汉电影,一部朴实无华的山村老电影
1、刘烨文艺硬汉电影:顺着刘烨的电影《硬汉》,回顾镜头中的青岛
《硬汉》这部电影几乎全部是在青岛拍摄完成的,跟着网友“yangh10419”贴文中的镜头再次回顾一下影片中的取景地,第一海水浴场、五四广场、团岛、中山路国货过街天桥、青岛市博物馆、汇泉湾、栈桥、小青岛、八大关、迎宾馆、海军博物馆。。。
《硬汉》及《硬汉2》两部电影都是在青岛全程取景拍摄的,那么咱就顺着《硬汉》扒开青岛的重重街景。
故事开始,一个美女在公交车站等车
这是第一海水浴场的公交站了。
车站背后就是这个沙滩,背后的帆布建筑是夏天洗海澡的更衣室。
旁边小贼一把抢了美女的提包就跑。
小偷抢了女孩的钱就一直跑,后边有人追,跑到了这个地方。
这是观海一路到观海二路的一条岔路,摄像机是在观海二路往观海一路拍摄的,青岛地势多山势起伏,这种上上下下的曲里拐弯的街道很多。
观海二路这地方可别忘了,可是重要地点,拍了不少情节。
小偷脚力超好,一路跑到了这里。这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街道,这是平原路通往观象山、望火楼的一条小巷。
这条小巷往上就是一列壮观的大台阶,两边是居民住户
小偷顺着台阶一路向上,心说这下把人都甩掉了。
顺着这条小巷往下看,井盖依旧。
这时候。警察叔叔来了。
老三一看警察来了,拔腿就跑,牢记一条准则:做好事不留名!
摆脱了警察,老三喘了一口气,喝口水缓缓。
这就是著名的:望火楼!!!
如今只能看到这个赝品了。。。
老三受伤退役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潜艇兵,每天操练不休。
这是八大关尽头靠近东海路的海滩,现在海边的楼比拍电影的时候多了不少,根本不顾海岸线的形象,上图老三身后远处的白色楼房是著名的海天大酒店,已经于2011年光荣拆除。
老三雄赳赳气昂昂出门了,门牌号很清楚,观海二路51号。
观海二路就是前面小偷跑过的地方,老三家门口就是这里了。
邻家阿姨看到老三出门打招呼
就是从那道门口侧面拍摄的镜头,现在多了几根管道,这应该是装上暖气了。
老三还有一个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私定终身的女朋友,据说名叫~~小草。不知道这是哪段海滨,可能是沙子口一带,那边有军队驻守。
小草这时候还是跟老三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他脑残而抛弃他,时常在老三家楼顶幽会。
背后的钟楼是位于青医附院对面的基督教堂。
俗话说的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时有不祥之人现身。
这是流亭机场
下班了,老三坐上双层观光大巴回家,接到了女朋友的电话,这种顶棚透明的双层巴士沿海滨一线跑,在2000年前后风光一时,车辆报废期到了之后便消声觅迹了。
从车上看,经过了小青岛,旁边是海军博物馆。
公交车疾驰如飞,掠过了海边栏杆上休息的两个路人。
涨潮的话,这些礁石就看不到了
回到家,楼顶常备锻炼器材。
从老三家楼顶看出去,栈桥、小青岛沿海一线一览无余。
警察叔叔在教导小徒弟。
这是东海路尽头,接近八大关的沙滩,是上面老三踢正步练兵的地方。
小草在跟老三幽会地方遥望一道海堤。
这里是奥运会奥帆赛场的防波堤。
这时天色已晚,灯塔亮了起来。
其实这个灯塔是电脑加上的,真实的奥帆赛场的灯塔是这样的,在防波堤尽头,电脑加在了中段
为啥小草对老三心有顾忌呢?因为老三喜欢打架,看,这不又开始了。
这个地方原本是青岛一景,位于海尔科技馆门口,会展中心旁边。是一座玻璃桥,从台阶到桥面全是玻璃,夹层里有水流动,十分特别,画面中演员身后的玻璃墙面其实是一座方形的玻璃塔。但是,由于白痴的城市建设大规划,这座桥于2008年7月,奥运会开幕之前拆了。电影拍摄的时候注意看画面,就已经能看到旁边的民工房了.
背面的建筑就是海尔科技馆和青岛博物馆大楼,这俩馆共用一座楼。
老三和流氓老大打得不可开交
从画面中还能依稀辨得出博物馆的招牌
顺着小门到了博物馆后院。
后院取景其实不在青岛博物馆了,而是在青岛美术馆。博物馆在石老人沙滩那边,美术馆在大学路的海洋大学旁边,相差十万八千里。电影里,藤蔓刚刚开始顺着绳子往墙上爬,现在已经爬满墙了。
美术馆大楼全景,这是后门。
歹人的每一步行踪都逃不过警察的望远镜
这个大楼是在太平角路口的建筑,现在被改造过了。
老三换了份工作,看什么都比较好奇。
这个码头带个长廊,现在是科考船停泊的专用码头,不能随便进入了。
看到打架赶忙收拾东西的小贩。
这个码头在栈桥西边的八大峡沿海,镜头里的斜坡顶房子是早期超前型建筑。
码头前一道横堤。
原本是为了乘客上下等候,现在是留守民工生活区。
老三坐上双层巴士离开,镜头里看到了栈桥。
老三此时已经拜得名师,开始苦心修炼枪法。
这里还是青医附院对面的那个基督教堂。
他的师傅把枪谱图画在墙上让他悉心钻研。
寻来寻去,只有这个去处符合要求。
胖子被歹人绑架了,警察开始进一步追踪歹人踪迹。
这里是青岛东海路起点处,旁边这个雕塑上边的胳膊紧接着下边的腿,号称顶天立地。2009年,由于海滨高楼急剧增多导致风力突变,原本能扛得住8级大风的这个雕塑居然被风吹倒了。
警车跟着匪车一路向着市政府五四广场方向开去。
路边的大石柱子就在顶天立地旁边,不知道有多少根,反正每一根上面都有一个故事的浮雕。
这个法国会馆的牌子是拍电影贴上的,这里是殖民时期的德国总督府。
老三跟着师傅在海边继续操练。
身后的大门是第二海水浴场的大门。
老三在这里等着坏人。
基本没什么变化。
接风的坏人。
不远处清晰可见的谦祥益。
中山路过街天桥上,老三一人单挑众流氓。
被解救的儿童。
这自然是天桥楼梯喽,远处已经盖起了超高的楼~~~毁地平线呐
这是在海军博物馆里边,小青岛的防波堤上。
一路狂奔的歹徒。
一路到了这里。
这里是东西快速路接近市立医院路口的地方。
转眼间下了高架桥。
这个路口就在上边高架桥马路对面,这条路原本是从登州路到市立医院的一个大下坡,2002年青岛建东西快速路,大下坡变成了高架桥,青岛也少了一个老地景~~菠萝油子。
一条路上的手写的路标。
现在粉刷一新。
一路前行上了一座路桥。
这是鱼山路和大学路交叉口的一座桥,这条路原本是从登州路到市立医院的一个大下坡,2002年青岛建东西快速路,大下坡变成了高架桥,青岛也少了一个老地景~~菠萝油子。
歹徒绑架人质后一路前行,这里应该是福山路。
这是福山路靠近2号的一座房子。
后边警察暗暗跟随。
这里是福山路靠近鱼山路交叉口不远的地方
这里就是福山路和鱼山路的交叉口,路口中间一个三角形花坛,前边高墙下横着的是鱼山路。
这里就是福山路和鱼山路的交叉口,路口中间一个三角形花坛,前边高墙下横着的是鱼山路。
青岛的路多有诡异之处,一条路,自己跟自己交叉好几次最后打个中国结首尾相连~~那是常事~~~= =鱼山路就是从中间分出来好几个岔道口,都叫鱼山路,比如这里。
被追的上了这么一条小道。
小草约了老三海边漫步。
五四广场
老三追赶歹徒。
中山路上
中山路
逃逸的歹人
通往浙江路教堂的路上
天主教堂
老三与歹人出了警局,不知道这个路口是哪里?
老三闲的时候就去码头扛包,这边是青岛港一侧的海上。
在潜艇上练习步伐,这里是小青岛旁边的海军博物馆。
在城市另一头,博物馆里的沥泉枪开始展览了,青岛博物馆对面是的青岛大剧院的后屁股,拍电影那时尚未完工,现在早就投入使用了。
博物馆大劫案成了新闻,这个大橱窗就是中山路上的老字号照相馆~~~天真影楼,现在主营婚纱之类的了。
本文由网友“yangh10419"2015年12月发表于青岛城市档案论坛,《硬汉》的故事部分结束,如您喜欢,下期继续开扒更精彩的《硬汉》二
2、刘烨文艺硬汉电影,一部朴实无华的山村老电影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大家好,这里是风尘电影!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湖南的西部山区里
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苍翠欲滴,宛如人间仙境
在薄雾缭绕的清晨,一个大男孩的乡邮员生活便开始启航了
他的父亲在茫茫的大山里送了一辈子信,即将退休,便将差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父亲轻车熟路地细细地将信件整理好,拿出地图细细帮他规划路程和时间
男孩戴上邮局工作人员专属的大檐帽,在镜子前看了又看,青涩的目光里流露着坚定
母亲想让他从事其他行业,他丝毫不以为然,他只想好好做好乡邮员的工作
山里天气多变,路又崎岖
初次送信,父亲不放心,便戴上斗笠,牵着相伴多年的大黄狗陪儿子一起送信
在母亲关切的叮咛声中,父子俩便带着大黄狗一起上路了
男孩心里其实并不情愿父亲的陪同,孩子大了难免有自己的主见,他担心在工作过程中和父亲意见相悖
一场细雨后的山村就像被清洗过一般,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气
阵阵凉风拂过脸颊,带着潮湿的露珠
父子走过田野,走过小桥,陡峭的台阶令男孩气喘吁吁
越往山顶上走,肩上的背包仿佛也像灌了铅一样重
男孩累得精疲力竭,却也不愿休息,他不想让父亲觉得自己是个吃不了苦的懒汉
而父亲仿佛是看透了儿子的心思,主动提出原地歇息
父子俩安顿下来后异口同声地问对方累不累,这样的默契令二人忍不住相视一笑
几口甘甜的泉水下肚,疲惫好像也消弭了不少,男孩提出独自上路,父亲还是二话不说陪他一起向前走了
途中二人并没有太多交谈
乡邮员外出送信的工作属性注定无法陪伴家人太多
男孩的童年缺少父爱,对父亲是又爱又怕,连沟通也显得手足无措
二人便一前一后各自走着,相对无言
树林里静悄悄的,隐约只能听见几声聒噪的蝉鸣
一不留神,男孩便和父亲走散了,回头不见父亲的踪影,他赶紧转身寻找
男孩心中焦急,豆大的汗珠顺着额角流了下来,正在这时,父亲的身影出现在光照进树林的地方,他这才放下心来
而由于匆忙之间弄丢了探路用的拄杖,父亲毫不留情地呵斥了他
男孩即便是已经长大成人,父亲不怒自威的形象仍然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男孩幼年时常听父亲说,村民们都很期待乡邮员送来的信
于是他也在脑海里幻想着期待着大家欢迎他们到来的热烈场面
但结果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反应也是不咸不淡
男孩对工作那颗炽热的心仿佛被浇上了一瓢凉水
村秘书揶揄父亲工作多年也没混上一官半职,父亲只是低着头淡淡地笑
他身患腿疾多年,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已是实属不易
男孩为父亲点燃了烟枪,二人聊起了心事
一个月前,邮局新上任的局长陪男孩的父亲跑了一趟这条路
嘴上说着这差事又苦又累,要论功行赏,转眼间又将他劝退了,让他儿子来顶班
世间之事多有不公,无从埋怨,只能接受
为山区奉献一生的父亲对这里倾注着浓厚的感情,就像蜡烛一样默默燃烧自己
出门的时候,男孩看见一群村民围在门口盯着自己笑
梦寐以求被欢迎的场景终于出现在男孩的面前,他却不好意思地挠着后脑勺,脸颊泛起一片绯红
还是父亲和善地向村民介绍了儿子,这才没闹出笑话
村秘书将信件交给父亲,二人便再次启航了
男女老少都远远地向父亲挥手,用目光相送,仿佛在诉说着感激
还有几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围着这对父子,恋恋不舍,不愿回家
父亲却一直没有回头,他的离职带不走的是村民们的思念,他愿意将这份珍贵的情谊永远留在这里
山谷里荒无人烟,男孩的父母年轻时便是在偏僻的山路上相遇,正是这段奇妙的缘分让二人走到了一起
男孩跟着收音机里袅袅传来的音乐唱着歌,情歌里诉不尽的是缠绵悱恻的青春爱恋
山风吹动着坡上的草,父子俩走到了寒婆坳
父亲对这里村民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送信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有个年迈的老人五婆独自居住在这里,她常年失明,子孙都不在身边
为了抚慰老人孤苦伶仃的心灵,父亲时常会送来假信
里面夹上十块钱,再对着一张白纸编造一些家人对老人的思念之语
这次说到一半,便让儿子继续往下说,男孩的声音让五婆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孙子
她握了握男孩的手,在善意的谎言里轻轻地笑了
山路蜿蜒,男孩思绪万千
原来五婆命运多舛,儿媳难产身亡,她辛辛苦苦用蛇羹喂大了孙子
而孙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官路亨通,再也没有回过这里了
老人一个人寡居在这荒山野岭里,等信便是她唯一的盼头
父亲嘱咐儿子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一下五婆
儿子心中直犯嘀咕问道为何她孙子该尽的义务要由自己来承担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坐上这个工作岗位就一定要做到凡事无愧于心
父子俩再次启程
五婆那双枯瘦的双手像老树皮一样,让男孩想起了在家操劳一生的母亲
她总是惦记着出门在外的父亲,如今又开始惦记儿子
男孩想起孩童时期母亲的笑脸,她总是在一家三口团聚的时候笑得最开心
一望无垠的田野上,一家人嬉笑玩闹,母亲的脸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秋日里丰收的红柿子一样灿烂
她从不责怪丈夫抽不出时间陪伴自己,只是默默等待,带着无穷无尽的思念,和绵绵不绝的爱
一个年轻漂亮的侗族姑娘在不远处干农活
看到这对父子俩,便亲切地上前问好
银铃般的嗓音就像一股清泉流过男孩的心田
父子俩的到来正好赶上晚间村里的喜宴,姑娘便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去喝喜酒
月色渐渐笼罩大地,放眼望去,村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大红色
众人穿着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载歌载舞,欢快的音乐响起,男孩和那个侗族姑娘也加入了其中
篝火旁的二人是那么稚嫩,眼神中的爱意又是那么热烈
父亲在一旁喝酒,恍惚间想起了自己和妻子年少的时光
那时候的自己是那么年轻,妻子还是个梳着麻花辫的少女
他常常淌过小河只为了见上心爱的姑娘一面
后来他们结婚了,那时候的条件不比现在富裕,妻子穿着一件鲜艳的大红色衬衫,便嫁了过来
那是他这辈子最快乐的一天,直到今日还依旧历历在目
新婚的那天,他欣喜若狂地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在田埂上飞驰,清风徐来,妻子就坐在后面轻轻地笑,像一朵盛开的月季花
那些闪耀的岁月会随着时间流逝,但是美好的记忆永不褪色
他深深记得每次送完信回家妻子那双盛满了深情的双眸,也会记得两个人紧紧相拥在一起时的力度
辛辣的液体穿肠而过,父亲沉沉趴在桌边睡去
梦里尽是妻子的身影
第二天,男孩和那个侗族姑娘一起做饭,小小的厨房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可是男孩还要送信,便和父亲再次启程了
每到一个地方,父亲就会细细叮嘱做乡邮员的注意事项
他从不搭乘乡里的班车或者在路边等便车,在他眼里,踏踏实实做事,把信送到村民的手上,才是最重要的
一板一眼的工作方式和儿子的新观念几乎毫不相同
途中遇见一条小河,水流虽然不深,但是有些湍急
男孩心疼父亲的腿疾,决定背他过河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件送往对岸后回,转身回来背父亲,一步一步稳稳地踩在石块上
河水潺潺,父亲安心地伏在儿子的背上
不知不觉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肩膀是那么的宽厚
他脑海里全是儿子小时候的模样,那时候儿子还不会走路,自己常常把他扛在脖子上到处跑
时光匆匆如同白驹过隙,父亲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来到岸边,父亲别过脸去轻轻拭干脸颊的泪痕,第一次将手中的烟枪递给了儿子
两个人一起在草地上烧起火堆驱寒,说起了往事
男孩第一次叫了父亲“爸”,父亲欣慰地笑了
一阵狂风刮来,陡峭的山坡只有靠拽着绳子才能蹒跚向上
放绳子的正是一个少年,男孩的父亲在半年前曾经为了给这对爷俩送信,不慎滚下山坡
所以这次他的爷爷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来亲自接乡邮员
父子俩送完信继续前行,少年在不远处大声向他们挥手报喜
他说自己成绩优异,学校愿意免除他的学费
曾经的他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辍学在家,如今终于拥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他真挚地说将来要做记者采访这对父子俩
少年淳朴的话语仿佛真的将喜悦弥漫在了整个山谷里,父子俩高兴地祝贺他
转眼间,父亲怅然若失
也许少年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是自己已经退休,再也见不到少年了
男孩望着父亲远去衰老的身影,在夕阳下的映照下被无限拉长
很长的一段路,父子俩相对无言,各自想着心事
只有悠扬的侗族山歌在山川河流间里回荡
落日的余晖撒向山谷,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粉
父亲问儿子是否爱上了那个侗族姑娘
儿子犹豫了,正因为他见过母亲多年来活在等待中,所以他更加畏惧山里的婚姻
他不想让自己深爱的姑娘也等自己一辈子
他折了一架小小的纸飞机,纸飞机在山谷翱翔,就像男孩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其实父亲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中的妻子
纵使是脚下行了万里路,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唯一的爱人
父亲腿疾发作,痛苦地蜷缩在长廊里
男孩心疼父亲,便决定独自去送完附近的信
话音刚落,一阵大风吹来,男孩手里的信被纷纷吹走
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旋转
他死死地压着包里的信,父亲则不顾腿上疼痛,毫不犹豫地去追信
大黄狗也奋力直追
好不容易,风停了,信也都收集齐全了
父亲温柔地抚摸着老二的脑袋,乡邮员的意义便是在点点滴滴里闪耀着别样的光辉
父子俩在河边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再次上路
晚间,他们住在一个大婶家里,那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儿子一直好奇山里的人们怎样才能耐得住孤独,祖祖辈辈待在这里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正是因为有了牵挂,才会愿意踏实留下来
二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细细整理信件,这次轮到男孩叮嘱父亲了
退休在家的时日里父亲难免要和村里的乡里乡亲打交道,他常年出门在外,对村里的风土人情并不十分了解
儿子便认真说给他听
这一场景正像男孩启程的那天清晨父亲对他的叮嘱一样
夜深了,万籁俱寂的农村里只能隐约听到窗外呼啸而过的风声
男孩劳累了一天沉沉睡去,父亲却舍不得睡
他点燃了烟枪,一口一口缓缓抽着,凝视着儿子的睡颜
多年来,父子俩如此亲密相处的机会寥寥无几,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应该很难了
他的儿子继承了自己一生中最钟爱的工作,装满信件的邮差包就静静放在一边
未来儿子会代替自己走过那条走了无数遍的路,去体验新的人生
想到这里,父亲欣慰地笑了
他躺在床上,一旁的儿子睡得正香,翻了个身依偎在他的怀里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童年时期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被妻子抱着站在村口的桥边等待着自己送信归来
时间一点点流逝,儿子的个头每一年都在增长,妻子的眼角也爬上了细细密密的鱼尾纹
不变的是,他们永远都会站在那里等待着自己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父子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母亲就站在那里笑吟吟地守望着
后来男孩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独自一人去山间送信
那一天出门时,父亲狠狠拍了拍大黄狗,示意他去陪伴新的主人,完成自己的使命
大黄狗一溜烟跟上了男孩的脚步
父亲望着儿子高大的身影,热泪盈眶
影片改编自彭见明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于1999年上映
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
美丽的侗族姑娘,独自生活的失明老人,在家操劳一生的母亲
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生命正是因为有了期待才如此丰富多彩
影片讲述了一个乡间邮路上父子跋山涉水,消除隔阂的温情故事
男主角刘烨当时只有19岁,还是一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大三学生
而该片作为他的出道作品在影坛拿奖无数,刘烨也从此踏上星途
父亲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滕汝俊也一举斩获当年金鸡奖的最佳男主角
浓浓的亲情永远伴随着我们的人生
在你疲惫时给予你力量,在你迷茫时给予你方向,在你孤独时给予你陪伴
那种永不落幕的爱,便是最长情的告白
本文关键词:刘烨霸气出场的电影,刘烨文艺片,刘烨硬汉发型图片,刘烨文艺硬汉电影在线观看,刘烨文艺硬汉电影叫什么。这就是关于《刘烨文艺硬汉电影,顺着刘烨的电影《硬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