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关于【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党史小课堂】二万五千里长征,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 2、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四史关键词红军长征之后为何又要东征

1、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党史小课堂】二万五千里长征,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红军被迫转移,毛泽东和周恩来为红军的前途忧心忡忡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信仰的力量

红军长征主要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秋收起义进军路线图

★ 意义★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2、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四史关键词红军长征之后为何又要东征

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编者按】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编者按】

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13篇,关键词是红军东征。

中国革命向何处发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民族抗战的出发点放在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在陕北虽然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临时安好了家,但又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由于长征中,中央红军减员很多,到陕北时人数不到两万。当时,红一军团只有10000人,红十五军团也只有7000余人,红二十八军则不足1500人。这意味着,中央红军急需扩大队伍,增添装备,得到休整和补充。但是,陕北这个地方经济落后,土地贫瘠、地广人稀,交通闭塞。加之国民党多年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很难满足党和红军机关、部队人员的吃饭、穿衣问题,更无力保证红军队伍兵员补充和军需供给。当时,一些国民党报纸曾断言:“如果认为红军在那里能够存在下去,那将是荒唐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为严峻的是,尽管陕北根据地军民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军事“围剿”,但是敌人的20余万重兵还在分割包围着整个陕北苏区,并在策划新的大规模进攻,陕北苏区仍处在严重的军事威胁中,中央红军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可能。与此同时,日本在华北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侵占中国华北地区,党和红军面对着更加紧迫的救国救民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这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红军生存,巩固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如何打破“围剿”,进而救亡图存?中国革命该向何处发展?这成为党中央和军委亟需解决的问题。

瓦窑堡会议作出红军东征的战略决策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今延安市子长县)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关于红军下一步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中央主要领导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建议往西边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边向内蒙古发展,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取得国际支援;有的建议向南发展,堵住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的通道以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认为,红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应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之下 ,把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他主张红军应当乘全国抗日高潮的形势,东渡黄河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军本身的扩大。会上,毛泽东详细阐述了东征山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强调红军东征是“以发展求巩固”的唯一正确抉择,“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毛泽东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说服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东征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经过反复讨论,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并决定东征山西。

一首诗词与一首战歌

1936年2月初,毛泽东率红军来到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为了视察地形,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见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不禁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表达了东征的豪情壮志与必胜信心。

当年2月18日,红一方面军下达了东征作战的命令,2月20日第1、第15军团在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下,从南起河口北至沟口100余里地段同时渡过黄河,开始了东征作战。

由于东征正值寒冬,红军缺衣少粮,很多战士只穿着单薄的外衣和破旧的麻鞋,面对极为艰难的生存条件和残酷的斗争形势,东征将士们士气高昂。时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红军于1936年3月10日正式改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在石楼城下的孟家塌村写下了《红军东征歌》。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志气高,我们的铁红军……红旗山西飘,同胞齐欢迎。抗日讨逆大家来,工农商学兵。”

这首颇具陕北民谣风格的战歌在将士中广为传唱,堪称红军东征的史诗。随着红军东征,这首东征歌响彻黄河沿岸,不仅鼓舞了红军将士的斗志,也深深的感染了当地的百姓和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有一位叫任永忠的老船工,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多次往返运送红军。过河后,他又送儿女参加了红军,然后自己把船卖掉也参加了革命。

同年5月,红军在胜利完成任务后,又高唱着东征歌,凯旋回到陕北苏区。许多年后,聂荣臻元帅回想起红军东征的那段战斗经历曾说:每次哼唱起这首歌,总会情不自禁,不能自已。

红军东征取得了不小战绩

红军东征从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历时75天。为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促进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5月初中共中央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结束了这次东征。

虽然红军东征未能实现创建山西抗日根据地、东进对日直接作战的目的,但是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延川召开的东征军事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四句话,即“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财物”。

有研究考证,红军东征期间,转战山西50余县,激战100余次,歼敌一万三千余人,俘敌4000余人,扩大红军80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筹款30余万元,达到了陕北苏区在“发展中巩固”的目的。同时,在山西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帮助所到县、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64个,帮助建立群众自治组织21个,组建地方游击队30 余支,使瓦窑堡会议设想的“开辟晋西五县以上地方为初步的苏区”变成现实。

红军东征不仅缓解了陕北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而且通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锻炼了部队,提高了红军战斗力,为后来奔赴抗日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军事基础。正如当年亲历东征的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所说:“作为抗日战争的前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序幕,红军东征将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载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册。”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本文关键词:红军长征的6个重大历史事件,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长征途中的十大历史事件,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概括,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这就是关于《红军长征以及重要历史事件,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2615/
1
上一篇 马德华崔景富同台,马德华与崔景富
下一篇 水煮菠菜丸子汤怎么做,竟然是全靠菠菜肉丸汤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