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湖北咸宁有个以桂花为名的镇子,八月桂花遍地开
- 2、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咸宁凝文化之魂
1、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湖北咸宁有个以桂花为名的镇子,八月桂花遍地开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湖北咸宁,被称作“中国桂花之乡”。这里栽种桂花、家酿桂花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当年被放逐江南,途经咸宁时就曾写下“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
咸宁桂花镇是湖北乃至全国有名的桂花集中种植区域,这里每年产出的桂花超过20万公斤,糖桂花、桂花酒、桂花米酒、桂花酱、干桂花都是这里的特产,这里因为桂花而远近闻名。
一路上看到路边很多的房屋外竖着牌子,牌子上写着“自家桂花苗木出售”的字样,在这里有些道路和村庄、小店都以桂花命名,可见桂花在这里的重要程度。
打桂花
我去的时候正赶上桂花盛开的第一次花期,时间一般在农历8月中旬,九月上旬,如果雨水充足,半个月后就会迎来第二次花期。
桂花花期也就2到3天,时间一过,桂花经过太阳烘烤就直接变暗边干,香气也就淡了。所以每年,桂花盛开的那几天,这里会进行声势浩大的“打桂花”风俗,家家户户都出动去田地和山里打桂花,在小孩子眼里,这更是像过节一样热闹的盛事。
凌晨3点,农户就得起床准备工具,这是因为打桂花要趁晨间露水没有散尽的时候打,这样花朵才容易从枝干上脱落。
拉扯大布单,手持长竹竿,两个人用竹竿打,两个人负责牵布单。打起桂花来,那些花朵连同树上的枝叶如瀑布倾泻而下。一旁的小女孩则会拍着手大叫“下桂花雨啰”!
早上9点,农户会依次把打好经过简单筛选的金灿灿的桂花用竹筐装好拿到路边卖给专门收购桂花的农户,桂花还裹挟着晨间的露水,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家家户户都会做桂花美味
位于桂花镇柏墩村正街上的收购点,门前的桂花堆成一座小山,屋里也堆着小山包一样的桂花。60多岁的冯家桂做了30多年的桂花生意,他是桂花镇最大的桂花收购和销售户。
他的儿子摆一张桌子和一台磅秤在门前,附近的农户聚集在这里售卖新鲜打下来的桂花。
农户把装有桂花的蛇皮袋打开,冯家桂用手捞一把出来看一眼成色立马就可报价。今年桂花行情一般,收购价从6.5元到8.5元一斤不等,而往年价格最高曾达到12元一斤。
过称之后,农户把桂花从蛇皮袋子里直接倒到地上堆成一堆,桂花的香气瞬间氤氲开来。
冯家桂蹲在地上,抓上一把桂花给我仔细分辨这里桂花的品种,这里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小金桂和金银杂交桂四种。
他拈出一朵金黄色,花瓣直径近一厘米的和一朵同样颜色但只有其一半大小的花朵放在沟壑纵横的手掌上,“大的就是金桂,小的就是小金桂”。银桂则呈白黄色,叶片较薄,大小和金桂差不多;金银杂交桂呈橘黄色。
冯家桂转向另一边一个大的竹筐里抓起一把桂花,这把桂花颜色更亮眼,呈现橘红色至朱红色,香味更加浓郁,这就是丹桂。
金桂
“金桂、银桂、小金桂和金银杂交桂可以堆放在一起,丹桂得单独放,因为丹桂含有某种微量毒素,不适合食用,一般用作药用和泡澡。”多年的种植和经营经验,冯家桂俨然已经变成一个桂花专家。
丹桂
冯家桂记得几十年前,桂花就是桂花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宝贝,打桂花的风俗和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打完桂花后,家家户户都会留部分桂花自己食用。
糖桂花、桂花酒、桂花酱是普通家庭妇女都会制作的食物。而用桂花做糕点、用桂花煮稀饭、泡茶都是当地人饮食习惯的一部分。
桂花做的美食更是小孩子最好的零嘴。重大节日,当地人还会用新鲜的桂花泡澡。逢年过节,糖桂花和桂花酒更是走亲访友都会带上的礼品。
这里的天和地都好
为什么咸宁桂花镇的桂花全国都有名?
冯家桂说,“这里桂花产量高、质量好、名声大”。质量好是因为这里的桂花“花瓣厚,香气浓”。每年都有外省从这里买入大量桂花树来种植,但最后种植出来的桂花树都没有这里的枝叶茂盛、轮廓分明,叶片晶莹剔透。
冯家桂指了指天然后又指了指地,“这里的天和地都好,这里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当地气候湿热,雨水均匀,桂花生长期都有充足的雨水和光照保证。当地土壤排水良好,肥沃,这都适合桂花树的生长。
每年春季和冬季,当地农户都会给桂花树施肥,用的是当地花生藤蔓和打过油的油菜梗经过发酵后生成的有机肥。桂花树下,不少鸡鸭闲庭信步,他们也为桂花树生产不少有机肥料。
一般农户家里每年要打下200到500斤的桂花,多的则达到一千斤以上。
作为桂花镇最大的收销户冯家桂一年要收购20多万斤桂花。繁忙的时候,这里会有20人一起忙活,收购来的桂花堆满6个大的池子进行腌制。
腌制之前冯家桂要把桂花用筛子筛选一遍,去除大大小小的枝叶和小虫,只留下黄灿灿的花朵。
花朵放入大的池子里,加入食盐、明矾、柠檬酸腌制半个月后就可以10元每斤的价钱卖给香料厂。
桂花镇的桂花卖到桂林、柳州、天津、上海、杭州、安徽全国各地的香料厂。这些香料厂深加工之后再销售给国际上知名的香料公司,做成桂花浸膏、桂花香油等产品。
除此之外,这里的桂花还会卖给当地的酿酒大户。桂花花期后的半个月,冯家桂就要开始制作桂花酒。走进他制作桂花酒的小作坊,酿酒工作还没开始,但里面储存的去年的桂花酒早就散发出迷人的酒香,百米开外都能闻到。
等我迫不及待打开酒坛子的那一刻,凑近猛地吸一口气,整个人都醉了。
糖桂花制作过程
1、将桂花从树上采摘下来,用手挑拣出杂质枯叶。
2、将桂花放入清水中漂洗,洗掉泥砂,用漏勺捞出。
3、用专业脱水机脱掉水分,个人少量制作可直接放到厨房纸上吸干水气。
4、白砂糖熬成糖浆,按照3分桂花、7分糖的比例将糖浆和桂花搅拌均匀。
5、盖上盖子放入阴凉不透光处让糖和桂花融合,半个月后即可开盖食用。
桂花酒制作过程
1、摘下的桂花清除多余枝叶。
2、将桂花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一天。
3、取一干净带密封的罐或是瓶,高温消毒后擦干水份,倒入三分之一的高粮酒。
4、将阴干后的桂花倒进罐内,混合搅拌。
5、根据容器再次倒入高粮酒至8分满,放入冰糖,糖的重量根据各自的口感来适量增加,通常桂花与冰糖按1:1的比例。
6、最后放适量的枸杞,密封好罐口,放于避光通风的地方。
一般两、三个月后就可以了,如果能窖藏一年以上,那就是上好的佳酿了。
2、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咸宁凝文化之魂
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湖北省咸宁市的秋天,是桂花的味道10月中旬,因积温影响延期开放的咸宁桂花次第盛开,金桂似金,银桂如雪,满城尽是桂花香,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湖北省咸宁市的秋天,是桂花的味道。10月中旬,因积温影响延期开放的咸宁桂花次第盛开,金桂似金,银桂如雪,满城尽是桂花香。
桂花树龄极长,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花,加上古老的月亮崇拜与桂花种植习俗,人们常用它们来象征长寿和团圆。入唐后,人们开始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因此,古代人喜爱在书院、文庙、贡院等种植桂花树,赋予桂花更多的文化意蕴。
咸宁作为“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嫦娥文化之乡”,桂花种植、古桂数量等方面在全国领先。咸宁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有桂花,面积约10万亩。现有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约150万公斤,其中桂花苗圃近2万亩,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
建设中国桂花城,文化研究要先行。9月底,中国桂花文化论坛在咸宁市咸安区举行。来自全国与桂花文化相关的多学科领域专家代表建议,咸宁市要加快建设“中国桂花文化之乡”,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助推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桂花成为咸宁地标文化是历史的选择
咸宁地名出自《周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有德之君的出现使得天下皆得安宁。桂花之香,甜蜜浓厚、清新淡雅,高贵而又接地气,既具有消除疲劳之功效,又有独特的安神、镇静作用。咸宁自古就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因此咸宁将桂花作为市花、市树。
“咸宁作为桂花之乡,名不虚传。”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名誉会长向其柏说,“中国有2500多年的桂花栽培历史,桂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与咸宁城市之名高度契合。”
桂花深受国人喜爱,然而,正因为桂花太普遍、太常见、太熟悉,咸宁桂花产业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域建设中国桂花城。“希望让人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说到咸宁就想到桂花。”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介绍,正是基于咸宁桂花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今年初,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用10年时间把咸宁建成中国桂花城,将推动咸宁桂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人、城、桂花深度融合,鹭港统一。
“咸宁打造中国桂花城非常可行,也很有必要。”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副会长王贤荣说,“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的严峻挑战,咸宁以桂花为媒,展示城市的芳香、健康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我们共期‘天下咸宁’!”
“地域标志性文化不是我们当代打造出来的,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在咸宁讲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入门”,所谓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价值且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桂花,是咸宁天赐的宝贝。”苑利认为,桂花长期与咸宁自然环境相融合,如果人们保护意识不强,桂花资源的价值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将桂花纳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让保护桂花变成助推咸宁高质量发展、让咸宁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咸宁与桂花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咸宁已是中国桂花的五大产地之一,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桂花种植。“咸宁桂花”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咸安区桂花镇桂花源风景区至今保存着大量成片的百年古桂花林,仲秋之季,花香和树香弥漫山间,沁人心脾。当地百姓爱桂花、种桂花、赏桂花、食桂花,还将桂花配制成当地特色的香味食品与美酒。桂花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情。
咸宁有较好的桂花科研基础,编辑出版了《咸宁桂花与文化》《中国桂花》等专著,还形成桂花酒、桂花饮料、桂花食品、桂花香料等4个系列近100个产品。
咸宁以桂花之名装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屋外栽有金银桂,胜过家中小钱柜。”在咸宁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将桂花树种在大门口两侧。桂花树的“桂”字和“贵”字同音,在门口种植桂花树有喜迎贵人的寓意。在咸宁城区,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和小区时,多以“桂”为名。这里的人们、商家取名时,多选用“桂”字,习惯称8月为“桂月”。
“桂花文化,是自然界桂花与人类社会相关族群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定光平介绍,中国古代流行嫦娥奔月、月宫桂树、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受此启发,在咸宁民间文艺沃土中,产生、流传大量与桂花有关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以及民间叙事长诗。至今,咸宁有的农村仍保留了守月华、中秋祭月、杠桂花神等民俗。咸宁市市歌《江南桂花香》传唱大江南北。
世界上选择花为城市标签的很多,有20余个城市视桂花为“市花”,但整体识别度不高,咸宁实现“花城合一”大有可为。2009年以来,咸宁市立足桂花和温泉这两大资源,每年在桂花盛开时节,举办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推出主题“桂花宴”,组织桂花文创产品创业大赛。目前,咸宁以桂花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潜山森林公园桂花馆,桂花镇桂花源景区、鸣水泉景区等,桂花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咸宁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凝聚桂花文化之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各种神话传说中,桂花树被视为仙树而受崇拜,历代都有诗人赞美其不凡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顺智说,桂花的品格和文人精神分不开,古典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桂花文化意象,为研究咸宁桂花文化提供了多种视角和丰富载体,要从中汲取营养,并将其传承光大。
“桂花本是物象,经过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意象。”陈顺智认为,相比“竹梅兰菊”,“桂”表达的含义似乎更多,一提到“桂”,人们联想到清新、淡香,又可联想到胜利、状元,还可以联想到美丽、神秘……就是因为“桂”为中国之独有,地位极高,其蕴涵之丰富给世人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从水、热、氧、土壤、根际菌群等生态因子来综合研究,咸宁的生态环境适合古桂生长。”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王贤荣说,我国古桂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主要在湖北咸宁,其次为广西、福建、浙江,品种以金桂、银桂居多,100年-200年占60%,300年-400年占24%。由于古桂群的稀缺性及优越生态因子,更加凸显特色,强化康养功能,彰显健康生活方式。
王贤荣表示,古桂就是一个祥瑞的图腾象征,不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且群众基础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可以以桂花为主力军,来打造核心城市形象。建议把咸宁古桂群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及当地历史文化打包起来,申请农业文化遗产,使得咸宁的民族精神文化得以传承。
“桂雨香风入梦来,金花银花满山开。”10月12日,咸安区在桂花镇举办桂花文化游“源”会活动,3000余游客现场踏香赏桂、写字作画、朗诵诗歌,网友们在直播间云上追香。
“要把咸安建设成中国桂花城文史农旅融合的示范区、核心区。”咸安区委书记顾兴旺信心满满,咸安将通过“留桂、添桂、增桂、植桂、选桂、保桂”等6大举措,打造“桂园、桂道、桂河、桂院、桂山、桂廊、桂泉”等七大桂城景观,抓紧编制桂花规划、挖掘桂花文化,提振桂花产业、擦亮桂花品牌。
咸宁市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桂花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和全面利用为主业,发展桂花文旅康养,实现三产融合,建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桂花全产业链产品、服务、品牌、规模达到全国领先、国际水平;以文化为魂,以全市域植桂添香为抓手,以举办桂花节为推手,着力打造以桂花为主题的咸宁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标识,通过桂花文化把桂花和咸宁联结在一起,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的转变。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原载《农民日报》2021年10月28日头版)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咸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关键词:咸宁是桂花之乡怎么写几句话,湖北咸宁桂花基地排名,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和传说,咸宁桂花基地在什么位置,咸宁桂花历史。这就是关于《咸宁桂花之乡的由来,湖北咸宁有个以桂花为名的镇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