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关于【古代腰带的系法】,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 2、古代腰带的系法,古人的腰带怎么系

1、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看过《清平乐》的小伙伴应该都注意到了,电视剧对服装的还原度很高,其中特别是宋仁宗和大臣的腰带系法更是吸人眼球。

腰带可以让衣服穿得更加得体,既有配饰的作用又有实用的价值。知名甲骨文学者许进雄在《古事杂谈》一书中,专门写撰写文章研究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定价:59.80元,2020年1月出版,ISBN:9787514374797

带钩是东周时代常见的衣饰用品。它的基本造型是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部分组成,用以束紧衣服或悬挂日常用品及装饰物。钩首是个钩,钩住衣带一端的环以束紧衣服。由于钩首的形体小,不是展示美观的主要部位,所以大都因势铸成简单的动物头形,有时则素白无饰。钩钮是钩体后的突出圆钮,用于把带钩固定在革带或丝带上,因为它被隐藏于带内,不显露于外,故不必有任何的装饰。钩体是带钩的主要部分,显示于外,是装饰炫美的所在,故带钩的各式各样变化都在这一部分。有些钩没有钩体部分,大半只用以悬挂日常小用具。

从带钩在墓葬中被发现的情况,可以确定它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以束紧衣服,一是悬挂剑、弩、刀、削、钱囊、镜、印章、佩饰等物。带钩是日常也是军事的装备。它的尺寸颇为悬殊,没有钩体的小至2 厘米以下,长的达46 厘米,不过一般长10 厘米上下。钩体具有弧度,以适合腹部的弯度,故用以束衣的功用至为明显。

几乎所有固体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带钩,但因它是身上很显眼的东西,可以达到夸示财富与地位的目的,所以有钱的人往往以最昂贵的金、银、玉、玻璃等材料来制作,家境不富裕的则大多采用铁、石、骨、木、陶等材料,目前存世最多的带钩是青铜铸品。

钩体的造型,基本形状有宽板、窄带、一端膨大及不规矩的仿生形状等几大类。每一种都于形体的变化外,加上几何线条、各种动物、人物等平面、浮雕或立雕的纹饰,还有加上镏金、嵌镶金、银、绿松石、水晶、玻璃、玉等不同颜色的珍物,花样繁多。

从成千出土的带钩来看,可知中国最早使用带钩的时间是春秋中期,战国时最盛,汉以后就衰微了。文献《史记·齐世家》有:“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时代属春秋早期,说明春秋时期带钩已被应用于戎服。

使用带钩以前,中国人以布帛的带子束紧衣服,并在其上悬挂日常用具。高贵者的带子也有繁缛的刺绣装饰,炫耀的目的与带钩并无不同。那为什么到春秋时代才突然兴起服佩带钩的风尚呢?

有些人以为带钩是因使用革带而发展起来的服饰。皮革是游牧骑马民族比较熟悉的材料,加上带钩又有犀比、犀毗、胥纰、私纰头等显然是外来译音的名称,因此以为它是骑马民族引进的服饰。但是几十年来的考古工作发现,带钩的传播是从三晋与关中的中原地区逐渐向四周扩散的,而同时的游牧地区反而少发现这一类的服饰,可知它应是中国自己发明的东西。而且,在西周初期就已有以革带系芾的衣制,其时并没有使用带钩,可知带钩不会单纯起于革带的使用。

带钩与带扣都是革带上的零件,都用以束衣。带扣很早就被用为马匹的束带,因此推测它被转用为腰带而发展成带钩,但是用带扣束衣要晚于带钩,而且从早期带钩的形制看,似乎也不是如此发展的。春秋期的钩以小型的居多,不少是没有钩体甚至没有钮的,显然其作用是悬挂物品而非束衣。古时的带钩虽可在腰际插大件的工具,但如像刀、削一类有角棱的小件东西,就不便插于腰际而宜悬吊于衣带。很可能用以悬挂小件就是钩的最初用途,后来才转用以束衣的。

带钩之出现于春秋时代,该有时间上的因素。以带钩束衣的好处是带上和卸下方便,不像宽带要捆绕折叠,颇为费时。虽然绅土们讲究雍和从容的气度,不嫌费时,但这种带子不便携带量重的东西;所以万一携带某种不常用而量重的东西时,便需要有种特别用途的腰带,而带钩很可能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兖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明示身上穿有丝带与鞶带。河北平山战国初期中山王墓出土的佩剑男子持灯灯座,男子的宽幅腰带上也系有带钩,这也启示我们使用带钩的契机。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春秋时携带量重而不常用的新事物最可能的是剑。剑是由短兵刃发展起来的,初为乘战车者的护身武器,它开始发展于商代晚期,以刺杀心脏部位为目标。早先只有二三十厘米长,随着冶金技术的发达,春秋时骑兵对剑的应用日盛,对剑的使用越来越迫切,所以剑的长度越铸越长,经常达到50 厘米,剑重量自然也跟着增加。同时,春秋以来诸国交锋频繁,卿士多参与军事,本为格斗武器的剑,渐变为装饰的用具,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可能悬挂于有带钩的革带上,平时闲置于家中,一旦有需要佩挂时,才临时加到丝带上,因此才成带上有鞶带钩的现象。

早期的带钩可能只是带剑的用具,还不被视为装饰的器具,故早期的带钩都短小且制作粗陋。因为它易服易卸,春秋晚期普遍用以束衣,为了显示威仪的目的,才开始制作精美而大型的带钩。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束衣的带子本来都以纺织品做成,后来大半是基于上述军事上的用途,男子的带子才改以革制带钩,妇女则仍保持丝制,故东汉《说文解字》对“带”字的解释是:“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

大概源自骑马民族的带扣在束衣的功能上更为稳牢,加上人们又不时兴带剑,不必时卸时带,故西晋以后带钩就逐渐被带扣取代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6年度“中国好书”获奖作者、世界知名甲骨文学者许进雄先生探寻古人生活的趣味之作。作者求索几千年前的渔猎农耕、起居饮食、衣裳住宿、天文地理、战争祭祀等,用71篇短文,以及189个古文物图版,论证、解析几千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演进脉络。并从科学的角度发问,旁敲侧击古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上古时代遗迹,进而推演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先民思维与记忆。

2、古代腰带的系法,古人的腰带怎么系

  • 实拍文物,清晰呈现,让美流传,干货分享!

黄金带饰

古人们在穿衣服时需要用到束腰之物,也就是腰带。其从材质上来讲,一种是丝织品,一种是皮质,也称革带。使用的时候,丝织品好说,打结即可。革带又宽又硬不好打结,怎么才能系束呢?中原地区的人们在革带上会用到带钩;而北方地区,则用带扣将腰带两端扣合到一起,反映出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随着汉王朝与西域交流增多,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黄金带扣的装饰风格与制作,明显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显著特征。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图片:金带扣使用方法示意图

这件西汉铁芯包金卧羊饰牌属于腰带饰,1979年出土于内蒙准格尔旗西沟畔汉代墓葬。饰牌平面呈长方形,用金片锤蹀成卧羊形高浮雕图案,羊抬头前视,羊角弯曲盘于头上,四肢内曲,羊身周围有卷云纹图案。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铁芯包金卧羊饰牌·四库全叔拍摄

这件铁芯包金带具是与上面这件带饰相配的带扣,呈长方形,上角为弧状,用金片锤蹀出花草纹图案,极富写实性,扣合时带饰背部的钩钮搭入带扣的狭长孔内,整套带饰金光灿灿,豪华显贵无比,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地方特色。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铁芯包金带具·四库全叔拍摄

1975年新疆焉耆博格达沁古城黑圪达遗址出土的汉代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为纯金打造,采用造模、锤揲、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纹饰十分精美,表现出一条大龙和七条小龙在急流中翻腾跳跃,或隐或现的场景。龙身多处镶嵌绿松石,花纹和水波纹用纤细如发的金丝焊接而成,其间满缀小金珠。金带扣靠近前端有穿孔,并有活动的扣舌,用以扣住腰带。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八龙纹嵌宝石金带扣·四库全叔拍

201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前旗白家湾出土的西汉金牌饰,现藏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牌饰为怪兽图形,錾刻精细,装饰性很强,具有明显的草原风格。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牌饰·四库全叔拍

这件西汉金腰带扣在1994至1995年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现藏南京博物院。金腰带扣由黄金铸成,每副带扣由一对形状相同、图案相对的金板构成。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腰带扣·四库全叔摄影

扣面浅浮雕图案,主体为猛兽咬斗纹,周边为勾喙鸟首纹。背面光素,四周有边框,中部为两个横向双环纽。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腰带扣·四库全叔摄影

每块带板的内下角有一略近三角形的小孔。重量较轻的两块带板边缘线刻篆文,内容分别为“一斤一两十八朱”、“一斤一两十四朱”。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腰带扣·四库全叔摄影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九龙山汉墓出土的西汉镶松石金带饰,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它上下两边做成由小圆圈组成的阳文几何图案,中间用弧线与小圆圈做成桃形图案,中间圆心呈阳文,镶有红绿相间的松石,制作工艺非常精巧。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镶松石金带饰·四库全叔摄影

镶嵌绿松石是一种装饰艺术,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用来镶嵌在铜器上的,后来发展成为镶嵌在金银器上。这种工艺一般要求,先在器物上做好阳文纹饰,然后按纹饰的规格制作不同形状的绿松石,这不仅要求有高超的器物制造技术,而且绿松石要求小而工整,需要有相当高的玉石加工技艺。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镶松石金带饰·四库全叔摄影

固原博物馆藏同墓所出西汉金花饰,与金带饰一样颇富异域风情。金花饰图案边缘饰细线条和小连珠纹,中部呈桃形,内镶嵌红绿珠饰。造型风格和制作工艺采用了西亚金属加工的锤揲法,说明西亚的金属加工工艺在汉代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固原。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花饰·四库全叔 拍摄

这件西汉金牛,2002年出土于新疆乌苏四棵树墓地,现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金牛由金箔模压铆接而成,整体比例协调,神态刻画逼真,牛角弯曲,呈奔驰状。金牛铆接在一片长方形金箔上,金箔四角有孔,应是装饰在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牛·四库全叔 拍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同墓所出西汉鹰形金饰,造型别致。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鹰是狩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助手,这件金鹰作回首展翅的姿态,尖利的鹰爪张开,散发出浓郁的游牧文化气息。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鹰形金饰·四库全叔 拍

同墓所出的西汉金箔饰,现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般来说,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需要马上撰写考古报告,在报告完成之后,发掘出土的文物会移交到博物馆中,供收藏、展览等之用。但由于各地基建中陆续发现古代遗迹遗存,考古工作队就像救火一样,四处抢救性发掘,因此,即便发掘工作完成后,考古报告也很难第一时间完成,造成了器物被长期留在发掘单位的库房里保管。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金箔饰·四库全叔 拍

1977年新疆乌鲁木齐阿拉沟墓地出土的汉代骆驼形金牌饰,现藏新疆博物馆。牌饰为模压成型,前后各有一个小孔,双腿叠卧,背上双峰,目光平视,神态悠然自得。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骆驼形金牌饰·四库全叔 摄影

汉代怪兽啄虎纹金牌饰,1994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沟北墓地出土,现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牌饰为金箔压印呈半浮雕状,镂空成形。只见一只鹰嘴龙身、鹰爪的怪兽,正啄住一只老虎的脖颈,鹰爪抓住虎的面部。老虎则低首垂尾,一副任由怪兽撕咬,无可奈何的状态,以现实和神话中的动物为题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其搏斗的场面,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

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

怪兽啄虎纹金牌饰·四库全叔 摄影


参考文献:
  1. 《西沟畔匈奴墓》
  2. 《1996年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沟西墓地汉晋墓葬发掘简报》
  3. 《察右前旗白家湾金器窖藏发掘简报》
  4. 《乌鲁木齐市鱼儿沟遗址与阿拉沟墓地》
  5. 《固原两汉时期墓葬考古学材料的文化内涵》
  6. 展览说明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本文关键词:古代腰带的系法图片,古代腰带的讲究,古代腰带的系法图解,古代腰带图案,古代腰带怎么系。这就是关于《古代腰带的系法,从《清平乐》看古人是怎样系腰带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2273/
1
上一篇 广东省博物馆地址,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好玩的(广东省博物馆)
下一篇 成都周边雪景一日游景区推荐,成都周边7个最佳赏雪胜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