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评测amd搭配n卡】,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评测amd搭配n卡:AMD黑科技体验:FSR 2.0吊打DLSS?至少画质终于起飞了
- 2、评测amd搭配n卡,显卡故事会最终回从势均力敌到N卡独大
1、评测amd搭配n卡:AMD黑科技体验:FSR 2.0吊打DLSS?至少画质终于起飞了
前不久AMD正式公布了自己第二代超分辨率技术FSR 2.0,而且很多人都表示FSR 2.0在画质和性能上都有让人惊艳的表现。说实话,在体验之前我们多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之前FSR 1.0的性能提升虽然不小,但画质却是被DLSS 2.0爆锤,而且支持的游戏也的确没有像DLSS那样多。
事实上,从显卡超分辨率技术推出之后,第一代技术总是有不少问题的,NVIDIA的DLSS本意是用来取代传统的后期抗锯齿技术,但性能提升后反而让画面变得模糊,而在第二代DLSS才彻底奠定了这类技术用低分辨率渲染但输出高分辨率图像的方案,剩下的就全靠厂商自己的优化水平了。
AMD的FSR其实和DLSS差不多,也是低分辨率渲染输出高分辨率图像,需要游戏支持。不过NVIDIA的DLSS是采用的基于时间超采样技术,而AMD的FSR 1.0则是采用的空间算法,无需额外的硬件单元。不过由于FSR 1.0的画质表现的确很一般,所以AMD在FSR 2.0上学习NVIDIA同样采用了基于时间的超采样技术。当然由于不需要像NVIDIA的Tensor单元来计算和学习,所以AMD的FSR技术从一开始就支持大多数显卡,包括NVIDIA以及Intel的显卡。
目前能同时支持FSR 1.0、FSR 2.0以及DLSS 2.0的游戏就只有一款,那就是《死亡循环》,所以这次我们就拿《死亡循环》这款游戏进行一下体验,看看AMD的FSR 2.0在性能和画质上,到底和上一代的FSR 1.0以及DLSS有多大的差异。另外由于AMD的FSR功能可以在NVIDIA显卡上使用,所以为了方便,我们直接拿RTX 30800 Ti来做测试,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来体现三种不同超分辨率技术的差异了。
先来看看画质部分,游戏都设置为4K最高画质,而所有超分辨率技术都设置为最高画质。先来看看假人模特身上的细节,原生4K下最大的问题就是锯齿比较明显,而不管是哪一种超分辨率技术,都能很有效的抑制锯齿,达到一个相对光滑的画面。特别是画面下方的界面,原生4K能明显看到锯齿状,而其他几种超分辨率技术都显得比较光滑。
都是如果仔细比较起来,DLSS和原生4K的画面在精细程度上要明显强过FSR 1.0,而且DLSS的抗锯齿效果也要比FSR 1.0更出色一些。但在FSR 2.0这部分,情况则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从视觉感官来看,FSR 2.0的细节比DLSS以及4K原生都要更突出一些;另一方面抗锯齿效果则和DLSS不相上下,所以整体来看,FSR 2.0的画质在这一部分是最好的。
不过这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FSR 2.0的锐度比较高,所以画面看起来更犀利,FSR 1.0画面是最模糊的,但是原生4K和DLSS的画面看起来都要比FSR 2.0略微糊一些。这种提升了锐度的做法,自然能得到更精细的一些画面,但是某些图像渲染就会显得过于突出,反而会有一些影响,比如说假人身上的横纹,原生4K和DLSS都相对淡一些,FSR 2.0就比较明显,这不见得是好事。
下一个场景则用海边反光的场景来检测。这个场景主要是检测几种模式下绳索反光的效果。以前在这类型场景中,AMD的FSR技术总是会把这种细线渲染得比较差,和实际的画面有不小的变化,而DLSS则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能进行强化。所以这次我们也可以看看FSR 2.0这部分是不是有什么改进。
在这一部分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倒影之外的渲染,原生4K、DLSS以及FSR 2.0都做得很好,FSR 2.0和DLSS抗锯齿更为出色,同时FSR 2.0的锐度优势依然存在。FSR 1.0就显得很一般了,画面是最模糊的,而且锯齿部分没有太大改善。而在倒影部分,原生4K相对较淡,DLSS在保持原生4K倒影形态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加强,使得倒影更为突出一些。但FSR 1.0就显得很糟糕了,渲染出现了断层和杂乱的情况;而FSR 2.0这部分有一些进步,断层不明显,同时并不显得过于杂乱。不过有一说一,还是要比DLSS和原生4K的观感要差。
总的来说,FSR 2.0在画质部分的确是有不小的进步,特别是默认情况下锐度就能做得很高,同时不会降低原有的画质,另外画面噪点控制得非常出色,这部分观感甚至要比DLSS还好一些。不过FSR 2.0在一些细节部分的处理,依然有改进的余地,比如像线条这样的渲染,它还是要比DLSS以及原生4K差一些。
至于在帧数的提升方面,其实我们用RTX 3080 Ti来测试多少有点不公平,因为FSR始终是在AMD显卡上才能获得最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只能通过RTX 3080 Ti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分大家看一下,了解FSR1.0和FSR 2.0在性能提升的差异就行,不用特别和DLSS进行对比。
RTX 3080 Ti 《死亡循环》4K最高画质
第一场景
第二场景
性能提升幅度
原生4K
95FPS
92FPS
无
DLSS
132FPS
140FPS
38.9%及52.2%
FSR 1.0
123FPS
124FPS
29.5%及34.8%
FSR 2.0
124FPS
126FPS
30.5%及37%
从性能提升角度来看,FSR 2.0在我们的体验中其实和FSR 1.0相差不大,两者基本在同一水平线,这其实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了。毕竟FSR 2.0的画质要强于FSR 1.0不少,但性能提升并没有下降,甚至还有一些提升,这殊为不易。不过在N卡上,FSR的性能提升应该受到了一些影响,无论是FSR 1.0还是FSR 2.0都没有DLSS提升的幅度大,如果是放在A卡上测试,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变化(当然也不排除和光追单元有关系)。
不过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既然N卡在支持DLSS的前提下,现在还能继续支持AMD的FSR技术,那么似乎说明N卡更有购买的价值?当然这里我们没有测试A卡,理论上A卡在FSR 2.0上获得的性能提升应该比RTX 3080 Ti要大得多。不过就N卡玩家来说,显然无论如何都是赢家,DLSS和FSR技术全支持,什么游戏支持就用谁,完全不用纠结。
做个简单的小总结。AMD的FSR 2.0的确进步不小,从我们的体验来看,画质已经追上了DLSS,整体画面的锐度和细节更好一些,当然在一些局部渲染上,DLSS可能还会有一些优势。另外在画质得到大幅提升的前提下,FSR 2.0的性能提升还要强于FSR 1.0,这个我们只能表示膜拜。至于显卡部分,虽然介绍的是AMD的技术,但我们还是要推荐N卡,因为N卡通吃FSR 2.0和DLSS啊,什么游戏都不用担心,哪怕可能在FSR 2.0下性能提升会少一些,但是这对玩家完全不是问题。未来只要买一块N卡,啥游戏都不在话下。
2、评测amd搭配n卡,显卡故事会最终回从势均力敌到N卡独大
故事的时间线来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时间段,我国个人计算机普及度愈发扩大,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接触DIY的机会,也为日后DIY领域带来了许多我们津津乐道的梗。红绿两家当然都不可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那这段时间他们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进入显卡故事会最终章。
2010-2020年:架构年代
2010年如期而至,市场上仍然只有英伟达和AMD这对欢喜冤家在竞争。新的十年要有新的气象,首先就是从命名开始。老黄改变了以往的命名规则,用历史名人来命名显卡架构。而第一个被我们熟知的便是费米(Fermi)架构。
(费米领导下建造的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
费米(Fermi)被称为原子能之父,他的实验小组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不得不感叹老黄选择这个命名是非常的玄妙。伴随费米架构发布的显卡是GTX 480和GTX 470。GTX 480一经发布,即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显卡——不仅是受玩家欢迎的热门,更是字面意思上的“热”门:GTX 480功耗高达 300W,使得煎鸡蛋活动一度在当时的玩家中风靡。
随后AMD推出了他们的AMD HD 6970,虽然这款显卡的实力足以与GTX 480掰头,但可惜出场时机不佳,那时英伟达已经推出改良架构的另一旗舰产品:GTX 580。尽管GTX 580的发热量依旧凶猛,但性能上完全碾压HD 6970。不出意外,当年许多媒体对HD 6970的评价是大失所望。
之后时间来到2011年,AMD在这一年安心地铺设自己的中低端产品线。而老黄意气风发,疯狂秀肌肉,推出了年度核弹GTX 590。这款显卡和稍后会说到的另一款显卡一起,奠定了老黄的一个功勋。
(GTX 590 图源网络)
时间来到2012年,核反应堆(费米架构)已经无法满足老黄,这一次老黄盯上了火箭,想上天了。英伟达发布了下一代架构,命名为开普勒( Kepler)。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开普勒)
开普勒架构极其成功,使用这个架构的第一款产品GTX 680拥有着高性能和低功耗的优点,不但碾压了去年的GTX 580,还顺带把使用AMD全新架构GCN的AMD HD 7970给吊打了。不过HD 7970的征战并没有因此结束,HD 7970吃亏在默认频率太低,然而在AMD给它推了一个个鸡血驱动后,最终使得HD 7970的性能接近了后来的GTX 780。
我们说回老黄,可能是因为相信开普勒架构的强大,他再次将两颗芯片拼在了一起,虽然的确带来了极其强大的性能,但令后人记住他的其实是他“战术核显卡”的称号,这款显卡也和前辈们一起成就了老黄“两弹元勋”的美誉。
(“战术核显卡”GTX690 图源网络)
2013年的主舞台属于AMD,这一年AMD改变了以往HD的命名方式,开始使用新的分级命名。而前面已经发布的HD 7970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R9 280X。随后AMD发布了R9 290X,这款显卡代表了AMD与英伟达的一个接轨,不止在性能上,更表现在发热上。
R9 290X的顶级非公版拥有三风扇以及接近三卡槽的厚度,供电更是丧心病狂的8 8 6Pin的设计,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级别的发热了。以至于后面出现了史上第一张搭载水冷散热的公版显卡R9 295X。
老黄在这一年也推出了GTX 700系列的显卡,GTX 780依旧是基于开普勒架构,虽然仍然拥有着顶尖的性能,但使得GTX 700系列在历史上扬名的却另有其卡。
(R9 290X 图源网络)
按照前几年的惯例,英伟达一般会在发布新架构的时候同时发布基于新架构的旗舰显卡。在英伟达发布麦克斯韦(Maxwell)架构时,不少玩家也期待着GTX 980的出场。没成想命名上还属于上代GTX 700系列的显卡GTX 750Ti/ GTX 750,在2014年6月抢走了麦克斯韦(Maxwell)架构的首发。
而足足过了三个月后,GTX980、GTX970才姗姗来迟。由于麦克斯韦架构具有极高的能效比,GTX 970获得了极高的性价比,使得英伟达在这一年的市场上风光无两。
(索泰GTX 750Ti)
2015年,AMD发布了R300系列,但这个系列的主流产品本质上还是在前几代产品基础上的小改,可AMD并不是没有大招,AMD的大招就是R9 FuryX。
作为第一款搭载HBM显存的显卡,R9 FuryX在发布之前就十分引人注目,在发布之后更是成功震惊了所有人,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哪家显卡有着这样小巧的PCB,更没有自带水冷的单芯旗舰显卡。
R9 FuryX在性能上的确战胜了GTX 980,但好景不长,麦克斯韦架构的完全体GTX 980Ti迅速登场。在同频率下,GTX 980Ti性能比GTX980高了约50%,稳压R9 FuryX,还自带十分优良的超频体质。外加R9 FuryX产能极低,以至于在这一年的显卡高端市场中,英伟达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
(索泰GTX 1080)
2016年,英伟达毫不拖泥带水,直接推出了帕斯卡(Pascal)架构。随着帕斯卡架构发布的显卡,便是我们熟悉的GTX 1080。相比于前代,GTX 1080以更低的功耗、更高的主频和更强的性能,直接压制了GTX 980Ti。
当然,对于更多的装机佬、特别是学生党来说,GTX 1050Ti才是显卡恒久远,一张永流传。
同年,AMD发布了RX 480,这张卡从命名上就不是一张旗舰显卡,但AMD给它升级了几次鸡血驱动后,RX 480也算勉强能和GTX 1060一战。2016年的高端市场,英伟达的势头依旧无人能挡。
(索泰 GTX 1050Ti)
2017年,GTX 1080Ti如期发布。这一次AMD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带来了AMD Vega64出战。但是这一次AMD败的很彻底,AMD Vega64可以说是妥妥的智商检测卡,发布时间比GTX 1080Ti晚了半年不说,功耗也比GTX 1080高了50%到100%。虽然Vega64在某些测试上能战胜公版GTX 1080,但无济于事。至于GTX 1080Ti,那就更不是Vega64能望其项背的对手了。
不过AMD同年发布的RX500系列倒是在中低端市场占住了一席之地。
(AMD Vega64)
进入2018年,显卡厂商一直都在寻求性能之外的突破,例如更好的画面改善技术、加入AI等等。基于图灵(Turing)架构的显卡RTX 2080发布之后,显卡的时代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正如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图灵本人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一样。
RTX 20系列所带来的实时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令游戏体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RTX 20系列的显卡也完成了性能上的全新突破,开全高特效玩3A大作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常态。这一年,面对跨时代的RTX 20系列,AMD基本没有什么动作。
(索泰 RTX 2080 PGF OC)
2019年,是玩家狂喜的一年。这一年英伟达除了在RTX 20系列上的深耕,还推出了甜点GTX 16系列显卡。GTX 16系列成为了当时预算不高的玩家的首选。而AMD终于更新了架构,基于全新RDNA架构的显卡RX 5700XT发布。
虽然RX 5700XT不支持光线追踪,但其带来的图像锐化和FFX技术也足够亮眼。这次AMD选择了性价比战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定价高昂的RTX 20系列旗舰进行了一定的打击。
(索泰 RTX 3090 PGF OC)
2020年9月,RTX 30系列如期发布,使用了新一代的安培架构,拥有着更强大的光线追踪和AI性能,DLSS也得到了升级。更为惊人的是,RTX 3090支持了8K的显示,无论是游戏还是创作生产,这款显卡都是目前碾压级别的存在。
当然,作为老对手的AMD也来势汹汹,十月份苏妈就带着全新一代的RX 6000系列出来砸场子了,采用了更新的RDNA2架构后,这一次AMD终于补票了光线追踪技术,也带来了FSR功能,整体上能和RTX30系列打个有来有回,虽然仍有差距。
至此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故事结束。
2021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不知道老黄的下一个GPU架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2022年,让我们一起期待!
本文关键词:amd cpu搭配n卡如何,amd cpu 搭配n卡,amd配n卡影响性能,amd+n卡,amd对n卡兼容怎么样。这就是关于《评测amd搭配n卡,AMD黑科技体验:FSR》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