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与思考(118)社会组织会长如何正确履职和高效工作?
一一品读周文彰新书《会长的使命》之启示
社会组织,是指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独立性、公益性和志愿性等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据国家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显示,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共登记社会组织超过90万个,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2292个。
社会组织要实现其特定目的和功能,会长最为关建。
那么,全国各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会长(理事长、主席)们如何才能正确履职和高效工作呢?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文彰的最新力作—一《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给出了答案。
该书由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2022年7月出版发行。
周文彰自2020年11月30日当选中华诗词学会第五任会长以来,秉持了“以诗词为事业”的理念,勇于创新改革,以“两讲两树”(讲政治、讲团结,树正气、树形象)新思路引领中华诗词学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工作风生水起,也带动了全国各级诗词学(协)会的工作,中华诗词发展出现新局面。
《会长的使命:源自中华诗词学会的感悟》收录了周文彰担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以来有关诗词工作的讲话和文章50余篇,反映了他对于如何当好会长的所思所悟、所作所为。全书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工作思路和各项措施务实有效,对各个社会组织的会长(理事长、主席)如何当好会长、扎实有效开展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通过认真品读周文彰会长新书得到启示,会长要正确履职和高效工作,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方向正确,服务大局。周文彰当选会长后,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上任后首先开展“两讲两树”(讲政治,讲团结,树正气,树形象)增强中华诗词学会活力,树立新风气。周文彰会长提出,建设“政治高强、精诚团结、风清气正、艺术精湛、率先垂范”的学会工作人员队伍,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学会全面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做好具体工作,不断把中华诗词事业推向前进。周文彰会长在履职中,把握好诗词各项工作和和活动的正确方向,推动精品力作的创作,扎实开展诗教工作,防止“以诗谋诗”和“以私谋诗”现象发生,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诗词发展环境等。周文彰会长上任后,不断强化和拓展诗词的社会功能,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重点,为国家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激发正能量。通过大力讴歌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建设成就、时代楷模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比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了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诗词创作活动。他亲自组织编辑出版了《百年诗颂》和《百年诗颂》(加注版)诗词作品集。该书以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分设“波澜壮阔”“万象更新”“翻天覆地”“走向富强”4个篇章,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伟大历程。
(二)开拓创新,勇于担责。周文彰会长认为,社会组织要有成效,要办出特色,就必须创新思维,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对会长工作要尽心尽责,动脑筋、想办法,以新思路构建工作新格局。比如:周文彰会长亲自主持制定了《“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规划》秉持诗词与时代同行的理念,把开创诗词工作服务国家大局的新境界;创造诗词事业满足人民需求的新气象;构建诗词创作紧贴时代发展的新局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诗词创作发展新环境;形成诗词人才队伍新结构”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又比如:通过建立单位会员会长联席会议,确定当前工作重点任务,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华诗词学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中华诗词新发展格局,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社会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各方面人才济济、智力资源丰富。周文彰会长上任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发展中华诗词事业。比如:中华诗词学会通过建立诗词专委会工作,发挥各方面优势和作用,繁荣发展中华诗词事业。截止目前,已建立部委机关、企业、高校、书画、演艺、出版传媒、体育、青年、女子、少数民族、残疾人、诗教、散曲、现当代诗词研究、城镇、乡村等20个诗词工作委员会,还有创作、评论、朗诵、吟诵、联赋工作委员会已筹组完成,等待合适时机正式成立。这些专委会的成立,为中华诗词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组织力量,已成为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