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神秘失传的中国点翠工艺
- 2、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点翠首饰华美贵气
1、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神秘失传的中国点翠工艺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
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小檀霞,金钗芍药花。
青鸟传心事。双飞双舞,春昼后园莺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服饰璀璨夺目,时代分明的华美饰品延绵不绝,其精雕细琢工艺水平之高、做工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的金银首饰一直都以绝美著称,在这些珠光宝气的材料中,其实有一种非常纤细的材料特别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翠羽。
采撷生命盛华而得的极美之物
融合了器物之美与生灵之性
翠色欲滴,繁缛而华丽
何为翠羽? 翠羽,翠鸟之羽。翠,即翠鸟的羽毛。翠羽,由于折光缘故,翠色欲滴、闪闪发亮,绮丽夺目的羽毛因此而美名远播。
翠鸟,又称翡翠,其羽毛翠色欲滴、色彩艳丽,且在不同的光源或角度下观看效果各异。像白胸翡翠,颜色鲜亮,是做点翠发饰的首选。而蓝翡翠背部和翅膀之羽,其色深蓝,与白胸翡翠的天蓝交相辉映,制成的双色点翠熠熠生辉,光华难掩。
翠鸟的羽毛又有硬翠和软翠之分。硬翠是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各八根的大型羽毛,色暗质硬,光泽感强。软翠是翠鸟脖子周围比较细小的羽毛,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柔顺。
翠鸟之羽,点着成珍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其中“辑以羽翠”指的就是“点翠”这种金属工艺。
因点翠装饰工艺以翠鸟羽毛为主要材料,故名点翠。考虑到只有金银玉石的首饰太过俗气和刚硬,古代工匠想到了嵌入羽毛来增加首饰的灵性和温柔。于是就诞生了点翠这种充满柔美气息的工艺。
点翠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顾名思义,点翠就是用翠鸟的羽毛来装饰金银饰品的一种工艺。
点翠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在制作点翠首饰时,首先要大量收集翠羽,然后才能承造点翠活计。
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羽活计。
收集的翠羽先根据部位粗细进行分类,再根据颜色分两种进行制作,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宝蓝色。
点翠首饰极其艳丽多彩,这与它使用的原材料密不可分。羽毛的种类决定了制作点翠首饰的色彩、光泽甚至覆盖面积的大小。
帝王之家的羽翠荣尊
先使用极细的金丝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上焊出花纹,再进行裁切修整,并在中间下凹的部分,涂上稠稀适中的牛皮胶或糯米浆等天然胶水。
根据饰物的整体色彩搭配遴选翠鸟羽毛,用巧手将羽毛粘贴在金属胎体中,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
最后再用玛瑙刀“刮青”,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珠宝玉石,以制成形态各异的首饰器物。美轮美奂,对比鲜明绚丽。由于工艺繁琐,材料难得,所以点翠饰品自古就是富贵人家的专属。
尽管点翠只作为我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之一,也仅仅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但是对金银饰品进行点缀的华美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据说所需翠羽必须从活鸟身上剪取,这样才可以保证颜色鲜艳华丽永不退色。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珠翠光华》
而且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其中尤以翠蓝色和雪青色为上品,再加上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对光的折射,让点翠饰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
用点翠工艺完成的首饰,光泽好,色彩艳丽,并且永不褪色。这种羽毛点缀工艺,装饰技术最早见于汉朝,而在明清则广为流行,不断发展并提高。
点翠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到了清末民初开始在民间流行,深受女子喜爱。也是在此时,绝美的点翠饰品经由在华外商之手走出国门,惊艳了整个世界。
自古帝后的服装配饰、凤冠等,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光泽如新,鲜艳闪亮。唐代诗人李峤曾在诗中赞叹“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点翠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由于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生产的点翠首饰,均以采用代用品。而点翠工艺也日渐式微。这种中国汉族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正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
不管传统的工艺有多美,艺术价值有多高,都永远无法和生命相比。失传的点翠正是成全了翠鸟的延续,或许这才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大美。如今,点翠成为绝唱,但我们不曾忘却,它曾经惊艳了全世界。
神秘失传的点翠如今只能借记忆和历史去怀念
而如今还有更多传统工艺依旧匠心独运
2、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点翠首饰华美贵气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靓丽的蓝色绿色羽毛仔细镶嵌在座上。
以此制成的首饰轻盈灵动,很有光泽,只要保存得当,长期使用依旧色彩夺目。就连京剧程派大青衣刘桂娟也曾花高价购买一副点翠首饰,并在微博上自豪晒过:
这一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40多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80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退色。每次演出,后台总有化妆师或者同行爱好者,专注地看它,赞不绝口。”
《说文解字》中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因此,翡翠并不是我们现代人误以为的玉石,而是指漂亮的羽毛。
古时,自然界中的珍奇飞鸟比现在更多,有些鸟儿的羽毛绚丽多彩,光华闪耀,市井之中“捕鸟取羽”成了专门的生意,因为利用翡翠制成的首饰价值千金。
如果是在明清时代,无论是皇室妃嫔,还是名门贵妇,都以戴翡翠头饰为风尚潮流。但是如果回到宋代,使用点翠饰品非但不是赶时髦,而是触犯了官家禁忌,还会受到责罚。
我们都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科技高度繁荣的时代,统治者制定的许多民生政策也十分开明,能允许女子穿低胸服饰,哪怕半露酥胸也不可以接受,能允许瓦舍勾栏中,或高雅或俗气的娱乐节目存在,为何却在妇人首饰这样的“小事”上,颇多限制呢?
在《生活在宋朝》一书中,作者吴钩分享的点翠故事,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宋朝政府明令禁止点翠的真正答案。
永庆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公主惭谢。
大概意思就是,宋太祖劝永庆公主以后不要再以点翠饰品为服饰,否则皇亲国戚争相效仿,那么需要的翠羽就多了,百姓们就会大量去捕捉翠鸟,取羽牟利。杀生害命,都是由这一件嵌有翡翠的衣服引起。公主生活富裕,应该心怀感激,知足常乐,不要造这样的罪业。
很多人会觉得,宋太祖说这话是不是有点上纲上线了,不过是用了翠羽来装饰了华服而已,怎么就扯到杀生害命,造恶业上去了呢?
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点翠工艺的真实操作原理,也会同意宋太祖的说法。
在《珠翠光华》 书中发饰篇中写道:
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点翠分为硬翠和软翠。硬翠指翠鸟左右翅膀上各十根,尾部羽毛八根,共28根硬羽。软翠指的是鸟儿身上比较细小的软羽。
无论是夺其硬羽,还是抽其软羽,过程都很残忍,很多时候,取完羽毛,翠鸟就死了。即便勉强苟活,也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因此,那些看起来光彩夺目,色彩鲜丽的翡翠首饰,背后其实沾满了无数只翠鸟的血迹。而以公主的身份佩戴这样的饰品,必然会引领一股风潮,一旦需求多起来,以取羽为业的人,的确能发家致富,但遭殃的却是山林中无数只无辜的翠鸟。
宋朝开始明文禁止生产和使用点翠首饰,因为该行为违背“仁政”理念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六月,下诏“禁铺翠”。大观元年(1107),宋徽宗重申“禁铺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罢翡翠装饰。”
宋徽宗说:“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可令有司立法闻奏。”
其实古人杀翠鸟取其羽毛,和当今社会走私犯非法捕猎各种珍稀动物的行为没什么两样,都是因为有利可图。
这跟人们宰羊杀鸡兴致不一样,人们吃肉是为了维持生命。但是点翠是奢侈的消费行为,并非生存必须之事。
因此在宋朝统治者看来,点翠这种工艺显然与推行的“仁政”理念不符,是必须举国上下废弃,禁用点翠。
当然,宋朝统治者下旨“禁铺翠”,不单单是基于保护动物的人道主义理念,还有经济和民风方面的考虑。
统治者崇尚生活节俭,想要整顿奢侈消费的风气宋朝建立之初,君王均崇尚节约俭省的治国理念,并且能够以身作则,日常衣食住行,一切从简,就是为了能够从上而下,树立典范,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南宋时代开启。然而也是自从南宋初年开始,民间奢华之风高涨,许多有钱人甚至用胎鹿皮制成女帽,还被视为“高大上”。
为了打击这种奢侈成瘾的审美风气,宋高宗立了“销金为服罪”,也就是说,任何人以黄金来装饰衣服是犯法的行为。并且,采捕翡翠并贩卖,也以同罪论处。
到后来,政府为了能将这条法令更深入地执行下去,甚至要求“广南,福建禁采捕者”。并且,后来高宗还采取了一个更为严苛的建议:士大夫贵胄之家,3天内毁掉已有点翠服饰。如若不然,就要坐牢2年。
不仅如此,为了向百姓展示“禁铺翠”的决心,宋高宗还叫人将外国进贡的600多尾翠羽拉到市场,当众销毁。
而且当年皇后过生日时,按照惯例,需要用到“翠毛浮动罗花五十枝,系铺翠镂金,真金纸制造”。现在因为禁用铺翠、销金,高宗批准用“药玉假翠叶、漆金纸充代”,类似于用琉璃仿制替代点翠制品,金纸替代真金叶。
点翠手法虽短暂回春,但终归被废止,因为生命高于艺术美国东方艺术研究学者Jackon女生曾在《中国艺术》中说过:“从点缀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再没有比中国人对于羽饰的认识与驾驭有更高成就的艺术创造”。
在影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和华妃头上戴的也是点翠首饰,也代表着她们在后宫中的至高地位。而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则可以看出,点翠已在宫廷女眷中成为一种时尚。
到了清末,点翠在民间又风行起来,稍微富裕的人家,在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中都会加入一些点翠首饰,以期”富贵“之意。
至此,宋朝历代君王曾坚持的节俭风尚,以及爱护珍禽,不为“不急”之事残害生灵的“仁政”理念也再未得到延续。
1933年,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关闭,此后,点翠工艺为烧蓝工艺取代,所用材料也由鸟羽变为其他替代品。
一个国家的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战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更应该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鹭港,人对任何其他生命抱有敬畏与善意。
从宋朝历代统治者对于点翠首饰的态度来看,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万物有灵,生命高于艺术,即使是人类,也不能因为满足一己私欲,随意剥夺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从北宋至南宋,宋朝立国300余年,二度倾覆,皆由外患引起,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覆亡于内患的王朝。
可见,宋朝清明的政治,开明的文化,以及对人与动物一视同仁的人道主义观念,对于巩固国家内部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点翠在古代很贵吗,古代的点翠首饰是怎么做的,点翠古代什么人佩戴的,古代点翠簪子值钱吗,古代点翠手工工艺讲解。这就是关于《古代点翠首饰是什么做的,神秘失传的中国点翠工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