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关于【朴槿惠有感情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朴槿惠有感情吗:朴槿惠:被闺蜜操控,和妹妹成敌人,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 2、朴槿惠有感情吗,遇见我人生的灯塔

1、朴槿惠有感情吗:朴槿惠:被闺蜜操控,和妹妹成敌人,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句话不仅可以形容古代帝王,放在当今的政界,仍可沿用,韩国前任总统朴槿惠,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这个观点。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作为韩国口碑极好的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只可惜,后来随着朴正熙的被刺杀,朴槿惠年纪尚小之际,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但让人惊艳的地方在于,朴槿惠的性格坚毅,有勇有谋,在被迫离开青瓦台后,一路谋算,又让自己重新回到了青瓦台,还站在了父亲的位置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用国内当下对女性的形容词,朴槿惠就是妥妥的“大女主”人设。

然而,有勇有谋的朴槿惠,也难逃女人是感性生物的定律,因过于的用感情去处理事情,导致了自己的谋算成为了一场空,最终落了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好在文在寅不知是念及他那一辈人的交情,还是又更大的谋划,在退位之际,将朴槿惠保了出来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回望朴槿惠的上位路,以及她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就不难看出,她为何会翻车在崔顺实这个傻闺蜜的身上。

甚至朴槿惠翻车后,有人直言崔顺实是邪教,控制了朴槿惠,才会让朴槿惠做出“崔顺实门”的事情来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朴槿惠拥有政坛搅动风云的能力,可朴槿惠欠缺对待感情的处理能力。

这背后,从朴槿惠与朴槿令的相处,就不难看出端倪。

当年朴正熙被刺身亡后,本就是属于留下了“孤儿寡母”的状态,可朴槿惠却与妹妹朴槿令,处成了仇人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谈及朴槿惠与妹妹拍朴槿令的恩怨,就不得不提朴槿惠的感情用事与心慈手软了。

1982年,朴槿令为了自己的前程,硬是嫁入了豪门,可当时的朴家已经没落,豪门的生活的艰辛,远超朴槿令的想象。

在豪门生活一段时间过后,朴槿令觉得:自己活的不如意,是自己的根基太薄弱了。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于是乎,朴槿令一怒之下与丈夫离婚,恢复了单身。

恢复单身的缘故,不是朴槿令悔悟了,想要帮助姐姐朴槿惠走的更顺畅,而是朴槿令觉得:姐姐能做的,自己也能做。

而彼时,朴槿惠正担任母亲留下的基金会的理事长的职位,朴槿令认为:只要自己成为了理事长,就能有着足够的底气生存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她开始联合外人,逼迫朴槿惠将位置让给自己。

可以朴槿惠的能力,这些胁迫却微不足道,真正让朴槿惠觉得难受的,是妹妹朴槿令的态度。

在深思熟虑后,朴槿惠做出了一个毅然决然的决定:将基金会的理事长,让贤给妹妹朴槿令,让她有足够的底气,去寻找更好的“姻缘”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母亲留下来的财团,虽价值不菲,可与妹妹的感情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从“姊妹情深”的角度来看,朴槿惠丝毫没有做错。

但朴槿惠做错了一点:低估了人心的贪婪,高估了人性的情感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朴槿惠因姐妹情,将财团让给了妹妹朴槿令,却忽略了以朴槿令的智商,压根管理不了这么大的财团

果不其然,朴槿惠退位后没几年,朴槿令就被当初那些“帮助自己”的人,硬生生的挤出了局

母亲留下的财团,成为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联合外人,逼退自己的姐姐,从朴槿令这样的行为,就不难看出,她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这样的结局,全然在预料之中,多年后,朴槿惠回忆往事时,也直言自己从未后悔将财团交给妹妹,对于这样的局面,朴槿惠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朴槿惠的内心是懂得这些事情的框框道道,可朴槿令却丝毫不懂的。

2004年,离开财团后开始冲击政坛的朴槿惠,已经走到了大国家党的代表的位置了。

也是这一年,朴槿令正式被踢出了局。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看着姐姐朴槿惠在政坛发光发热,而自己接受财团后,面对的都是江湖老狐狸们的算计。

朴槿令的气不打一处来,可她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出局,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

相反,朴槿令认为:朴槿惠就是知晓财团坚持不了太久了,所以才将财团让给自己,自己被算计了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这样的情绪升起后,就无法被纠正过来了。

朴槿令直接选择了“下嫁”给小自己14岁的白石大学教授申东旭。

朴槿令与申东旭的“姐弟恋”,一度被韩国民众认为是伤风败俗的。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对于这个妹夫,朴槿惠在他迎娶的妹妹朴槿令时,就明白他是有算计的。

原因很简单,申东旭,属于朴槿惠的超级黑粉,朴槿惠在政坛漂泊的时候,申东旭不断的弹劾、控诉朴槿惠,让朴槿惠头疼不已。

这样的人,突然迎娶大自己14岁的朴槿令,朴槿惠的内心,一早就做好了会被攻伐的准备。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果不其然,申东旭迎娶了朴槿令后,通过朴槿令的渠道,得到了不少的“内幕”消息。

前后进行了40余次对朴槿惠的口诛笔划,无奈之下,不胜其烦的朴槿惠,直接以申东旭造谣为由,将其起诉。

申东旭被判处了将近两年的监禁。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从朴槿惠的角度,自己只是在被攻击后自保,但在朴槿令眼里,这是姐姐容不下自己,所以才对自己的丈夫下了狠手。

在这之后,朴槿令与朴槿惠成为了彻底的仇人,迄今为止,朴槿令仍与朴槿惠保持着距离感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从朴槿惠与朴槿令的关系,就不难看出,朴槿惠的内心,对待情义,看的很重。

许多时候,朴槿惠分明知晓,这件事继续下去,会与很重的后果,但为了情义,她仍会放任。

当年朴槿令抢夺财团的时候,朴槿惠知道朴槿令守不住家,但不忍与妹妹反目的她,还是选择了退出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而当申东旭与朴槿令的婚讯传出来时,朴槿惠就知晓,自己一定会被申东旭这个明面上的,妹夫搞事情。

可面对妹妹的爱情,朴槿惠又心软了,她坚信以自己的能力,可以防范于未然。

从朴槿令这里,就能知晓,为何朴槿惠分明知晓自己的总统资料都属于机密,可她还是让闺蜜崔顺实看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以朴槿惠对待感情的态度,崔顺实作为她的闺蜜,若崔顺实执意要看,朴槿惠是不会拒绝的。

同时,朴槿惠也坚信,以自己的能力与手腕,可以压制闺蜜崔顺实犯下的“过错”。

事实上,朴槿惠也的确做到了这点,若不是崔顺实的闺女坑妈,崔顺实不会被调查,也就不会牵扯出“崔顺实门”,导致朴槿惠被弹劾入狱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朴槿惠过于的看重情义,也过于的自信,让重感情这个缺陷,暴露在了外边。

常言道,就走河边那有不湿鞋的,朴槿惠对自己的能力自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了感情破戒。

最终会被这个“缺点”反噬,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2、朴槿惠有感情吗,遇见我人生的灯塔

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

文 / 朴槿惠

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

我走过的路与众不同。在大学时期,我梦想成为电子科学领域的产业主力军。

但是,在我22岁时,母亲突然过世,我的人生道路也从此完全改变了。我自然而然地弥补母亲的空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但不出几年,父亲也同样离我们而去。在我不到30岁的时候,双亲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们的心情何等的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让我更绝望的是,陪在父亲身边的人一一离开,而且我的父母由于政治原因受到人们的指责。

我仿佛失去了一切,连呼吸都很困难,想要放弃一切。每当我看见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游,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

熬过如此痛苦的时间,恢复平静,是不断地与自己进行对话,与自己斗争的过程。读东西方的古典书籍,进行冥想,天天写日记,回顾自身,这样慢慢地坚定了内心。

如同我的外号「笔记公主」,我无论见任何人,听到什么样的内容,会把所有的内容都会记下来,看书的时候也是如此。

读《中国哲学史》时,我把每个引起共鸣,让我有所领悟的句子都写在笔记本上,将含蓄的文字和字里行间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里。现在偶尔也会翻开以前的笔记本来回忆当时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家的无为、无心。」「推己及人,即为『仁』。」

「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动我心。

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从此人生的苦难成为激励我的伙伴,真理成为照亮我前程的灯塔。溪流有石头才能发出清脆的流水声,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经历了痛苦的时间,使全新的人生价值在心底深深找根。当我失去一切深陷绝望的时候,反而看到了崭新的希望。与其放弃,不如再一次思考命运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论大小轻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当做伙伴,把真理当做灯塔,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把深藏已久的东方精神遗产挖掘并擦亮,使其成为闪闪发光的宝石,让我们明白如何坚定地走过这花花世界。对于我来说,遇见这本书,是无比珍贵的缘分。

请读记录朴槿惠女士的经历文字:

冰是坚硬万倍的痛苦凋谢的无穷花

1979年11月,朝鲜半岛进入多雨而寒冷的冬季。27岁的朴槿惠一袭黑衣,站在青瓦台前湿淋淋的草地上,看青瓦粼粼、檐牙高啄。她在这里生活了17年,如今马上要离开。雨斜斜密密地落下来,她觉得那是千万根鞭子抽打在身上发出的声响。

内务秘书抱着一个满满的纸箱子朝她赶过来,不断有东西掉落,他不去捡,反而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踩在泥水里。朴槿惠望着秘书,还在她少女时代,他就跟随父亲,也曾无数次带她到青瓦台后面的山上,春看百花,夏揽苍翠。现在,他眼里满是惶恐,仿佛她是病毒,会随时钻进他的血液,中止他的心跳。

朴槿惠弯腰捡起一张照片,那是9天前的上午,她陪父亲去参加湖堤剪彩时的留影,天空明媚,她笑,父亲也笑,群众在欢呼。不料,几个小时后,明快的一切随着几声枪响被蒙上沉重的阴霾。

朴槿惠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首尔的一栋老房子里。17年未回家,老宅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繁华。朴槿惠想起搬离这个家住进青瓦台时和父亲朴正熙的一段对话:「爸爸,你为什么要当总统?」朴正熙回答:「我出生的地方到处都是茅草屋,有一年冬天,大风掀翻我家屋顶,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想到别人家去借宿,但我们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自己家里,因为邻居们也都在风雨中挨冻。我永远记住了母亲那晚悲伤的面容,发誓要尽我所能改变这一切!」

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如今的大韩民国,不仅连偏远地方的农民都住上了青青的瓦房,全国人均收入还翻了20多倍。这样的父亲却被最亲密的下属射杀在宴席之间。她对所发生的一切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但她是朴槿惠,一个女代母职,当了五年「第一夫人」的特殊女人。她不能像妹妹那样痛哭,也不能学弟弟那样买醉,只能表现出冷静与克制。早在父亲被刺之前,1974年,母亲陆英修也被刺。她震撼于父亲冷静地留在演讲台上,而不是护送母亲到医院。事后,他坚决不再娶,表现出对亡妻极度的眷恋与忠诚。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习以父亲的方式表达感情,也学习他特殊的应对危机的方式。5年里,她穿母亲的衣服,戴她遗留的首饰,模仿她的言行,在从容淡定中完成许多国务活动,包括接待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政治不仅让她早熟,也让她认定自己的命运跟这个国家紧紧相连。

所以9天前,得知父亲被刺,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痛哭,而是冷静地问:「前方(边境)有什么情况?」这一问,使得她本该为失去父亲而流的眼泪,再也没有机会宣泄。

从「第一夫人」跌落为平民和孤儿,朴槿惠感到极度的失重,她想依靠法律严惩杀害父亲的凶手。但是韩国最有名的律师,声称是父亲最坚挺的支持者这样回复:「我不替凶手辩护,就等于是帮你了!」他说的没错,当时不仅许多律师联名替刺客辩护,一些城市还爆发游行示威,要求释放刺杀总统的情报部部长。大家高呼:「他杀了一个独裁者,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甚至朴槿惠的住所也被情绪激昂的人群包围。她不能出门,也无法求救,只是悲哀地意识到,不管他们一家曾经为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改变,做出怎样的牺牲,现在,世界被颠覆,一切被唾弃。

背叛!这是她唯一能想到回敬这个世界的词语,她的胸腔里奔腾的全是愤懑和失望,但表面上她依然淡定从容,认为只有骄傲地面对声讨,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告慰。

可是,3个月后,悲愤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喷薄而出。她身上开始长出紫斑,医药都不能起作用,不明斑点很快蔓延到脸上。毕竟还是年轻姑娘,容颜不再,自信也便不再,她没有了淡定的资本。1980年1月,她跑到父母的坟前痛哭,凄哀无比。此时,新任总统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浪潮,她悲痛欲绝的照片被搬上报纸,让反对者快意。

而1952年,荣升父亲的朴正熙给她取名槿惠,是因为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美丽、花期长久,又被赋予政治意义,名为「无穷花」。他希望女儿做一朵无穷花,用持久温和的芬芳施惠于人。现在,她似乎过早地走完了花季,凋谢了。

绝望中的精神求索

朴槿惠从此闭门索居,桌上的一杯水,窗外的几滴雨,都会让她落泪。她开始怀疑一切,昼夜交替,花开叶落,这些过去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如今都能进入她的心里,引起她的一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思索。她进而怀疑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过去和这样的现在,她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日思夜想,她找不到答案,思想混乱到极点。

有一天,她的房门被敲响,堂哥朴在鸿走进来,他是亲属中少有的没有疏远他们姐弟的人。他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你应该找人谈恋爱,结婚,成家,养育孩子。相信我,有了情感寄托,伤痛更容易治愈。也请别忘了,你是长女,应该做出积极的榜样!」

堂哥提醒她去关注弟弟和妹妹,当时弟弟朴志晚沾上了毒品,正面临被起诉;而妹妹正跟一个比她年长的男人打得火热,试图通过畸恋,得到父亲般的保护。朴槿惠为时已晚的干预,换来的是弟弟妹妹变本加厉的深陷。

她甚至没办法改变自己对感情的态度。读大学时,她有不少追求者,但为了不增加安保的负担,她选择了孤独。大学毕业后,母亲积极为她张罗婚事,但突遭刺杀。在女代母职的5年里,她用母亲的衣物包裹自己,因此也包裹住20岁出头的芳华,以及对爱情的希冀。父亲遭刺后,她也曾思嫁。临搬出青瓦台时,她在电梯里跟父亲的一位部长相遇,对方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做他的儿媳。她满怀期待地招呼说:「您好!」但直到电梯门再次打开,对方也没有看她一眼。如今,她饱尝世态炎凉,什么人都不愿意相信,又何以相信爱情?

独处3个月后,朴槿惠出门了,她一身素装,来到首尔古老的宗庙,对着佛像深深参拜。母亲生前是个佛教徒,她想追寻她的足迹,看是否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她很快发现,痛苦太多,疑惑太多,一种信仰远不足以使她得到拯救。没过几天,她又来到一座教堂,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接下来,她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学书籍,可不管哪门哪派的思想,都缺乏一种足够的力量,理清她的思绪。她努力想去信奉各种宗教,又觉得什么都不可信。一年以后,孤独犹在,混乱犹在,怀疑和迷茫犹在。

1980年秋,又一个阴雨天。朴槿惠坐在老屋的窗前,桌上放着一本英文版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是根据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的。她没有急于翻开,而是检索她跟中国文化的联系。父母都曾在中国东北生活过,他们从小教她说汉语,认汉字。小学的时候,父亲送给她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她特别欣赏英雄赵云,他勇猛、忠诚而坚毅,其中大战长阪坡,「怀抱后主,直透重围」一幕,尤其让她怦然心跳。她从没有机会认真恋爱,却很早认定,如果要找爱人,应该是赵云式的。

温馨的回忆像穿窗弥漫的水雾,开始浸润她干涩的心灵。而当她真正翻开书的时候,她分明感受到一种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冯友兰以贯通中西、纵横古今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说,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专就人本身来说,最高成就应该是什么呢?中国主流哲学家的答案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说的是人的社会功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

字字珠玑,穿透内心,她一直想不明白,给韩国带来经济飞跃的父亲,为何不受国民拥戴?现在,答案开始清晰,他有积极的社会功用,修养却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不足以服众。她从早晨读到傍晚,不仅没有像读其他哲学著作那样,迷失在深涩难懂的道理中,反而清楚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人,他们有怎样的思想,这些思想跟政治有什么深厚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被发展和利用。

在那个雨雾弥漫的夜晚,外边一片漆黑,她却分明看到一个美丽而深邃的夜空,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等,是嵌在这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对她眨眼,闪着神秘而诱惑的光芒。

冰公主蜕变成女总统

《中国哲学简史》成为朴槿惠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她又找来冯友兰在30年代出版的中文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潜心研读。该书引用了大量的诸子百家原文,从1980年到1987年,她凭着刻苦自学的精神,硬是克服了语言障碍以及诸子百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通读了上下两卷本长达60万字的巨著。

她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经典引导下的心灵跋涉。她说:「读中国哲学,难在暗示处,妙也在暗示处。」她用先贤的思想分析过去的灾难:「『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责之急,怨之深,父亲之刺,大概因由于此!」朴正熙当政时,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对工人施与恩惠;一方面极力压制言论自由,打击异已。他主持建造了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拘捕杀害数万知识分子和反对派。被刺杀的当晚,他因为严厉指责情报部部长工作不力,导致部长恼羞成怒掏枪射击!

她这样评价冯氏著作对她人生的影响:「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朴槿惠此后的一切言行,都体现出中国哲学智慧和个人痛苦经历交相作用的复杂烙印。在日常生活中,她严守道家的养生说,穿最简单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食物,且从不吃饱,常年保持不超过26英寸的身。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唯一参与的社会事务是岭南大学的理事长。她找回了真正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她说:「过去我刻意模仿父母,现在我认为,一个有深度的灵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砺的!」1987年,朴槿惠到台湾留学时,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神采奕奕,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政治角逐,因为身份特殊,她领受到许多人的爱,也领受到一些人的恨。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游刃有余地消解了这些爱恨荣辱。针对批评者说她是「冰公主」「冰山女王」,不具亲民的魅力,她说:「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

她再次胜了,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性总统。

【智慧之语】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颗心灵都能获得宁静,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缺憾,是一种常态,是理应坦然面对的存在。

如果有人利用你的柔软攻击你,利用你的善良欺负你,利用你的宽容践踏你,请不要哭泣。你的柔软、善良、宽容,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生活的资本,也是你立于这世界真实的支撑。

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苦难,而是亲历过黑暗,才配拥有光明。

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你宝贵的泪水。要为爱你的人,保留你最好的微笑。

如果你选择活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注定要死在别人的嘴里。

活好自己,别让闲人的只言片语误了自己。

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独醒,是不为众乐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

因为个人好恶,而影响自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才是不自由。

木鱼虚心,钟鼓空腹。把自己放空,才能容纳万物。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修心养性,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心念保持单纯,身体自然健康。

生命如此美好,不该浪费在抱怨上。给自己的挑战:「我要戒掉抱怨。」

如水智慧,随物赋形。

做快活人,境不转心转。

云水随缘,生命之舟顺水推,惜缘不攀缘。

日行慈悲:只言片语皆可布施。

乐观的人只顾着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着怨,而忘了笑。

看得透的人,处处是生机;拿得起的人,处处是担当;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想得开的人,处处是春天。

在苦中还有自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自在。

少时快乐很简单,老时简单很快乐。

点心灵的灯,行正道的路。

做一个智慧的人,在行云流水般的日子里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

智慧如太阳,可以照破黑暗;如良田,可以滋长善根;如明镜,可以洞悉万象;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

我愿说敬语和爱语。只要我的口因正语而芬芳,心中的花园便盛开出一朵花。

本文关键词:朴槿惠是好还是坏,朴槿惠有老公吗,朴槿惠有感情吗是真的吗,朴槿惠有感情吗知乎,朴槿惠恋情。这就是关于《朴槿惠有感情吗,重感情是她一生的败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1792/
1
上一篇 地三鲜是哪三鲜,真正的地三鲜都是哪三鲜(地三鲜是哪三鲜)
下一篇 螺栓的规格型号对照表,螺栓型号对照表图解(螺栓、螺母的规格都有哪些)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