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关于【暗示教学法介绍】,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暗示教学法介绍:「馨阅读」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 2、暗示教学法介绍,暗示教学法简介

1、暗示教学法介绍:「馨阅读」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某个长项时,要巧妙地利用这个长项,让它成为为孩子获取“成功者”暗示的机会,去帮助他拥有成就感,赢得愿意接受其他挑战的心理筹码,把一件事的成功扩散到其他事情上,这就是良性暗示。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恰恰经常给孩子各种各样的负性暗示,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的对话,例如:“你真笨死了” “你怎么这么缺心眼”“你怎么比别人差那么多”等等,这些话语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是极其不好的,有些负性暗示说久了自然变成了现实。

家长应该避免给孩子负性暗示,因为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过早地给孩子过多的负性暗示、贴上标签、固定角色会禁锢住孩子的发展,因为父母的这种心理暗示能够引导孩子的发展。这也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爱哭、好动、不认生;有的则比较温顺、安静、害羞、怕生人;有的性子急,有的性子慢。一旦孩子的表现和家长的期望不一样,家长往往就会误以为孩子是故意在和我们作对,把慢性子孩子的行为贴标签为“反应慢、脑子慢半拍,甚至智力低”,把急性子孩子的行为贴标签为“焦虑、难伺候、挑剔”等。这对家长来说,尽量避免随意给孩子贴上不利于孩子性格发展的标签,给予不良的暗示。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暗示教育法”就是用眼神、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学会给孩子“洗脑”,进行良性积极的心理暗示。

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鼓励孩子,孩子觉察以后会依据家长的意图去行事。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看看孩子,再看看茶杯,孩子会领会家长的用意,“主动”给客人倒茶。

表情暗示

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最好的激励。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尖叫,对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孩子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爸爸的表情暗示发挥了效力。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让孩子接受这种暗示,他就会调整坐姿。再如,晚上9点多了,孩子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可以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以无声的语言提醒孩子,孩子会马上去睡觉。

情境暗示

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孩子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父母要善于营造优美的家庭环境,使孩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得以塑造。比如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或权威人士的榜样作用来间接地影响教育孩子,毕竟身教重于言传。

生活暗示

就是让孩子参与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孩子精力旺盛,好动,喜欢做事,父母可利用孩子的这种特性,多分配他们一些“任务”,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例如,爷爷行动不便,可以让孩子帮着端端饭;妈妈病了,帮着倒水拿药;邻居买了东西,帮着拿回家等。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组成的,做好了每一个细节,我们的生活就好起来了。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认知暗示

即通过一定渠道让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促进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认识,避免了心理对抗和厌烦。父母应抓住孩子的思想状况,利用积极的认知暗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设置一些反省的日子,到时间我们就去反省。

总之,暗示法能够起到尊重孩子、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施以有效影响的作用。为了使暗示教育法收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巧妙地将上述几种暗示方式综合运用。切记,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孩子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因此在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使孩子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本章节节选自:《健康心理养成丛书》

作者:田润辉

作者简介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田润辉,医学心理学硕士、分子生物学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讲师,同时兼任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工程特聘专家等十余项社会职务。研究领域为器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人格成长及行为问题,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相关的心理问题及成人精神疾病。业务专长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老年期精神心理障碍及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的治疗。擅长运用精神分析、催眠及认知治疗,个体心理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心理和人格成长问题,擅长个人和团体的心理辅导及治疗。

往期精选

父亲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物质需求、心理需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智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系列第三十五集

2、暗示教学法介绍,暗示教学法简介

暗示教学法介绍?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此方法从1966年开始为人们采用,已经推广到十多个国家,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效果也很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暗示教学法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

暗示教学法介绍

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此方法从1966年开始为人们采用,已经推广到十多个国家,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效果也很好。

创立者: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

基本概念: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基本原理: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原理。他认为,参与学习过程的不仅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大脑右半球;不仅有有意识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把这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

本文关键词:暗示教学法的优缺点,暗示教学法的含义,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暗示教学法的三个原则。这就是关于《暗示教学法介绍,学会给孩子“洗脑”――心理暗示教育的应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21557/
1
上一篇 哪个国家留学费用最低,出国留学费用较低的国家一览(哪些国家的留学费用比较低)
下一篇 灵长类动物有哪些,四种高级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平凡与特殊的矛盾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