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头条# 近日一个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火了,明明是个租房群结果因一条征婚信息引发热议。
76年,一米七离婚七八年,有车有学区房 ,外企工作,父母企业退休。按理说这条件也不错,找不到大闺女找个离婚的也不过分,就这一句地区不限,XX除外,不太合适。
老青岛人其实很随和一点都不排外,因为他们知道青岛从当初的小渔村发展成如今的大都市离不开外地人的功劳,但就有那么些一开始来青岛务工的,安了家生了娃抱了孙的一批人开始以土著自居起来了,张口闭嘴的外地人这不青岛那是农村的老巴子,嫌弃这嫌弃那的。
教育还是很重要的,虽然他们的儿子辈大多都是酒彪子,哈酒哈到晚上两三点,又是随地放水,又是随地吐酒的,但他们的孙子辈们都知书达礼起来了,也越来越有青岛地方特色了,青岛小哥局气爽快不墨迹,虽然好吹个牛逼,但人确实不坏,有事也不退缩,能伸出援助之手的就伸了,同一片土地养不同的人,一代优于一代。
看完这个招聘信息,心里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东北的经济真的太差了,所以都背井离乡讨口饭吃,现在对于东北人的歧视并不是一个城市
坐标青岛市,也是对我们东北人有些歧视
记得下楼一起和本地人看孩子,问我是东北人吗?我回答是
老人问,在我这租房子吗?
我答,我们买的
你们买的时候多少钱?
我说那时候还挺便宜,100多万
老人变脸说,还买上房子的不简单
我说,我两套,我就走了
并不是显示优越感,而是她眼神里透着那种不友好,少许瞧不起[晕]
但现在接触的孩子妈妈奶奶都挺好的并没有任何歧视人的感觉
一个城市想发展,就一定要有胸怀,海纳百川,才能走向国际化大都市!
最后想说下东北的兄弟姐妹,出来打工也好,做生意也好,少说多做,改改吹牛逼的作风,遇事儿别先急,少骂人,少忽悠,老老实实上班办事!周围不管那里的人都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祈祷]
真想东北经济振兴,教育资源配套完善,经商环境良好,东北人不在流入他乡,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在家过日子@苏州不雇佣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