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头条#三年疫情算过去、
防范意识不能松、加油努力搞经营、
房子买卖真不行、房住不炒控制好、
国家政策措施好、房子下降四五千、
普通百姓没人要、租房比较时尚潮。
#邯郸头条# 军师府邸的入住率还是可以的。
据说这边都是租房子住的人。
楼下小吃也特别多。
前几年这边可以说是荒无人烟。
●●2023国考今日开考,一共260万考生通过了审查并缴费,提供岗位近3.7万个,录取比例70:1,竞争最大的岗位为:青海省税务局曲麻莱县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一职,6000人报名,争一个岗位,报名人数多的主要原因是:学历大专以上即可报名,专业专业也比较广泛,对基层经验等没有要求。#国考#
这三年来,由于口罩原因,毫无疑问,铁饭碗、公务员、事业编,再次成为大家万众瞩目的好职业。身边太多的人,疫情期间无法工作,甚至失业,进而影响了房贷还款、夫妻感情。
我的一位研究生男同学,采矿工程专业,1988年出生,201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在矿上工作三个月之后,毅然辞职,决心立志放弃本专业,干啥也不再干采矿了,把目标定在了公务员,教师、银行等岗位。
他目标明确,也非常努力,不考上绝不谈对象,在外面租了一个小单间(一个月300元),全职考了两年,没考上,然后就在辅导班里面找了一个兼职家教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每个月有三四千的收入,周一到周五白天还能够继续复习公务员考试,在辅导机构待了两年,也考了两年试,也经过面试,但最终还是没考上,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辅导机的就倒闭了,他就失业了,再加上疫情,他又租房全职考公务员。
我所知道他考的岗位有:税务局、银监局、园林局、环保局、乡镇、街道、海关,因为专业原因,报考岗位严重受限,家乡所在地的几乎考不了,少数是跨县城的,大多数是跨地级市的。但无论如何,从2016年到现在2023年,仍然没有考上,仍然孑然一身,仍然无车无房无存款。
2018年以后,我们联系的就比较少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在微信上一年联系个两三次,如今我被工作、家务、看孩子所缠身,我们之间的话题就更少了。我也不知道跟他聊些什么,聊工作,聊感情,聊孩子,都怕碰触他敏感的神经,只能谈谈政治,谈谈社会,谈谈拜登,谈谈乌克兰战局。
据他说,他又报了国考邯郸某县的税务局岗位,也是他第17次参加考试,今日开考,祝老同学圆梦。
表妹
文:二月羊
农村表妹王祥艳,
地里活计都能干。
曾给棉花去施肥,
一天干完十亩半。
前年已是花甲年,
进城租房把钱赚。
天亮路边做烧饼,
用火靠个煤气罐。
夏日炎炎饼铛烤,
经常热的满头汗。
冬天到了气温寒,
有时冻得身发颤。
苦累换来厚回报,
一年挣钱好几万。
全家吃喝不发愁,
表妹精神实可赞。
2023年1月18日
#邯郸头条# #邯郸身边事# #邯郸# 邯郸人关心的另一件大事也即将开始,那就是小升初去哪所初中就读!以往的选择是能去私立去私立,能去外地去外地,于是家长们各显神通,想方设法搞到各个私立学校组织的掐尖招生考试,带着孩子参加各个私立学校组织的提前升学考试。
现在不行了,教育局严禁私立学校提前招生,现在实行私立学校摇号制,摇到的学生才可以去。去外地上私立学校今年更难,提前行动的已经把孩子户口迁过去,后面的需要买房租房投靠才能把孩子户口迁过去。
那摇不到号的怎么办?去哪里上初中?只能去片内对口的中学就读。图片里是主城区大部分小升初的对口中学,大家可以看看,看看您家孩子对口的是哪所中学!
#邯郸头条#
年年有你年年有为(五)
早餐前嚼一个石榴
大舅哥给的豆沬粉一致好评
料足味正家常便饭养人
九点半赶到褚庄
母亲从初二累的身体不适
在打针
医生文山讲起现在市里有房
在县城租房的原因
送出院门时一再说
老人年纪大了上门来
麻烦你了
新女婿拜年我这大爷
也得到磕头于是学接收模样
连说太好了
坐下来喝酒聊天
讲到父亲做木匠卖松木
一辈子几十年打拼忙碌
也谈起闯荡江湖还是北上广
中心城市与首都政治中心
区别还是很大的
勇敢是标配爱拼才会赢
吃肉喝汤香啊
天天年年有不妨剽悍
昨天,一个朋友把北京的房子卖了。
她不是要离开北京了,而是供不上月供了。
她是邯郸人,和老公在北京打拼,算是自由职业者,两口子很拼命。
他们错过了2015年开启的全国地产暴涨,那时候我和她一起来燕郊看房,他嫌燕郊太偏太远,而我是为了孩子上初中。
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上学还是一种奢望,像我这样的底层百姓,家乡没有靠山的北漂一族,只有自己想办法。
所以,我在2015年清明节(这个日子选的[灵光一闪])在燕郊定了两套两居室。当时两套都是按照首套计算,所以,两套一共付了50多个,这已经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而我这个朋友没有入手,继续北京租房工作,然后就是2015下半年开始的全国房价暴涨,我明显感觉到他的不开心。我所在燕郊的房子在短短两年时间从10000,涨到了三万多接近四万,然后就是腰斩。
我那个朋友也在北京房价盘整期间在2018年买了西红门的一个两居室,首付了300万,贷款接近200万,我从她脸上看到了扬眉吐气。
每月11000多的月供,但随着2020年的到来,他们的工作不确定性带来的弊端开始显现,收入不稳定和每月雷打不动的月供,让他们经历了痛苦。
昨天终于把在北京的房子卖掉了,算上装修以及前期买房的服务费,基本上算是平价出了。
我曾经劝她挺一挺,今年北京房产市场会有一波上涨行情。
但她说,太累了,每月的月供,家庭的开销,还有当初首付还借了一部分外债,压的她喘不过气来。
我是能够理解的,对于当下的市场,如果高杠杠买房是有风险的,最好首付自筹没有压力,手里还有一部分余钱能够应付不时之需,然后用你工资的1/3来付月供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买房也需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否则,有时真的有背着大山走路的压迫感。
看到银行的短信有时心里就会哆嗦。
2022年,一晃已经进入四月中旬,这时间真的太快,但我看周边包括我自己在内,今年的状况还没有什么起色。
所以,不要高杠杆,坚守活下去的理念。
慎重,理性。
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然后等风来。
有将近20天没有更新了,是不是因为头条越来越不好做,准备放弃了?很多朋友对我断更都抱有疑问,有留言的,也有私信的。
今天说明一下,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因为忙,搬家了,换了个城市,其中琐碎,消神耗力,最近这两天才刚刚缓过来,和头条好不好做没啥关系,因为虽然断更20天了,但每天收益还是有的,三五十,百八十,创作收益少了,但专栏的收益偶尔还可以。
在石家庄住了8年,因为一直没有买上自己的房子,所以没扎下根,开了几年店也因为不景气撤掉了,了无牵挂,所以最终回保定了,毕竟保定有自己的一个小窝,这两年钱不好挣,回到保定就不用再过到处租房,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从省会搬回到一个三线小城市,很多人表示不解,其实城市无论大小,舒不舒服冷暖自知,能再次决定回到保定,我想,可能是因为和保定的缘分还没尽吧!
我老家在石家庄周边一个县里的,我05年在石家庄工作了不到一年,然后就调到保定了,没多久认识了我老婆,就在保定买了房结了婚。
之后保定房子被规划拆了,再加上工作调动,就到邯郸居住了四五年,14年的时候,又举家来到石家庄,一直生活到现在。
前几年的时候动过在石家庄再买套房子的念头,刚好赶上了房价最高的时候,看了几套房子,算了算贷款和利息,一想到一个月几千的房贷,最终还是打了退堂鼓,犹豫之间又过了两年,好像突然什么都萧条了,买房的想法就更加淡了。
不过现在想来还算庆幸,虽然现在生活不易,但没有房贷压身,已经比不少人轻松了很多。
在保定被拆掉的房子历经了10年,终于交新房了,也幸好当年的草率决定,买了这套房子,才不至于到了中年居无定所,所以房子下来后就没有往外出租,装修了一番,放置了两年,于前几天又搬回来了,和保定这个不大的古城再续前缘。
自我感觉保定还是比较宜居的,生活节奏不快,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和人之间好打交道,也留着自己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在石家庄这些年,也没做成什么事儿,没什么基业留下,所以离开了也算不上什么遗憾。
又一个全新的开始,新换了环境,需要重新安置工作和生活,再加上这么远举家搬回来,所以这段比较忙,许久没有更新,这篇文章算是给关心我的粉丝一个交代,待生活入了正规,头条仍然是我们天天见面的地方。
#邯郸头条#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消息,小区商品房交房日期一拖再拖,工地上只有几个人装样磨洋工,市政府出面才确定了交房日期,也不知能不能按时交房。
近几年,感觉拖延交房,烂尾工程好像更多了,我一朋友本来买房给儿子结婚的,结果不交房,只好租房给儿子结婚,现在孙子都2岁了房子还没交,一提这事他就生气。不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窝心事呢?
作家徐锦川说,任何时候都不要买房。
他说他租着一个差不多1000平米,有竹林,宽敞明亮,接地气。他还租着个别墅,反正每月租房近2万元。
我算计一下,50年是600个月,120万元就可租50年房子,而120万扔进购买房产上,屁也不是,而且欠银行一屁股外债。
这思想认识,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