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区盛锦,盛泽,盛逸,这三个园的房子,本人不建议房主卖掉了,因为盛泽园附近已经建有地铁站房价已上涨,现在附近的中介德佑等门店正在疯狂收房,卖了就上当了原价90万现在对方价格就给60多万,我对这个回复的帖子的真实性承担任何后果[奸笑]
苏州吴江最出名的是盛泽还是同里?
盛泽90年代确实牛,第一家乡镇上有肯德基的,第一家有人行天桥的,第一家有公交车的。小汽车,摩托车遍地走,一到晚上比白天还热闹。
那个时候的同里对着盛泽只能仰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但现在不一样了,同里是5A级的景区,每年的推广宣传要花好多钱,中央台每年都要上几次,很多热播的电视剧和电影都在同里取景,双休节假日游客多得想走路快一点都不行。
时代变了,现在的盛泽不是以前了。最直观的,看看房价,同里比盛泽高出30%左右,中国千强镇排名同里也比盛泽高,而宜居环境,同里也要好出不少。现在的盛泽没以前那么出名了。

2021年9月 苏州有15个板块房价上涨,其中涨幅较高的有:吴江盛泽涨幅32%、吴中胥口涨幅14%、姑苏区护城河内涨幅12%、留园涨幅7%、吴江城北涨幅6%、相城阳澄湖涨幅5%
16个板块房价有不同程度下跌,跌幅较大的:唯亭降幅22%、何山降幅22%、越溪降幅16%。
另有少量板块缺数据,不列入涨跌。这张板块房价对比图表能清晰地反映出来。
网上的房市降价到底有多少真的?
首先声明:对本文所提及到的相关个人,企业,或资本没有恶意,不做价值观方面的评判。仅仅是为了讨论商业现象和商业逻辑的合理性。
近期一直在研究苏州分销项目明细,市区在售楼盘约300多家,(不含外区域县市)其中启动分销的项目近200家,因而分销明细应该能代表当前苏州市区真实的新房存量和价格水平。(明细以外的100家楼盘基本是量价平稳,比如园区板块;或是基本售罄的尾盘项目)

阐述下我对价格水平的总结:新房整体价格水平与上半年对比负增长不超5个点,个位数项目负增长点数5-10个点,负增长较大的项目以盛泽,阳澄湖镇,以及某南地产的几个项目为代表。(看得上的你还是买不起)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怼我了:天天喊的降价呢?75折的跳水盘呢?我的回复是:别天天抱着手机刷抖音,想验证就自己多出去实地论证。
首先阐明我的数据来源:分销合作明细;这是一份对内的行业表,表格内涉及到的房源和价格均为案场的真实动态数据,也是苏州4万经纪人导客动向的作战图。
接下来简单讲几个扰乱大家对价格形成偏差的烟雾弹。
Ø 抖音:不细说,只讲背后的运作逻辑。
1.地产抖音博流量=喊降价+教客户避坑+主观解读
1.地产抖音获利=博流量吸粉+筛选有需求客户+低价引导带看+成交结佣。

2.抖音是目前地产获客门槛最低,成本最低的渠道,因而大量的网红地产大V遍地而起。
换句话来讲:今天我要是在抖音里喊房价没降,肯定要被人投诉或者怼死。
Ø 买房APP:各种“倒挂”,“清退”,房东”忍痛割爱“
1.APP只是平台,信息发布者是4万多个在职的经纪人,行业内卷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2.APP是不向用户收取费用,收取的是经纪人的端口服务费,获客成本这里我不方便透露。(建议你往大了去猜)
4.钓鱼信息引来的客户线索咋办:挂羊头卖狗肉,有了客户线索才能变现。
换句话来讲:我不打出个让客户兴奋的房源标题,哪儿去获客啊?
Ø 道听途说:听朋友讲,听同事讲.....
1.一帮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讲出几个楼盘降价的消息,似乎体现不出我有钱。最后被问到怎么还不买房:降价了呀,再等等。

2.同上!
身边的亲戚和朋友每次买房前都找我,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买行不行?我知道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他们对市场的陌生和担忧,是他们押上了所有的积蓄和未来的30年。在那一刻我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会说:我不好讲,有必要就买,你们想清楚。在这10年职业生涯当中,我经历3次苏锡常区域的楼市波动,也从投后提资,策略大纲,营销方案到案场日常,全程经历了几个轮回。你问我明年某板块的推货策略和价格策略,我基本给你讲得清楚。但你问我明年大市价格走势,我只能两手一摊:继续看政策,不论是中央的一刀切政策,还是地方政府的局部调整或是银行的杠杆调整,都会瞬间让你啪啪打脸。政策似乎不跟你讲逻辑,也没征兆。你能预测你就是中国巴菲特了,还用得着那么多投行和基金干嘛?
在此,我想呼吁同行:闭眼买都能疯涨的地产风口已经过去,之前的15年,地产行业能赚快钱的都已经落地了,剩下来没赚到的就是赚不到了。平常心,理性地对待市场和客户。你的言论改变不了市场,但可能会错误地引导客户。虽然你不必为自己的言论承责,但请负责任地言论。
我想起了1月11日的《2021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一再追问,樊纲教授始终没有讲2022年房价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