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晚间时分,市场传来几条重要消息,分别如下:
1、消息一:2022年上海楼市经历了波浪型走势。2022年全年新房热度超过二手房,新旧成交比例高达1:1.8,为近十年来最高。二手房市场受新房供应等影响成交量触底,全年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五年最低。不过,自2022年底及2023年元旦后,购房者预期开始修复。新房冷热分化明显,有项目再现“千人摇号”。
个人观点:深圳楼市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面经历寒冬,成交量出现了大幅萎缩的情况。不过,上海的楼市好像还不错啊!从上海的数据来看,虽然二手房交易也有所下降,但降幅没有深圳这么明显啊。2023年元旦后,上海楼市又有所活跃了。有项目居然出现了“千人摇号”的情况。上海毕竟是上海!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比去年要好很多了!
2、消息二: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1月26日18时,2023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破70亿。《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

个人观点:今年以来的票房完全是报复性增长啊!特别是防疫措施优化以来的这段时间里面,票房就呈现增长态势了。春节以来的票房更加不用说了,春节档的票房已经达到了55亿元。这个成绩可能连电影方和电影院都没有想到能这么火爆!不过,也有个别电影火不起来。可能还是要跟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关。
3、消息三:陶氏化学宣布,将在全球裁员约2000个职位,将关闭部分资产,同时进一步评估陶氏的全球资产基础,特别是在欧洲。
个人观点:去年不少大公司出现了大裁员的现象。陶氏化学也算是一个大公司了。将在全球裁员约2000个职位,这个裁员规模还是较大的。要知道这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陶氏化学不仅裁员,还将关闭部分资产,这个情况表明公司也进入到相当困难的阶段了。华为此前也提到,将会暂停一些不赚钱的项目。从中也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复苏之路还需要一段时间。

今天没啥事,说说对房地产的思考。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很多相关方很乐观,认为今年房地产会快速的复苏,当然了,既得利益相关方都希望复苏,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很多人聊着聊着都准备弹冠相庆了。不过我确实不看好,也有很多疑虑。决定房地产繁荣或复苏的,大概有三个决定性因素:1、政策对买卖双方是否友好?!现在看来,某些方面恨不得赤脚上阵了,感叹买方的悲催,调控一次信一次,信一次上当一次。越调越涨,难道就没有尽头吗?有,经济规律必然存在,谁也逃不了。2、卖方库存是否可控?!现在看,现在的库存应该是非常少的。3、买方能否快速的消耗库存?!能吗?很多人认为能,所以很多认为:政策友好,库存少,买方愿意,房地产市场快速复苏是必然。不过我在想,房地产的买方也是这么认为的吗?我们来看看买方市场几个相关方:1、刚需与改善;2、炒房客。你们现在看看,买方有钱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悲观,不乐观。我是大帅,关注我,投资不迷路!

请大家注意,今天是2023年1月26号大年初五,现在是中午时间12:31分,刚得知三个消息,立即给所有人提个醒!请大家一起来看看
消息一、特斯拉Q4营收、利润双超预期 全年交付量增四成超130万辆。
解读:根据特斯拉四季度的披露数据来看,单季度创出了243亿美元的应收,同比上涨 超37%,远远高于市场的预期,这样亮眼数据下,特斯拉的各种看空言论不攻自破。最值得投资者兴奋的是特斯拉的交付数据,四季度的交付和生产都突破了40万的大关,全年的交付数量超130万量,同比增长了40%,如此程度的生产和交付足以证明特斯拉在新能源车领域依旧是霸主级的存在。随着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市场前景依旧是比较乐观的,特斯拉率先降价抢占市场,给国产能源车带来不小的压力,能源赛道的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可值得一提的是,激烈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是坏事,竞争不仅能带来能源车技术快速革新,带给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还能够享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消费者购车欲望增加了,销量也会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企业也会因此而带来积极影响。

消息二、春节楼市不打烊:部分楼盘推“0月供”计划 有客户打飞的到佛山买房。
解读:防控优化后的第一个春节,各种消费行业在快速回暖,如酒店旅游、餐饮、电影等多个行业都迎来火爆的春节档,消费数据在不断走高。在这个时候,地产也迎来了一个小阳春,返乡置业的人群数量也出现了一些升温,在之前售楼处都异常冷清,现在返乡人多了,不少楼盘也推出了促销互动,吸引了不少买家,最有甚者推出了0月供计划来吸引购房者的兴趣,春节假期的地产交易回暖,不仅代表着楼市的交易开始活跃起来,更多还能够提振相关从业的信心,加上现在地产各种利好举措在不断出台和的落地,地产行业的寒冬也即将过去,地产行业交易的活跃,购房者信心的恢复不仅是能够 促进地产行业走强,同样还能给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消息三、超级“开门红”!港股嗨了:暴涨400点 影视、汽车股飙升

解读:港股率先开市了,而且不出意外走出了一个超级开门红,直接暴涨400点,这种涨幅是假期情绪压制的集中释放。要知道在春节假期中,各项旅游消费数据一路向好,远超市场预期,这意味着消费复苏的预期在不断被加强,随之而来的就是提振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向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首个交易日便出现了投资者的亢奋交易情绪,尤其是影视行业,受益于假期的数据强势表现,开盘后影视迎来集中爆发,除了影视之外,中概科技股表现依旧亮眼,这样的强势表现,给A股后续开盘提供了参考方向,总而言之,港股的开门红对于投资者情绪是有积极提振的,在A股开盘前能够出现正面的积极上涨,会给A股开盘带来积极影响,让人期待!
中国经济恢复的“宝”要押在房地产业上吗?
疫后议论经济,大家都比较热切,规划发展,愿望迫切。其实,疫情期间,大家也在关切经济,可惜那时候条件不允许,经济学家也要保命保健康,顾不得许多,只得放一放、忍一忍。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病毒走了,大家都想甩开膀子,大干后疫情时代。

于是有人提出:中国老百姓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买房,中国的经济就恢复了。也有人提出: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这个想法是好,但这样的定位科学不科学是需要讨论的。
疫前我国房地产业的龙头企业许氏恒大集团已经爆出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事实上高负债已是我国房地产业的公开秘密,不管是小型房企,还是大型房企均如此。疫情期间出现的烂尾楼、问题楼盘,以及由此导致的业主断贷拒供,虽与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房地产企业本身存在的固有问题的暴露,由此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保交楼”的政策措施,动用各种资源“保交楼”,致使房地产企业的责任转移政府、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转驾政府,事实上政府不得不为房地产买单。就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来看,疫情期间出现的两个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大中型城市“法拍房”大量出现,二是二手房交易异常活跃,价格持续走低,此两种现象一方面是疫情期间居民收入下降所致,另一方面说明居民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不足、预期不高。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障碍,其在多大程度上拖累房地产业的增长发展,需要认真评估。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此论一出,舆论为之哗然,网民纷纷吐槽,让孟老措手不及,十分尴尬。
老百姓不认孟先生的理,不买孟老的帐,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名义存款数和实际存款数、银行的百姓存款数和百姓真实的存款有区别,另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三年来,老百姓的收入实际下降减少了,老百姓的购房愿望购房能力下降了,疫情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并不是随着疫情的结束就立马结束了的,它还存在延续的影响、滞后的影响。因此,此时提振房地产业、把房地产业继续定位为“支柱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恢复的法宝,现实不现实、可能不可能,需要审慎研究。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多年发展,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住房刚性需求已经不是房地产市场的主流,许多地区还出现了“去库存”、“去泡沫”的问题,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即房地产业由高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过度、由扩张型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这是业内业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城乡居民比较一致的观点。未来我国城镇化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相当高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病已经出现,城市化质量不高基础不牢的问题不仅考验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也直接制约着房地产业的发展。
推动房地产业的大发展不是不可能,但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需要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的巨量投入,以这样的政策引导必然导致房地产业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累积新问题,进一步加剧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金融风险的迅速积累,以政策代价、金融安全代价换取房地产市场的一时繁荣、高速增长,值当不值当,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需要统筹考虑。另一方面,推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购房消费,需要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的金融属性,继续走高房价的路线,放开房地产的炒作,这样的老路套路,社会已经反感、百姓早已厌恶,掏空六个钱包、三座大山等议论就是明证。

不顾房地产业发展的问题现实,逆势启动,强势推进,还会出现发展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究竟为谁服务的大问题。
房地产市场即使不提倡、政策不支持,依然还会发展,因此不如放开手脚,让其安静平稳的发展,使其回归本真保持属性,不要把中国经济的恢复的宝押到房地产上,不要把中国经济放到房地产这根支柱上,因为这根支柱已经开始松动了,况且,疫情结束之后,中国经济自然就会恢复,不需要特别焦虑、特别用心。稍安勿躁!
附:
有关我国房地产业的三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业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这是有关方面透露的截止2022年底的相关数据。
说明:房地产业已经深度地绑架了中国居民,深度地绑架了中国的银行体系,深度地绑架了中国地方政府,中国走上了一条低技术、内卷式发展的经济道路。如不加深度调整,今后房地产业的发展令人不寒而栗!

#对话肖磊#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处在一个政策和经济周期双叠加的环境当中,进入调整期的可能性较大,但房地产市场过于特殊,政府可以使用的手段有很多,比如放开限购,放松信贷等,很难说走向一个失控的下跌周期,我的建议是,如果担心房价上涨,而急于买房的投资者,请不要着急,房价一时半会涨不了;如果是准备投资的买房者,我建议要做好心里准备,投资房产未来需要承受很多成本,比如房价不涨的时间成本,比如交易的时候各类税费成本,以及持有环节房租难以偿还贷款利息带来的金融成本等。还有一些,是急需住房,但期望房价大跌的需求者,我建议还是赶紧买,因为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本,如果尽早的完善家庭需求,可能对工作等都有好处,没必要为了等待一个不确定性的下跌,而打乱整个职业和家庭规划。所以买房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情,很难从宏观的角度给出统一和标准化的建议,投资者可以留言具体说明情况来提问。

另外,昨天我看到一条重磅消息,字数很短,但威力可能比较大,意思是,国税总局答复政协提案,在推进房地产相关税收制度立法与改革过程中,统筹研究房地产交易环节与保有环节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这个消息比较比较重要,因为这是告诉市场,关于房地产交易和持有层面的税收研究与进展问题,可能也意味着所谓的房产税,已经为时不晚,至于以什么形式推出,还在统筹谋划当中。
关于房地产,网上众说纷纭,市民反映平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房地产仍然是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如何提高房地产含金量,把房地产发展推向新的水平。现在的房地产发展困难重重,房价不能涨又不能跌,走进了死胡洞。房子属性是居住,是用来住的,房子是衡量共同富裕重要标志。要发展房地产,必须改变经营模式。比如城镇上原居民住房困难,没有享受开发红利,原居民,人才,就业者,企业均可以提出申请,按现价20%买入,产权80%归开发者所有,该房产可以上市交易,房产证注明即可。农民工进城落户,家乡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收回折价补助落户者,改革开放成果让每个人均能享受,做到相对公平公正合理。
大力发展壮大私有制经济,有利于积极就业,有利于发展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有利于房地产的交易,有利于搞活经济。是一付繁荣市场搞活经济的灵丹妙药!
10月青岛二手房成绩单:交易4685套 环比降25.9%但同比小涨7.6%!
刚刚过去的“银十”,青岛二手房成交行情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态势。据青岛网上房地产数据统计,2020年10月青岛二手房成交4685套,环比9月下降25.9%,同比2019年10月上涨7.6%,成交二手房面积421381.3㎡!
相比新房的很多不确定性和价格,其实买个配套完善的二手房也许未尝不可!#青岛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