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内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即将到来”,真的假的,究竟是哪一年,2023年?2024年?2025年?
房地产做支柱,有点骑虎难下的意味。
【李骁《骁谈》:2023年楼市十大预测】#房地产# #房价#
我做房产30年,很少做预测,定位理论创始人阿尔里斯说,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只能把握开始的趋势,所以,对我所做的十大预测不必太过当真,也不作为投机建议,仅仅代表了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方式和关注点,如果到年底验证能过半数言中欣慰一笑就足矣!
下面我就长话短说不展开,只说结论,重要性也不分先后:
第一、房产税不会出台:2023年中国回归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想经济见效快,减税降负是主基调,再加上房产税出台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和两个时机,2023年不会出台。
第二、2023年市场表现,量价至少和2022年打平:也就说再差也不会比今年差,2022年商品房销售额13.33万亿元,销售面积约13.58亿平。
第三、救市政策会进一步放松: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各地共出台调控政策一千多条,其中重磅的有16条,和证监会5条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楼市90年代泡沫破灭后处在冰点状态7-8年,很多楼盘几个月卖不出一套房,上海救市政策零首付,契税减半还可以抵税,买房送户口等等,相比之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蜜月状态,就算不比90年代,现在比2010年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时期,目前的调控政策仍有大幅度的放松空间。
第四、棚改货币化2.0会出台:2015年去库存,棚改货币化政策让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轰轰烈烈的涨了一倍,让号称不可能完成的去库存任务在短短一两年内完成,买房得有钱,我们政策明确说支持首套,但很多人不是不买房而是没钱,所以2.0版的棚改政策大概率会出台。
第五、二套放松:首套明确支持,对应的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但是二套也应该合理支持,房地产的特性是,一头是消费属性一头是投资属性,否定任何一头都是走极端都是不科学的,投资属性不等于投机属性,并不违背房住不炒的定位。
第六、加大力度保交楼,烂尾楼和停贷潮将在2023年基本得到解决,这个问题我曾写过专文,目前烂尾楼和断供潮占比整个市场并不高,风险可控,也有多种手段可以化解。
第七、集中供地模式调整:集中供地的初衷是稳地价、稳房价调控楼市过热,现在要救市,显然就不合时宜了,所以调整是应该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了。
第八、LPR也就是贷款基础利率会继续下降
第九、减税降费:这点其实已经是确定的,近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连发两份文件,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加力的序幕已经拉开,悬念无非是减税降费的范围和规模。
第十、市场仍然是国资主力,国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民企以整固为主。
上面十条你有什么看法?
大家只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什么都清楚了,人类的居住消费需求,并不是单单一个房子的需求,主要的消费需求是资源消费,是“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生活品质”需求。大家把中国舆论大肆宣传的“炒”,看清楚了,绝大多数都是“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生活品质提高”的投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的时代,也就是你说的,从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百姓主要消费需求就是投资房地产,就是居住环境改善,居住品质提高的需求满足。所以,每个国家发展,都会经历“炒房时代”,只是被中国舆论妖魔化了,被一部分人先期投资房产受益“红了眼镜,坏了心情,搞错了问题本质”中国舆论应该为“投资炒房”正名的时候了,应该继续发展房地产,保障百姓“房地产”新增需求。
为什么发展离不开搞房地产
05:09现在的房地产已穷途未路,因为它把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几年就做绝了!‘
促使房价回到合理区间,才能留住人,老百姓在家乡能安居乐业,谁也不愿意到大城市里当世世代代的房奴去!一个小小的县城房价7.8千,收入3.4千元,真的是压力山大!所以不得不远走他乡!什么国际啊,金融啊,宏观啊,微观啊,长期啊,短期啊,都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托词而已!一句话,除了自然环境不适合居住以外,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做家乡居住生活的!即使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只是为了赚钱而已!养老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回到家乡的!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我们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分析框架,根据国际经验,过度金融化是风险之源,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是治本之策,频繁加息或金融过度收紧可能刺破泡沫。房地产是最坚硬的泡沫,应软着陆、防止硬着陆,用时间换空间,警惕并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泡沫,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为核心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中国经济和住宅投资已经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发展阶段特征。从长期看,尽管中国20-50岁主力置业人群比例在2013年达峰值,但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居民收入增长和家庭户均规模小型化、住房更新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中期看,区域分化明显,人口继续往大都市圈迁移,人地分离、供需错配问题仍严重。房地产泡沫具有十分明显的负作用:房价大涨恶化收入分配,增加了社会投机气氛并抑制企业创新积极性;房地产具有非生产性属性,过多信贷投向房地产将挤出实体经济投资;房价过高增加社会生产生活成本,容易引发产业空心化。当前应采取措施避免房价上涨脱离基本面的泡沫化趋势,同时防止过度收紧刺破泡沫,老成谋国是时间换空间,推动市场化的二次房改,可以考虑:以常住人口增量为核心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稳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推动土地财政转型;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丰富供应主体,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相信经过长短结合的措施,以及二次房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软着陆和长期健康发展。
只要城市还有步梯房丶平房丶旧房丶危房,房地产就要搞,房地产套的是有钱人,
房地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支柱产业,银行放款支持,降低利率,降低首付,放开限购……反正采取了除了降价以外的所有手段……
这恰恰从侧面说明了当地产的下行,房地产的不景气,假如一个行业蓬勃向上的时候,还用的着这些政策吗?下那么大的力度也说明房地产的重要性,毕竟每年多少万亿的收入……
大手笔花钱惯了,再节俭就难了……
2023年房地产能救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