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年,10 年没见过熊猫的英国人强行赠送给了中国五只麋鹿,想以此换来中国两只熊猫作为回礼,然而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随后不甘心的英国人为了熊猫竟然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事情...
在上个世纪冷战的大背景下,“熊猫外交”一度成为了外界观察中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标。而在“熊猫外交”的背后则是一部复杂曲折的中国外交史。
1941年宋美龄带着两只熊猫亲赴美国,在海上他们与偷袭珍珠港的日军舰队擦肩而过。就在她到达美国之后不久珍珠港事件爆发。
宋美龄当机立断马上在演讲中对日本大加批判,并以“同样是东亚国家,在中国给美国人民送来熊猫时,日本人却送给了你们炸弹!”一语成功引起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同情,从而为国民政府拉来了大笔的赞助。
而有了宋美龄的例子之后,我国就开始对通过珍稀动物尤其是熊猫来开展外交活动表现的相当重视。
在二战时期英国曾有一只传奇熊猫“明”,在德军疯狂轰炸伦敦期间这只大熊猫始终不为所动,每天吃好睡好,凭借着其良好的心态它一度被英国民众视为精神图腾。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公然在演讲中说道:“就连一只熊猫都能挺过去,我们勇敢的英国人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
而自从大熊猫“明”去世之后英国人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再次拥有一只大熊猫。
奈何二战之后作为西方国家的他们一直在国际上和中国不对付,所以英国政府也拉不下脸来主动向我们索要大熊猫。
而到了1954年之后已经10年没有见过熊猫的英国民众终于是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好点子,他们先是强行送给了中国五只麋鹿。接着本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开始眼巴巴的等着中国的回礼盲盒。
接着我们转身就送给了他们两只大鲵...
这让英国人倍感诧异,虽然这东西看上去也很可爱,但是我们想要的是熊猫啊。随即他们又强行送给了我们五只麋鹿。
这次我们送给了他们一对扬子鳄和两只鸳鸯...
见到这一招不好使之后,别的国家也就绝了交换的心思,而就在此时苏联老大哥也对熊猫起了心思。
当时我们就以赠送国礼的方式送给了他们两只大熊猫。这让苏联民众高兴不已,随即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开幕式上这两只熊猫作为特别嘉宾大放异彩。
然而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不久之后珍宝岛事件爆发我们和苏联彻底闹掰。
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态度美国迅速同我们搭上了关系,1971 年 7 月 9 日基辛格访华,迈出了中美交往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尼克松也准备秘密访华,但是这个消息刚一放出就在美国政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政客认为这是向中国服软的表现,他们坚决反对尼克松前往中国。
但尼克松明白中美之间的建立外交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政客之所以反对不过是因为面子问题而已。
可是如何能够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前往中国访问呢?此时基辛格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不如再搞一次“熊猫外交”。
而此时欧美等国也做出了想要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态度,这让尼克松瞬间抓住了把柄,随即他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称:“我们承担不起永远把中国留在各国大家庭之外的代价。”
同时基辛格也借坡下驴称中国将以赠送大熊猫为代价迎接尼克松访华。多方面的因素之下美国国会最终同意了尼克松的访华之旅。
然而尼克松和基辛格并没有放下心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到时候会不会送给他们大熊猫。不过话已经放出去了,尼克松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了中国。
无奈之下基辛格只得反复对中方代表人员进行暗示,甚至他还在访问途中无意间出示过一张尼克松的夫人帕特手持大熊猫玩偶的照片。
但当时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哪个方面去,随行人员只是惊叹于基辛格居然会随身携带自己上司老婆的单身照。根本没有注意到上面的照片。
就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周总理站了出来,在送别晚宴上周总理看着闷闷不乐的尼克松夫人转身拿了一盒熊猫牌香烟来到她面前问道:“喜欢么?”
帕特夫人当即礼貌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吸烟。”
周总理知道她会错了意思,随即又指了指烟盒上的熊猫说道:“我是指这个。你们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人民,北京动物园也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人民。”
听到这话帕特夫人瞬间喜出望外,随即她不顾礼仪的对着尼克松大喊道:“大熊猫!总理要送大熊猫给我们!”
1972 年 2 月 28 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这标志着中美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 年 4 月 16 日,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当天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前来观看,这一年也被称为熊猫年。
自此之后“熊猫外交”正式踏上了舞台,直到1982年为了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才正式停止了赠送熊猫至此“熊猫外交”正式结束。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