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房产调控政策(房产调控政策谁发布的)

限购真的没有必要了吗,全面取消楼市限购?

近日,马光远在某峰会上表示,限购政策已经没必要实施了,建议限购可以全部取消。

限购,顾名思义就是限制购买的资格和数量,是一种针对需求端限制的行政调控手段,房子作为大宗商品,所以限购是以家庭为单位。

而限购政策的出台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以2008年为节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2008年之前,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数量比较少。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全国房价负增长,为了刺激经济,我国于2008年11月推出了“四万亿”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从2009年开始迅速反弹,涨幅23.2%,达到17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而为了抑制楼市过热现象,国家开始频繁的使用政策调控手段来调控房价。

限购政策的提出就在这个阶段,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就房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向各机构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出了限购限贷政策。

而最早实施限购的城市是北京,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明确提出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首次提出的家庭购房套数“限购令”。

此后,深圳、厦门、上海、广州、天津、宁波、南京、杭州等49个城市相继推出限购政策。

其实,限购政策古已有之,宋朝就禁止京官在京购二套房,诏令说“现任京朝官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购置产业。”当时之所以会出台这样的诏令,一是为了限制兼并,二就是为了平衡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让老百姓有房可买。

明清两代,不许官员买房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化,朝廷禁止所有官员在工作所在地买房。

作为国土面积第三大国,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必须得调控。

中国经济持续若干年的高增长、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由此形成的公众认为房价长期将趋于上涨的预期等因素导致房价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上涨,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所以在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限购政策的出台有其合理性,限购在短期内强制降低了大城市购房需求量、成交量,进而遏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而且限购政策的出台限制了小城市的购买力流向大城市、加大城市间的差距。

但是,由于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居住是一种必需品,而房价长期来看是跟城市基本面、人口需求等根本因素相关,所以限购对长期内房价上涨几乎没有影响,只是通过限制这些长期因素减缓了房价上涨的速度,仅此而已。

时至今日,房地产迎来拐点,市场大环境早已不同往日,限购的存在已经意义不大,所以个人认为全面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但是,取消也要逐步进行,避免房价在短期内大幅波动。

房地产行业具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比如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目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出让土地的变得逐渐规范,开发商成本也逐渐提升,并且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变得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对于成本控制问题,需要改变以前的管理模式,从以前的粗放型管理而逐渐变为以后的精细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财务预算管理是当前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

关于房地产,前些年统一调门是调控,一堆数据证明已经送超实际住房需求,现在三年苦难过后,又说平凡人都去买房换房吧,现在是支柱,鼓励你们加油买,0首付都可以!真是个坑,而且这个坑填都填不满的坑!但我认为,如果是真实要住那买也可以,尽量全款买现房:但如果没有真实需求就没必要再买,没有投资价值!为什么呢1.老龄化高峰马上来临,大量房将空置。2.人口出生率太低十几二十年后没有充足购买人群。3,货款买房代价过高!就算增值也无法覆盖利息部分。4,看看东北房价行情,百分之九十以上城市没有上价格涨动能:!5,疫情过后,好好珍惜现在,好好过轻负债生活吧:!6,烂尾楼风险!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了,也“救”不了。

房地产市场太大,一旦“有利可图”就是天量财富,必然吸引无数个人和公司投入其中,不顾身家性命,这股洪流逢人杀人、逢佛杀佛,怎么遏抑?

同理,还是因为它太巨大,一旦“下行”,几万亿、几十万亿投下去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谁敢救?谁能救?

房地产革新

​循道人

曾经一度一年500多条房地产政策调控,​曾经越是加力打压房地产则越是反弹,曾经都以为房地产是保值增值的固定资产…。

而今,信心动摇了,购买欲望消退了,对房地产的认知、定位都发生变化了!不再是一张床一间房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可以啦!

​开发商的理念在革新,房地产产品在创新,市场需求已经千变万化,复制的、规模化的、高周转的通通都去死吧!

房子​必须保值增值,与移动中的房子汽车相反,没有折旧率也不接受使用后贬值。个性化的私人定制空间,社区共享的公区配套空间,高配的业主朋友圈…。都是新需求。

房地产,不再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支撑工具,也不再是金融机构的工具,更不是开发商的赚钱工具,而是,为社会为老百姓提升福利待遇的工具!

​社会与政府,都必须:重新定义房地产,重新定义房地产开发商,重新定义市场需求。不再是资本追求高周转的游击战,而是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的阵地战!人类不灭,房地产永存,只是产品及功能在更迭换代!

四年多的“房住不炒”,各部委的着力调控,中国经济正在努力摆脱房地产尾大不掉的影响。终于,中国房地产,迎来新生:2022年11月以来,国内从信贷、债权、股权三方面接连出台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政策,当前已成“三箭齐发”的格局。

“第一支箭”,即银行信贷对优质房企进行融资支持:约80家全国或地方性房企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累计授信额度超3万亿元。而“第二支箭”,即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今年5月以来,优质民企融资工具重新打开,龙湖集团、碧桂园、新城控股、美的置业等优质民企通过成立信用保护凭证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成功发债。

随着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等,地产救市“第三支箭”正式落地。

2023,中国房地产全新发展格局已经明显:坚持跑到现在而绝不躺平的企业,将获得信贷/股权/债券的全面奖赏,而在半路上因各种原因违约失信的那些企业将永远失去机会。

我打开碧桂园、龙湖等企业的最新报表看了看,颇为感慨:对现金流严格把控的企业,才是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譬如,碧桂园主动性不断降低借贷余额,公司最新的净负债率仅只有48%,连续多年维持在60%以下,继续稳定在民企最低区间。而集团可动用现金余额近1500亿元,现金短债比约2倍,可动用现金储备充足,短期偿债无忧,也是市场始终对这几家企业报以信心的重要原因。

碧桂园、龙湖等优质房企熬过冬天迎来春天的故事,完全可以写入任何一个商学院经典案例。

一图看懂|2021全国重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全览

中国的房地产不能硬着陆,而是要软着陆。要确保金融风险不出问题,让整个市场平稳落地。

目前看,调控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放松力度不够,还需要加大才行。沈阳做了一个大的示范,如果没有得到制止,其他的城市必然跟进。 ​​​

开发商还是不要再抱有放松调控的心态了,还是想办法积极回款自救吧——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8579/
1
上一篇呼和浩特鼓楼(呼和浩特鼓楼附近美食)
下一篇 即墨房产(即墨房产中介电话号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