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关于【民国年间奇闻趣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民国特别多
  • 2、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文人的奇闻轶事

1、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民国特别多

文/唐俑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素材源自《民国趣史》

01

总统府从东厂胡同迁到南海后,怪事不断发生。

怪事之一,就是经常发现守卫的士兵无缘无故昏倒在地,谁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正当人们又怕又疑之际,怪事再次发生:府中某夜某处灯火辉煌,亮如白昼,派人到那里一看,却啥也没有。

“显然是闹鬼了!”

府中人说:

并推测此鬼是袁世凯厉气未散,故意作祟,阳夏保卫战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系列战事之一)

牺牲的将士,在天之灵见政治黑暗、国家危机日益加重,在向总统诉说他们死得太冤。

总统府自由东厂胡同迁至南海后,常发现守卫兵士无故昏仆于地之情事。日前忽闻府中传说,某夜某处灯火辉煌,照耀俨如白昼。及遣人往视,则一无所有。于是府中人相传闹鬼,推测此鬼,非袁世凯厉气未散,有意作祟,即阳夏死义诸将士,在天之灵,见政治毫无进步,国家日现危机,将向总统诉其一死之冤也。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02

北京雍和宫有个惯例,就是阴历正月的最后一天,都要举办跳步札布活动。

跳步扎布系蒙古语,又译“跳步扎”,是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意思是“驱魔散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打鬼”、“跳鬼”、“撵鬼”。

跳布扎自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

民国成立后,雍和宫负责杂务的得木奇,以为上面不准搞了,就给蒙藏院

(掌管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直属国务院)

打报告,请求该活动照旧,蒙藏院照准。

北京雍和宫,向例于阴历正月晦日,有跳步札布之典(俗呼打鬼)。民国而后,该庙庶务得木奇,呈请蒙藏院届期依例举行,业经该院照准矣。

03

江西上饶信江中学,有一个姓徐的,一天晚上十一点钟左右,一个人呆在一间屋子里。

当时夜已深,学校其他人都进入了梦乡,忽然有个人用手指弹门,徐某问他有啥事,回答说借个火。

对方的声音,像徐某熟悉的一个学生,他就把门开了。

开了门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是他熟悉的那个学生,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白发老头。

徐某感觉不妙,严词诘问他是谁,想干什么,老头却不回答,只管手舞足蹈,长达数分钟。

忽然,徐某感觉自己被迷住了,眼看就要控制不了自己的意识,赶紧大声呼救。

老头仿佛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然后就不见了,徐某也吓倒在地。

后来他被学校的人发现,灌了一碗姜汤才醒过来。

那以后,徐某便像被施了魔法,整天懵懵懂懂,还时不时吐一口鲜血,回家三天就去了。

同月二十三日,一位姓郑的教员,坐在屋里看书。

二更快完时,忽然来了一只像乌鸦,但是尾巴很长的鸟,从窗棂飞入,站在灯前。

郑某定睛一看,看到该鸟一只眼睛在流泪,脖子像被砍了一刀,鲜血淋漓。

郑某用木尺去拨它,它也不动一下,以为它死了,天亮后便叫校工煮来吃了。

一直煮了半小时,以为煮熟了,便揭开盖子来看,谁知那只鸟,忽然从鼎中一飞而去。

然后,该教员也像徐某一样,从此郁郁成病。

乃同月二十三日,教员郑某,亦于二漏将残时,兀坐观书。忽有一似鸦而尾长之鸟,自窗棂入,兀立灯前。视之一目流露,颈部如被刀剌,鲜血淋漓。以木尺拨之,不动,至天曙,命校役将鸟付烹,历半小时之久。启鼎视之,鸟忽自鼎中一飞而去。该教员因此邑邑成病,与徐某相同。

03

北京王广福斜街凤楼茶室有个妓女,一天晚上接到一个长相怪异的客人。

该妓很是害怕,不敢靠近他,客人对她说,你怕啥子,咱们前世是夫妻,我特来看你。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一直到十一二点,该妓才不再害怕,并与客人有说有笑。

可是突然之间,只见客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眨眼工夫就不见了,仿佛空气般消失了。

该女子吓得尖叫一声,惊呼有鬼,茶室中人竞相冲进屋来。

凡是冲进来的人,看起来都有不寒而栗的样子。

再看女子,已是神经错乱,又哭又笑,如疯如癫了。

谈笑间,忽见该客颜色惨变,转瞬形影皆没。该妓大骇,惊呼有鬼。茶室中人奔入屋内者,皆有不寒而栗之像。该妓遂亦神经昏乱,或哭或语,如疯癫然。

04

上海浦东有个地方叫老白渡,那个地方有个人叫张金和,张金和开了个豆腐店。

豆腐店生意不错,几年下来,张老板有了不少积蓄。

一天上午,忽然从江北来了两千多难民,男女老少都有,那些人一窝蜂地拥到豆腐店门前求乞。

首先进到店里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妪,店主给了她一碗豆腐脑。

老妪边吃边打听店主叫啥名字,今年多大了,不停地纠缠店主说这说那,店主烦都烦死了,却无可奈何。

直到巡警到来,把那些人赶走,店主才得以解脱。

那些人被赶走后,店主清点箱箧,才知道很多东西已不翼而飞,共计丢失绸皮衣服三十多件,现大洋两百块,钞票二十五元,铜元十一千,还有值五百多两银子的金压发金戒指等等。

店主大吃一惊,赶紧到辖区警察局报案,一位姓孟的警佐,接到报案大为诧异,亲自前往现场勘查。

孟警佐从附近居民口中得知,那些人根本不是什么难民,而是江湖上所谓的“铁算盘”乔装的。

远近居民闻讯而来看稀奇,豆腐店门前又是人山人海,都说这是从来没遇到过的奇事。

事后检点箱箧,始知内储衣饰不翼而飞。计共失去绸皮衣服三十余件,现洋二百元,钞票二十五元,铜元十一千,金压发金戒等,约值五百余金之谱。当由店主投该管三区一分驻所报请饬缉,孟警佐据报,大为诧异。特亲自前往踏勘,以便设法踩缉。而该处附近居民,佥谓该难民等实为江湖上一种铁算盘者所侨装。以故远近往观者,人山人海,咸称奇事云。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05

厦门南新街有一个女子蚕业讲习所。

一天晚上,学生就寝后,讲习所院子里忽然响起淅淅沥沥的声音,像是下起了小雨,接着瓦砾纷飞,窗上玻璃,多处被瓦砾击碎。

全校学生都听到了这种声音,吓得把头埋进被窝里,不敢出声。

后来,一位胆大的女仆打开窗子,朝黑暗中大喊,只见院子里有两个人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边跑边投掷瓦石。

女仆大声问他们是什么人,回答说他们是鬼。

女仆这才有点害怕,急忙关了窗户,也不敢出声了。

那两个鬼闹了一个通宵,直到天亮才消停。

人们早上起来一看,院子里的瓦石,起码有几百斤。

不过据推测,那两个所谓的鬼,多半是两个无赖,想来打女生的主意,又无法得逞,便搞起了这种恶作剧。

可是他们所投的瓦石,厦门附近并没有,这就有点奇怪了。

厦门南新街女子蚕业讲习所。一日晚间学生就寝后,院内忽淅沥有声,已复瓦砾纷飞,窗上玻璃,为其击碎数处。全校学生埋首屏息,不敢出声,后有女仆开户大呼。于黑暗中见有二人在院内东西奔驰,争掷瓦石,大声诘之,自应为鬼。女仆惶恐退缩,喧扰竟夜,至曙始息。晨起视之,院内瓦石,有数百斤之多,殊咄咄怪事。据一班揣测,多谓系省内无赖,凯觎女生,故深夜入校,为此恶作剧。然闻其所掷者,济上附近并无此项瓦石,亦可怪也。

06

武昌有个吴戴氏,丈夫死得早,守了半辈子的节,一心抚养两个儿子。

长子叫家亮,次子叫家万,均已成家立业。

乡亲们觉得吴戴氏的节操还可以,呈请黎元洪大总统表其门闾,彰显她的功德。

忽然,吴戴氏得了病,医治无效,眼睁睁地等死。

一个姓刘的河南人说,他是阴间无常,能在阴间设法,可免她一死,家人便把他请来,为吴戴氏治病。

那时的吴戴氏,已经没气了,刘某装模作样地看了看说,吴戴氏已成为东门外东岳大帝之妻(武昌东门外有东岳庙一所,每年三月香火极盛),是他给她们两个做的媒。

刘某这番鬼话,吴戴氏两个儿子居然深信不疑,马上带领家人,到东岳庙去认亲,一时传为奇谈。

有河南人刘某,自称为阴无常,能于阴司设法,免其一死。家人为氏延至,刘云:“氏已为东门外东岳大帝之妻(武昌东门外向有东岳庙一所,每年三月香火极盛),系己为之执柯。氏子亮、万信之不疑,乃率同眷属赴岳庙认亲。一时传为奇谈。

07

厦门禾山下某乡黄某建了新屋,一前一后两进,护房两行。

黄某家里共有六七人,包括他和妻子、两个子女,以及女婢佣媪。

新屋建成后,一家人便移居后进,前进暂做厨房和婢媪的住处,牲畜也养在前进。

自从搬到这里,新家就怪事频出,夜里经常听到厅堂有多人行走的声音,夹杂着哭声和笑声。

那些声音响起的时候,婢媪在房里从门缝里偷窥,看到十多个男女,全都穿着古代的衣服,个个两尺来高,在地上或站或坐,或哭或歌,千奇百怪。

听到人声,那些人就一下子安静了,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婢媪又在白天看到一条两丈多长的大蛇,尾巴悬在梁上,头下垂,张口吐着信子,凶恶可怖。

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

屋主黄某请来术士镇压,却没有效果,后来竟发展到在晚上大烹大享,杀了他家的牲畜,弄来好酒,围坐在一起畅饮。

天亮后一检视,发现少了七只鸡鸭,毛和骨头,丢在庭院里满地都是。

第二天晚上,家里一头百多斤的猪,也被那些矮人杀来吃了,吃得仅剩一把骨头。

这样的房子,怎么继续住得下去呢?

黄某只好带着家人,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虽然允许他人借住,而且不收租金,可是听说那里发生的种种怪事后,哪里还有人敢去住!

近更于夜间大烹大享,将牲畜宰杀,围坐畅饮。天明检视,失去鸡鸭七头,其毛骨置诸庭院中,散布满地。次夜又失去毛猪一只,约重百余斤。猪肉吃尽,仅遗猪骨一把。不知为何怪。现屋主不堪其扰,挈眷移避他所,将该屋暂行锁闭。虽许借人居住,不收租金。然闻其种种怪异,无有敢过问者。

08

江苏武进有个骗子,自称刘仙师,设坛扶乩,生病之人争先恐后来找他看病。

可是他的药却不对症,经常听到吃死人的消息,尽管如此,来找他看病的,仍趋之若鹜。

后来在青龙桥,更荒诞的事情发生了——有人说经仙人指点,桥下的水可以治百病。

人们听说后,无论远的近的,都来桥下取水,摩肩接踵,排成了一条长龙。

有的人,甚至雇了舟船,成群结队而来。

几天后,忽然又有人说,仙人已经迁到北门外某大树乡一口井里去了,于是那些迷信之辈,又到那里去取仙水。

如此荒诞之事,地方官却采取放任主义的态度,不加阻拦,更不禁止,既可笑又可怜!

武进向有所谓刘仙师者,设坛扶乩,病者争向乞方。其因药不对症,误服致命者,时有所闻。而无知者,仍趋之若鹜。不谓日来在青龙桥,更有荒诞之事发生。谓有仙人指点,桥下之水,可以治百病。于是远近争取仙水者,踵趾相接。远道之人,多雇舟聚队而来,俨如天竺之香市矣。不数日,忽又传仙人已迁至北门外某大树乡之井中。于是一般迷信之辈,又群往彼地取仙水。地方官取放任主义,不加禁阻,可笑亦可怜也。

09

江西萍乡文景卿,原配去世几年后才续弦。

续弦没多久,原配就开始出现在他们的卧室,隐隐约约,不即不离,搞得继室无时无刻不处在惶恐当中。

往往两口子一醒来,就看到原配和他们睡在一起。

说来也怪,继室起初还有点害怕,时间一长就司空见惯了,不再害怕。

有人说,这是男女之间感情太好所致,也不知是不是这样。

往往夫妇两人熟睡醒来,则见元配亦在同寝。

久之司空见惯,畏惧之心,因之稍弛。其神形体态,虽俨然如在,然可望而不可即。至今日犹属如此,不能绝迹。说者谓此系夫妇男女之间,感情团结太甚之所致。然乎?否乎?

2、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文人的奇闻轶事

〈一〉梁实秋撰文批评谢冰心的《繁星》《春水》,不久后,梁实秋在赴美国的轮船上与冰心不期而遇。梁实秋问冰心:“您赴美国修习什么?”冰心答:“文学。 ”“您呢?”梁实秋:“文学批评。”

梁实秋

〈二〉1972年,大陆音信不通。在台湾的梁实秋误以为冰心已死,在报上撰文悼念冰心,当然了冰心还没死,而且她也看到了。这就尴尬了……后来梁实秋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现在我知道冰心未死,我很高兴,冰心既然看到了我写的悼念她的文章,她当然知道我也未死。这年头儿,彼此都知道都还活着,实在不易。

冰心

〈三〉相同的原因,梁实秋写过《忆沈从文》。幸好,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他没有马上发表,而是在等确切消息。果然沈从文未死,知道确切消息后,梁实秋才在七三年把这篇文章当做一件奇事发表。

沈从文

〈四〉沈从文和闻一多绝交的趣事民国十九到二十三年间(1930-1934),梁实秋和一些朋友在青岛大学共事。“青岛是个好地方,背山背海,冬暖夏凉,有整洁宽敞的市容,有东亚最佳的浴场,最宜于家居。唯一缺憾就是缺乏文化背景,情调稍显枯寂。故每逢周末则聚饮于酒楼,得放浪形骸之乐。”梁实秋言当时的杨振声、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孺,加上闻一多与梁实秋本人,号称“酒中八仙”。这八位大仙经常聚集喝酒,可谓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饮,30 斤一坛的花雕酒搬到桌前,罄之而后已。每日薄暮入席,深夜始散,自誉:“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恰巧这时,沈从文创作了小说《八骏图》,作品通过不同情节,揭示了“八骏”的道德观的虚伪性,颇具讽刺意味。小说一发表,就引起圈内几位人士的不快,闻一多看罢更是勃然大怒,对沈从文大为光火。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教授甲的房间里,有一部《凝雨集》,一部《五百家香艳诗》。大白麻布蚊帐里挂一幅半裸体的香烟广告美女画,窗台上放了一个红色保肾丸小瓶子,一个鱼肝油瓶子,一帖头疼膏。” 有好事者认为此段描写与刻画的人物就是闻一多,窗台上的保肾丸子,则寓意主人公性功能方面有些问题。后来更有好事者考证沈从文“把闻一多写成物理学家教授甲,说他是性生活并不如意的人,因为他娶的是乡下妻子”云云。闻一多大怒后与沈从文断交,形同陌路。直到1938年,闻一多领着战区师生跋涉到西南时,沈从文邀请闻一多和他的学生到自己家里,两人复归于好。

闻一多

〈五〉有一年中秋前后,徐志摩跑来找我(梁实秋),对我附耳说:“胡大哥请吃花酒,让我邀你去捧捧场,你能不能去?先去和尊夫人商量一下,要不准你去就算了。”我上楼去告诉季淑,季淑(夫人)笑嘻嘻地一口答应:“你去嘛,见识见识,喂,什么时候回来?”“当然是吃完饭就回来。”胡先生平时应酬能免俗,也偶尔叫条子侑酒,照例到了节期要去请一桌酒席。那位姑娘的名字是“抱月”,徐志摩说大概我们胡大哥喜欢那个月字是古月之月,否则想不出为什么相与了这位姑娘。我记得同席的还有唐腴胪和陆仲安,都是各中老手。

叫条子:招妓侑:在筵席旁助兴,劝人吃喝唐腴胪: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回国后,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机要秘书,深得宋子文的信任。陆仲安:名医

徐志摩

〈六〉这群酒鬼在青岛喝酒的时候,有一次闻一多还顾座上共八人,一时灵感,遂曰:“我们是酒中八仙!”闻一多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说的不错,然而闻一多一日薄醉,冷风一吹,昏倒在尿池旁。

〈七〉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抗日,青岛大学的学生可能觉得在青岛游行没什么用,跑到车站把火车给截了,一大波学生浩浩荡荡直接杀向南京。校务会议上,闻一多主张挥泪斩马谡,开除为首学生。等到学生们游行完了回来发现贴上了开除公告,便拿出了看家本领—游行示威打标语。要驱逐校长驱逐教授,有个条幅上写着:“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梁实秋认为,“不学无术”四个字加在闻一多身上,真是不可思议。学生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乌龟一个兔子,旁边写着“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很严肃地问梁实秋:“哪一个是我?”梁实秋回答:“任你选择。”l

梁启超

〈九〉徐志摩同陆小曼结婚,请他老师梁启超当证婚人。梁启超对这件事情很不爽,给徐志摩讲要我当证婚人也可以,但我要在证婚时痛责你一顿,徐志摩同意了。结婚那天,梁启超超常发挥,声色俱厉,引经据典骂得徐志摩抬不起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观礼的人也为之大窘。徐志摩只好走到前面,向老师认错,可怜兮兮地说:“请老师不要再讲下去了,顾全弟子一点面子吧 。”

〈十〉这个喜欢沈从文的都知道吧。

沈从文经徐志摩介绍,在中国公学教书。当时的校长是胡适。也就胡适才有这么大胆量任命一个小学毕业的人当大学教授。学生听说新锐作家沈从文要上课,就都来听课。沈从文进教室一看,黑压压的挤满了人,腼腆的沈从文一下就懵了,站在讲台上十分钟讲不出话,只是呆呆地望着学生。到底是作家,后来他急中生智,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终于,沈从文平复了点紧张心情,开始讲课。但他还是太紧张了,本来准备了一节课的东西十多分钟就讲完了。第一堂课当然是失败的。有人把这件事反映到校长胡适那儿。胡适的回答却十分有意思:“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胡适

〈十一〉郁达夫去北平玩住在梁实秋家,郁先生有一个爱好——喜欢嫖娼,尤其是嫖土娼。先生人生地不熟,就问梁实秋北平的四等妓院在什么地方。梁实秋赶忙表示不知道,结果郁达夫由梁实秋大哥的车夫带着去了四等妓院,兴尽而返。

郁达夫

〈十二〉文学青年沈从文初来北平,没几天就把钱花光了。实在没办法,他发扬文学青年的特长——写信,给四五个作家写信求援。其中只有郁达夫有回复,郁达夫看信后就到沈从文租住的小黑屋(储煤房改造)里去看他,看沈从文如此落魄,当即脱下自己围巾,拍拍雪花为沈从文围上。随后请沈从文吃了一顿,还给了沈从文五块钱。郁达夫一个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的月工资都只拿的到30多,加之郁抽烟喝酒,一个月只剩下十元左右,连棉裤都买不起,给沈从文五元实在是尽力了。后来沈从文经郁达夫介绍,结识了徐志摩。徐志摩很欣赏沈从文,把他引荐给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沈从文才在中国公学谋的一教席,后来沈任教青岛大学也是由徐志摩引荐。

〈十三〉在西南联大,日本飞机经常飞过,所以教授学生时不时就得跑警报。有一次跑警报,学生们搀着刘文典往防空洞跑。刘文典跑着跑着,想起陈寅恪身子骨弱,视力不好,恐有生命危险。便率领几个学生折返去救陈寅恪。找到陈寅恪了往城外跑的路上,学生执意要搀扶刘文典,刘文典不让,情急之下大喊:保护国粹要紧,保护国粹要紧。

刘文典

又有一次跑警报,刘文典在出城的人流里碰到沈从文,无名火起,骂道:“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

陈寅恪

〈十四〉朱自清写过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盛赞秦淮河上的船“雅丽过于他处而有奇异的吸引力”。梁实秋有一回游秦淮河,只见窄窄的河道,一汪发绿的死水,几条破旧的游艇。来都来了,他们勉强地冲着一艘游艇走去 ,只见船舱中走出一位衣履不整的老妪,带着一位浓妆艳抹俗不可耐的村姑出来迎客。吓得梁实秋一行人狼狈而逃。回来后梁实秋在一文中批评秦淮河物是人非风光不在,随便调侃朱自清——我不能不惊服佩弦先生的胃口之强了。

朱自清

本文关键词:民国趣事儿,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是什么,民国奇闻怪事,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有哪些,民国时期趣事。这就是关于《民国年间奇闻趣事,民国怪事9件:怪事年年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8001/
1
上一篇 缠足哪里流行,这些大秀缠足的年轻人
下一篇 不可以怕他起点小说,起点小说历代排行榜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