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贴在粟裕大将家客厅里的一副字,是粟裕大将所作的《七律•抒怀》。这是粟裕大将戎马几十年的真实写照,更表现出来他淡泊名利,忍辱负重,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格和情操。致敬,战神!
半世生涯戎马间,
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
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
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
乐将宏愿付青山。
今日轻吟陈毅元帅的《青松》一诗,突然顿悟,这首写于1960年冬雪夜以景抒情的诗,不正是为他的战友粟裕大将量身而作的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彼时正是1959年军委扩大会议对粟裕大将作出错误批判之后,而作为最了解粟裕大将无论人品、能力、功绩还是其他方方面面的亲密战友陈毅元帅,不论是在扩大会议期间,还是之后迫于形式,都身不由己的说过有违内心的话,不能直抒内心真正的想法,又无法向粟裕做什么解释,可想而知,做为心直口快的陈老总来说内心是怎样的压抑,而他恰恰就在1960年创作了这首诗,结合当时背景,绝不会是偶然而为,陈帅称之“高洁”,非粟莫属,而从正处于漩涡中心的粟裕的角度来看,看到这首诗时不会不懂其中的含义,可以想象,这首老战友的诗可以带给他多么大的温暖和安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一支万人规模的步骑军团,一日要吃掉多少粮食?
这个具体数据就在明朝大将戚继光其作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较清楚的数字。
明军一万人规模步骑兵力,仅米、面、豆料等人马主食,每日需消耗五万斤,即25吨。草料与菜疏等另算。
此数据见《练兵实纪,杂集卷六.辎重营解》。
明军野战出征,标准单兵携行干粮定量,为每人携三日份粮。
而例如蓟镇等边军,每遇敌军犯边时,往往要远出一二百里外边塞堡寨作战,
戚继光赴蓟镇前,武备已逐渐崩坏的明朝边军以往惯例是,
从无预先战斗后勤准备;每一接到警讯,总是战兵先紧急出动,然后再组织后勤粮队慢吞吞赶去支援。
而古代军队在敌情威胁下,步兵每日行军只四十里余,骑兵也不过百里,
实际古代打仗,军队在战时情况下一天行军的大量时间,要用来挖壕沟,伐木、立栅筑营,宿营。
这就叫“结硬寨、打死仗”之法,才为万全。否则稍一疏忽,就是全军覆没之危。
所以,《孙子兵法》有“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的警示。
这样,往往要拖迟一二日才能完成点验出仓,装车完毕、再出发的明军运粮队,只要行军途中稍微遇上些敌情袭扰等意外,就无法及时为前方战兵提供支援了。
由次使得明军每次出城作战,三日之后,粮尽,士兵饥肠辘辘,导至经常战败。
戚继光到任后,针对这一弊端,请奏朝廷,新设了三个辎重车营,
每个辎重营配备辎重大车八十辆,每车须挽骡八匹,车重二千斤,车上可载米面豆料棋炒等粮食12.5石。
待辎重车营编练成军后,戚继光曰:
“今每辎重车营可供一万人马三日之食,出门之日,各兵再自带干粮三二日,计虏出入,亦足用矣。故而师行常饱,而敌忾不销,全赖于此。”
如此,载粮12.5石的辎重车八十辆,共计载粮1000石。
据资料明制一石,折现代150斤,一千石就是15万斤,而这是可供一万人马的三天之食。
那么,明军一万人马的一天之食,就是5万斤。
【粟裕大将关于步兵实行四四制编组的基本设想】
作为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曾对我军的编制体制改革作过一些很有见地的设想。他对步兵单位提出的四四制编组设想便是一例。
基于长期的带兵打仗实践,粟裕认为:“军以下指挥员手中的步兵如果有4个单位,以2个单位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以1个单位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以一个单位作为预备队,指挥作战就比较灵活机动,也不必临时配属和加强,还可以减少层次,充实兵员”。
粟裕进一步举例说明:以步兵连编制来讲,如果每个连编有4个步兵排,全连可达到160人以上。这样的连队编组,打完第一仗,还可以连续打第二仗、第三仗。如果编制三个排,人数少,一旦战损较大,打后续战斗就有些困难。
粟裕还力主充实一线连队,适度精简机关。同时还提倡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第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
粟裕的很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议,便如他在战争年代的“斗胆直陈”一样,有的当时得到中央军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然而,受当时的环境和认知局限的制约,有的并没有得到采纳。#粟裕##斗胆直陈#
历史上对解放军五虎将(彭林刘徐粟)的指挥作战特点,已经总结的很到位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伟大。。
当时中央的第一人选是粟裕大将,可惜他病了卧床不起。彭老总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打了前期最没把握,最差装备,最为艰苦的战斗。给整个战争定了调子。
而我,最想知道的是,如果是粟裕大将指挥的话,根据粟裕大将指挥作战特点,战场是什么样子?能打成什么样子?是不是战役的时间地点和方向都不一样呢?向往啊,向所有的战神致敬[V5][V5][V5][V5]
#粟裕大将诗词#2
闷心斋(四言)
1926年夏会同家中
镇日读经,何堪国事?
终朝面壁,愧作须眉!
(见《粟裕大将—侗族人民的好儿子》283页)
1862年,日本维新派大将高杉晋作随使团来华考察访问,根据这次旅行,日本后来出版了《1862年“千岁丸”使团对中国的考察》、《幕府日本人的上海行游观感》、《千岁丸:日本锁国二百年后使清第一船》等书籍,记录他们对上海的观感。
当使团乘坐的“千岁丸”号驶入黄浦江时,高杉晋作等人震惊了,外滩沿着江岸迤逦而去的西洋建筑让他们觉得这个城市实在太发达了,使团里有几个去过美国的成员甚至认为上海比当时的纽约还繁华。
然而当他们登岸后,走出租界,进入华界时,又被深深震撼了,他们是这样描述所见景象的:“上海和市坊间通路无比脏脏,中小街尤是,垃圾粪便成堆,无插足之处,人们亦不清扫。”“上海市坊通路之污秽难以言说。小衢间径尤甚,尘粪堆积,无处插足,亦无人清扫。或曰,出市街即为旷野,荒草没路,唯棺椁纵横,或将死尸以草席包裹,四处乱扔。炎暑之时,臭气熏鼻。清国之乱象,由此可知。”
这张照片中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杉晋作等人的叙述,从照片中的建筑来看,那里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段,并非贫民窟之类,但街道上依然非常肮脏,走在街头的女孩掩鼻而过。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2021年2月呼和浩特200个楼盘房价数据:新城东河院子(别墅)32072元/㎡、大将作23192元/㎡,两楼盘房价最高领跑全市;#我要上头条# #呼和浩特头条#
瞎踢的王刚都能留下,就会傻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是手球就是回传,关键时刻掉链子。
直播吧记者谈国安合同情况:王刚留队基本没问题,入籍球员续约不乐观
开国元帅没有粟裕,因为毛主席秘密批准,粟裕作了大將之首!帅克品读历史的视频
帅克品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