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头条#
忽冷忽热爱感冒,刮风下雨怎知道……。
——辽宁曲艺大师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开篇。
笔者东施效颦也来一个——
忽冷忽热房地产,涨价跌价怎知道……。
放眼全国,青岛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
首先是宜居,依山傍海,气候宜人。
几乎国内外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评比,岛城放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
北上广都得望其项背。
因此,好多人尤其是东北三省,还有鲁西南、鲁西北的临沂、枣庄、菏泽、济宁、泰安、东营等地。
早已在青岛买好了“养老房”,等待退休后过来“养老送终”。
第二,岛城也是东北三省还有鲁西南、鲁西北的年轻人就业,除了北上广深等之外的第二选择目的地。
好多外地家长也掏空六个钱包,早早在岛城给孩子买了“婚房”。
第三,因为岛城属于二线强市,好多一线大城市里资金有限的投资客,在北上广深暂时买不起,又不想让资金闲置,趁旅游度假之际,在岛城外围新开发的地儿买了房。
比如即墨蓝色硅谷,比如,胶州上合,比如西海岸灵山湾,古镇口,交通商务区。
买了之后空置,坐等涨价,待贾而沽。
好多细心人夜晚开车游逛一圈后惊呼,岛城好多新区楼盘是“鬼城”。
其实,是个误觉。
房子早以“名花有主”,何来鬼城之说。
第四,都说距离产生美,看来一点没错。
这不,外地的都涌进来了。
本地的青年才俊却对老家嗤之以鼻。
一旦大学毕业,学成不归。
翅膀硬了,立马孔雀东南飞。
首选出国留学,其次北上广深,再次杭州,南京,武汉,……。
可怜老家的父母费劲巴力攒钱,在当地买了数套房子。
等待着自己孩子在哪里“落地”,然后就把岛城的房子卖掉凑合首付。
支援一线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一部分岛城家长被迫“营业”。
自从人口基本可以自由流动之后。
青岛这类二线一下城市既产生虹吸,又被一线城市虹吸。
“走了的”和“来了的”啥素质区别。
笔者不敢多说,太直白容易扎心。
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把岛城的房价推高,几乎整体翻了一翻。
买了房子的庆贺高呼万幸“上车”。
没买房子的垂胸顿足,后悔莫及。
不过,从此以后,都有了一个目标——奔着“买房”而去。
抢,抢,抢!
到2022年盛宴结束,开始萧条为止,岛城的房地产卖了多少房子?
这个属于大数据,老百姓不得而知。
肉眼可见的是,塔吊林立,遍地起高楼。
2023年,新年伊始,高层老调重谈: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住建部长呼吁,降低首套房首付,鼓励市民买房。
人民银行也发声,首套房利率下调。
地产专家也开始鼓噪,各种分析预判。
种种迹象表明,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又起波澜。
不过单论岛城的房价走势,笔者却觉得“太难了”!
如果涨价,估计这几年“套牢”的二手房会趁机抛售,逃逸。
而为了给自己孩子在外地买房的岛城土著,也会顺势抛售。
所以,涨价的后果反而对于一手房是个“挤兑”。
所以,对于岛城二手房,取消“五年限售”政策绝对是个“下下策”。
那么,跌价呢?
房价下跌,购房者预期没了,房地产商就不敢拿地。
依赖土地财政的岛城地方政府肯定受不了。
前几年,以城投为主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花费了海量的银子还需要“卖地填窟窿”。
所以,跌价也不行。
涨价不行,跌价也不中。
那咋办?
笔者判断,大概率会是“凉拌”。
慢慢“阴跌”,继续“抻”。
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好多城市都在陆续放开落户限制,开始“抢人”。
岛城却迟迟不见行动,很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