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8.7万亿,今年半年土地出让金才2万多亿,断崖式下跌。别忘了房地产收入可不仅仅是土地出让金,税收收入中有契税等五个税种与房地产相关,2021年这些税种合计2.1万亿,这还不算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等。按照黄奇帆的说法,全国税收当中35%来自于房地产。
在现有货币环境及房产调控背景下,股票资产的规模一定会持续增加,增量来自两部分,一是IPO常态化背景下新增股票的规模,二是存量股票的价格增长。货币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了,IPO增量是国家战略不会停歇,所有焦点都在存量价格这块。所以说科创板是国策,能不能猜到水流到哪里并把握机会,就看个人造化了……
房地产在很多地方都是支柱产业,而且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都比较重视。
有人说地方政府之所以重视房地产行业,是因为可以提高卖地的收入,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另外一半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我们国家现在有18个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中央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地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环境保护税和烟叶税等。
共享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等。
大家这下就可以看出来了,能够完全进入地方政府口袋的地方税基本都和房产、土地挂钩。
那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要房地产发展的好,那么不仅可以卖地多赚钱,地方税收也会水涨船高,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无非房地产业是税收大户,主渠道税种来源,回笼资金货币联合收割机,房产兴百业兴,带动百业赚大钱政策,房产城填化,倒逼年轻人奋斗打工卖工卖力,否则年轻人就莫想成家结婚生子。
如果有钱人再炒房,庄稼人就炒粮!你说行不?
#专家:两类城市或优先试点房地产税# 这个应该称之为房产税,并非是房地产税。一字之差,其实内容完全不同。中国的土地是公有制,并非私有制的土地所有制,所以是房产税,而不是房产加地产征税,这两个是具有本质的区别。
从中国目前的状态来讲,很多人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在房产的基础之上,以比较低的税率来征税,恰恰能够改变之前的地方土地财政,靠出卖土地转让金来挣钱的单一渠道,如此挣钱方式是不能长久,不能持久,就在于土地是有限的,但以房产作为征税的税种,可以更好的来扩大地方税务税收来源和财政来源,这个才是最为关键。当然,也有助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对稳定房价都能带来一定的好处。
沪港深三大股市,今天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现象:房地产股大跌。而且是前期比较抗跌的,被市场默认为“优秀房企”出现了大幅补跌。
是否真的如坊间传言那样,房地产税将重出江湖?
房地产税的确构成了中国楼市的一个重要变量。它会遏制富人过多买房,也可能加剧不动产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分化。
从稳定预期的角度看,这个变量越早点透明、变得可以预期,反而越好。所以我支持早点搞新一轮试点,让全国人民对未来房地产税如何征收,早点做到心中有数。
反过来,政府也可以早点搞明白,老百姓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政府在开征房地产税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以避免政策反复。
以我对其他地方房地产的了解,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轻徭薄税,避免影响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生育欲望,是开征房地产税的关键。
在美国,平均起来1套房子的房地产税,跟它的“水电费之和”不相上下;在中国香港,1套房子的房地产税(香港分为几个税种,加起来)跟这套房子的管理费差不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和地区,因为开征房地产税之后,房价趋势性下跌了。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的饭碗,是其长期收入的来源,没有一个政府会砸自己的金饭碗的。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没有必要担心房地产税。
#大家希望出空置税还是房产税#空置税是个别调节税,是分配模式的一种调整。房地产税,简称地产税,是普遍税,是财政税基在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市场靠卖地收入到存量市场靠所有地产供给财政的一种探索。就个人而言,肯定希望出空置税。房地产税来说,没有希望一说,谁希望税种越来越多呢?房地产税的法理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目前还未可知,而任何税种能否起到良性的作用,也是难以预料的。房地产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吗#
对于房地产税,这个感觉上会让房地产市场地动山摇的税种,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1.不管什么税收,民众能够接受得起才是实施的前提。
2.房地产税的目的,就是增加财政收益,不一定会抑制房价上涨,就如之前的房地产增值税一样,出台之前,人人惧怕,出台后,房价反而普遍上涨20%左右,刚好与税种持平。
3.房地产税收,收的是富人的税,出钱的是刚需,比如:租金,房价的上涨。总之,羊毛出在哪里我们最清楚。
4.房地产税的出台,一定会在最合适的时机出台,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风险,这个是前提。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税出台一定不会违背这个主题,即不会让房地产市场出现大涨大跌现象。
5.房地产市场依然是政策市场,既然是政策市场,就会有相应的政策保驾护航。
#房产税# 房地产税不等于房产税!
房地产税是推进房地产税费立法,
健全地方税收体系,丰富税种,
承接未来无地可卖时,有新的财政收入来源,
并不是为了降房价!
房地产税在上海和重庆都有试点,
五年数据,
上海房价上涨56%,重庆上涨49.3%
未来试点一定是那些不依靠土地财政的城市,比如深圳,广州等,
还有就是纯投资客的城市,比如,海南!
【房地产税暂缓,六部委发声挺楼市,楼市铁定反转】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提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的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随后,
银保监会提出: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试点改革的条件。
证监会强调: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
央行指出: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外汇局表示: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稳定市场预期。
房地产税问题
先谈谈大家最关心的房地产税问题。由于已经明确了“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试点改革的条件”,所以今年是不会公布试点方案和试点城市的。如果不公布试点,也就是明年也不会开征(因为新税种以财务年度计算更便利)。所以意味着至少今明两年房地产税的试点都不太可能出现。最最顺利的情况也要到2024年才会试征收。至于何时才会推进房地产税的试点和立法呢?目前完全判断不了。从去年下半年人大批准国务院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到今年,仅仅半年时间,剧情就出现了反转。理论最快的2024年距今还有2年时间,足够剧情多次反转了。需要强调的是,房地产税是长效政策,而楼市是反复波动的,所以房地产税的方案必须能够穿越市场波动周期。相信经过这次市场波动,管理层会对该税种给予更谨慎的态度。
楼市调整政策由打压全面转入扶持
3月16日一个下午的时间,六部委同时发声,采取联合行动,推出稳楼市政策。这架势,在房地产领域,已经好久没见了。过去一个月时间,已经有接近60个城市出台了各种地方性的稳楼市政策。而这次,是从中央层面发力的。至此,下一阶段的房地产政策,从上到下,全面统一了。
需要承认,过去一段时间,的确出现了对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估计不足,对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影响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以至于房地产的各种问题不断积累,不断加深加重。所以这次会议,管理层不但明确了下阶段的工作重点,而且还强调调:有关部门要 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积极出台地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而且要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正是管理层的坚决态度,于是也就引发了当天下午各部位争相表态的情况。
可以预期,接下来房地产恶劣的市场环境将得到较大改观。具体大致有几个方面:
1、 舆论引导全面转向。媒体会减少打击市场信心,打击房地产行业的各种负面报道与宣传……
2、 金融系统将给予房企融资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收并购融资,优质房企将获得较大额度的新增融资,以加快收并购部分。同时也会停止针对房企的抽贷、停贷、增加利息等操作。针对房贷也有望进一步放松。比如针对过严的贷款审查;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而央行层面很可能近期也会降低5年期以上LPR,放宽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3、 各地方可以更公开地发布楼市刺激性政策。之前很多城市都只是推出窗口指导政策,都不敢公开发布。有些城市公开发布了政策也出现“新政一日游”的情况,甚至被约谈的情况。未来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存在了。相反,将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稳楼市”政策的行列中。尤其是各种不合时宜的,矫枉过正的打击楼市政策,肯定将取消一批。
后市展望
预计未来一个月将进入政策密集期。各部位,各地方都将出台稳定房地产的相关政策。而各地楼市也会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出现复苏。整体上仍将呈现一线城市比二线快,二线比三四线强的态势。
需要提醒的是,政策出台并传导到市场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近期全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抗疫,房地产运作很难完全正常。预计我们能感受到的市场恢复,可能也要在“五一”前后这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