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宝山区盛桥镇,有家开在新村里的小饭店,生意好到客人吃饭需要预约。
许多食客特意从宝山吴淞月浦等地赶去。
我最近受朋友邀请,也去品尝了一下,发现果然是顾客盈门,菜品味道鲜美。
两个安徽人在沪生活了几十年,却一心钻研上海本帮菜。结果烧出来的菜让上海本地人也赞不绝口,确实不容易。
老板对我们说,他特别喜欢上海,所以十几岁时便来到了宝钢打工。
后来他看到吃本帮菜的人多,便离开了宝钢发展公司,在盛桥开了这爿店。
结果一炮打响,热情好客迎来了四方客。
他烹制的白斩鸡又嫩又鲜。
一道红烧青椒猪肝不带一点腥味。
红烧猪手也是酥香得几乎入口即化。
在这家店吃饭,价钱还特别便宜。
三四个人,点七八只菜,再加几瓶三得利啤酒,买单时不会超过三百元。
老板娘特别客气,一口绵软的上海话说的纯真,让人怀疑,她是不是假安徽人?
她说到了上海,就要努力融入这座城市。
她为了学上海话,化了许多心思。
如今发财后的她已经在上海购置了房产。
她说她的目标是:争取取得上海户口。
那天她悄悄地告诉我,她的女儿大学毕业以后找了个盛桥本地男朋友,目前离结婚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父辈们辛辛苦苦收藏的东西,
到了后代手里,会被妥善保存吗?
我估计大部分不会。
除了存单与房产证
除了古董与名人字画,
这些物件因为值钱会是热点,
其他的东西吗,我估计保存的人不会多。
原因不外有二:
第一,父辈与儿辈的兴趣爱好不一样。
父辈认为的珍品,儿辈会不感兴趣。
比如普通版本的书报杂志,
比如普通的邮票照片等纪念品。
只有兴趣爱好一致,才会继续收藏。
第二,受居住条件的限制。
有的小辈居住条件差,房子小,
难以安排房间来收纳父辈的遗物。
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父辈留下来的东西,
不管值钱还是不值钱,
能保存,则应该尽量保存,
因为这是对长辈的一种最好纪念。
我曾经就因为草率,
留下了至今仍后悔的遗憾。
父亲去年仙逝,
我负责整理他的遗物。
抽屉里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
但我只挑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其余的全装进了一只大纸袋。
到了父亲的祭日,
在香烛的烟雾缭绕中,
我把遗物全部投进了火堆,
烧给了九泉之下的父亲。
我当时没有细想,
现在慢慢回忆,
有点后悔了。
父亲是个老共产党员,
搞审计工作的他作风清廉,
一生中获得过很多荣誉。
在投火焚烧的遗物中,
有他的证书,照片,奖状。
其中一盒录像带是他生前最爱。
父亲退休之后,
每年都会接受电视台采访。
2019年时还参加了《我爱我的祖国》
大型电视节目录制。
他常常喜欢拿给小辈们观看,
並引以为豪。
说实话,我其实与父亲价值观不同。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
就像写文章一样,
如果不挣钱,
我就没法坚持。
我的头脑已经被铜臭污染。
但父亲不同,
他生活在他的精神世界里。
他资助过外地大学生,
每次什么地方有了大灾大难,
他都会积极捐款。
他只要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没有收益,哪怕是付出,
他也会坚持下去。
他留下的许多东西其实是宝藏,
可以改变我的认知,
让我有正确的价值观。
但我却轻易的一把火烧掉了。
这件事我真的很后悔,
但世界上哪里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