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乌鲁木齐房产网(乌鲁木齐房产网租房)

人民广场由来

乌鲁木齐市区中心的人民广场,东西长二百五十米,南北宽二百一十米,总面积为五万二千五百平方米。广场正门朝南,迎门正北面是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纪检委的办公大楼。人民广场既是群众集会的大会场,也是人们散步休息的公共场地。

现在的人民广场,是迪化昔日的荷花池。当年的荷花池和现在的人民广场,虽然形式和内容都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市区中心的公共游览场所。荷花池辟建之前,这里早有一湾泉湖。清朝文人纪晓岚在他所写的一首《乌鲁木齐杂诗》中说,当时的乌鲁木齐,是“半城高阜半城低,城里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处用,随心引取到花畦”。

由此可见,当时的乌鲁木齐不只有荷花池一处泉湖,还有许多清泉流水,灌溉田园。时隔几十年后,由左宗棠、刘锦棠所率领的湘军进驻新疆,屯垦戍边。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出玉关。”虽然这是对左宗棠个人的夸奖,但是遍布在天山南北的湖湘子弟,确实是每到之处,广栽“左公柳”,营造林带,绿化大地。他们在荷花池原址周围栽植的青柳、白杨,一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还丛茂成林。

一八八六年以后,新疆政局日益安定,前任巡抚刘锦棠在乌鲁木齐大兴土木,修衙署,建庙宇,辟街道,造房屋。在现时人民广场的东南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定王”庙、“两湖会馆”、“左文襄公祠”。同时,还把那里原有的一处泉湖,整形改造,修筑成椭圆形的荷花池,池周青石砌岸,池内 引种 荷花,并在池旁丛林地带,建修了一座壮观的八角亭和供游人休憩的长坊。

在清人游记和乌鲁木齐老人的传说中,有关荷花池的轶闻很多。据说,原来的泉湖面积很大,为加工整形,四周用煤炭围填,经过几年时间的运煤填方,才把湖面填砌成秀丽雅观的椭圆形。又说,在修筑荷花池的时候,从地下挖出“至德”时期(公元五八三年至五八六年)的残碑,碑上还有关于汉朝时期“金满”城的记载。汉朝时期的“金满”城在现在的吉木萨尔境内,乌鲁木齐属当时的“金满”管辖。

一八八七年以后,驻新疆湘军陆续解甲复员,参加地方建设,当时有三千多人在乌鲁木齐复员,其中一部分转移到现在的米泉县三道坝地区,开垦稻田。一部分留居城市,从事手工业生产。手工业生产者,围绕荷花池辟路建屋,开设作坊。广场南北正中因为直朝巡抚衙门,所以叫“抚正街”。由于这条街上的居民,大都开设缝纫店,所以俗称“衣铺街”;在广场东侧的一条街上,大都是小五金作坊,所以称作“铜铺街”,广场南侧的一条小巷,因为紧靠荷花池,所以称作“荷池巷”,广场西侧都是城市贫民居住,辛亥革命后,爬上新疆统治地位的杨增新,拆除了贫民住房,修建政府馆驿(类似现在的招待所),命名为:“留仕巷”。“留仕”是挽留官员的意思,因为杨增新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唯恐外省来新人员泄露他的机密,所以在临近督军衙门的地段,修建“留仕巷”。凡是上级委派来新供职人员、视察人员、过境人员,或者前来新疆投效人员,一律寄居“留仕巷”,严加监视、考察,并予利诱威胁,使之有来无去。凡是住过“留仕巷”的人员,大都落入杨增新的罗网。

围绕荷花池开辟了四条街道,这里原有的树木砍殆尽,所以曾经繁华一时的荷花池,变成了一潭死水。一九三三年以后,又成了市内垃圾场,很快就被填平。荷花池虽然填没了,但是荷花池原址周围的工商业却日益发展。当时有个名叫吴志修的湖北人,在“衣铺街”修起一座面积三十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开设“良友”相馆。一天,盛世才在他的住宅楼台上望,发现对面修起了一座小楼,他马上产生了疑心,好象有人从那座小楼的窗孔里向他开枪射击,于是派出武装卫队查封了相馆,借口“防空需要”,把小楼拆除了。盛世才拆除了小楼,还感到周围的居民会威胁他的安全,便在一九四四年采取断然措施,进行坚壁清野,很快就把荷花池周围四条街道上的房屋拆除干净。从此,繁华了一百多年的“辕门”地区,变成了冷落空荡的旷场。盛世才在昼夜加固他所在公署围墙的同时,还在旷场周围修起了砖墙木栅,严禁群众进入。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乌鲁木齐的各族人民浩浩荡荡地进入广场禁区,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群众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新疆和平解放。此后,人民政府对这个禁区下令开放,并正式命名为人民广场。

减免个体工商户承租2022年乌鲁木齐市国有企业房屋6个月租金政策,为群众着想。

#乌市公积金提取新政分担买房压力#新政策很好,唯一可惜的就是前年买了房子享受不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7015/
1
上一篇忘忧草儿姐姐:三亚警方通报“有人打砸群众车辆”
下一篇 无锡阳光100国际新城(阳光一百国际新城)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