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谓语城(谓语城租房)

【每日诗词•079】

西江月•秋收起义

近现代•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背景】1927年8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此时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赏析】《西江月·秋收起义》高度概括了秋收起义的情况,揭示了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抒发了对工农革命武装的赞扬之情。

上阕,写秋收起义的行动。分两层:

第一层:“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十分通俗地写出起义军的名称和旗帜,明白晓畅地反映了这支工农革命军起义的声势浩荡的场面。

第二层:“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写出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和路线。“不停留”传神地写出了军情紧急,士气激昂,兵贵神速,力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暴动。用“匡庐”、“潇湘”这两处当地的名山名水代指地名,更富有诗情画意。一个“直”字体现了工农革命军坚决的态度,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下阕,写起义的根本原因和声势。分两层:

第一层:“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揭示出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重重”,反映压迫之深;“个个”,强调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普遍性。

第二层:“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写出了起义的时间和声势。“秋收时节”,交代了季节,含有9月9日重阳节之意。“暮云愁”写出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氛围。用一个“愁”字作谓语,加以拟人化,突现了氛围的凝重、激越和悲壮。饱受痛苦的农民和工人实在忍受不住了,怀着数千年做牛做马的旧恨和对蒋介石、汪精卫大屠杀的新仇,必然产生“霹雳一声暴动”的结果。“霹雳一声”承“暮云愁”而来,黑密的阴云,饱含着雨滴,必然要产生巨大的雷鸣,这就是暴风雨的前奏曲。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明白晓畅、平中见奇。词句人人皆懂,十分通俗,很符合工农战士的口吻,但“平”中见“奇”,词句越读越有滋味;另外采用了口语化的典故。“同仇”来源于《诗经》:“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霹雳”来源于《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这样,少孺皆懂,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6608/
1
上一篇成都写字间出租(成都市写字楼出租信息)
下一篇 半岛城邦花园(半岛城邦花园二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