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虽然近期楼市气氛有回暖迹象,但由于美国加息周期未完,楼市短期仍可能有压力。经过政府检视,未见香港楼市有大跌风险,认为只要短期调整不影响社会稳定及金融安全就无大问题,应让市场自行调节。
香港楼市已经跌了接近2年。经过1997年金融风暴暴跌之后,在2003年-2018年期间,除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走出了一场持续了15年的牛市,于2018,2019年触顶,2020年高位震荡,而后于2021年中进入了新一轮下跌,目前已经跌破长期上升趋势,进入了下降通道。#住建部:对购买首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房地产##广州##深圳买房#
【香港楼市元旦三天假期成交明显增加】政府放宽防疫措施,而且即将与内地恢复通关,憧憬有助带动交投和楼价,不少人率先入市,支持过去周末除夕和元旦,主要地产代理在十大屋苑录得的二手成交,由10多宗,大增至20宗以上,个别更录得近30宗,是九个月以来最多。连同元旦翌日的三天假期,部分代理录得的成交超过30宗,是12年来同期最多。
代理认为近期业主只要接受楼价较高位低一成半至两成,就获得承接,形容楼市“小阳春”已成形,楼价短期内有望见底。
评:为什么说香港楼市呢?一是因为深圳楼市已经没有了风向标意义。二是香港楼价也跌了近20%,但在疫情防控管控后大概半年,开始了比较明显的回升(成交量)。这个复苏酝酿的时间,可能可以成为国内大城市的一个参考。
想让楼市真正复苏,就必须恢复房产投资价值,因为住房刚需只会越来越少,因为人口未来肯定是不断减少的。不过房产成为投资品肯定是把双刃剑,就像香港和新加坡对比一样,新加坡确实住房更加平均。但是我们大陆土地毕竟比新加坡香港宽裕很多,未来人口减少,四五线城市和农村人口密度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这些地区如果不恢复房产投资属性,根本就越来越少人购买了,三四五线城市财政肯定越来越困难,就和美国底特律一样被边缘化了。只有恢复三四五线城市房产投资属性,让富人中产在三四五线城市购买度假养老房,才能保住房价。但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应该房住不炒,居住属性为主。
李嘉诚俄乌战争后加速逃离英国,豪掷近144亿港币再次抄底香港房地产,人民日报说对了。
此人虽有争议,但绝对是商业高手,谁能有他的财商,香港通关,房地产确实会好起来了,咱们还是需要房地产作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离开了房地产,各行各业都落寞。#财经新势力新春季##一个令你心动的瞬间#
准备去香港买楼的注意啦,看看香港地产界的预测吧!业界一致看好2023年楼市将止跌回升,认为随着正常通关后,楼价在首季有望止跌回稳,全年将回升5%至10%。
重磅消息:香港终于通关了,1月8号香港到深圳的口岸第一波开放,预计名额5万左右!
被隔离了三年的香港人,将迎来深圳的楼市小春天
【小债早报】
1、融创房地产停牌债券展期议案均获通过,“PR融创01”等自1月6日起复牌;“20融创02”自1月11日起复牌并按特定债券规则转让
2、恒大香港湾仔大楼未流标,仍有成交可能
3、复星国际出售四家目标公司股权,交易代价合计67亿元
4、穆迪下调时代中国控股企业家族评级至“Ca”,展望“负面”
5、佳源国际清盘呈请聆讯进一步延期至3月1日
【香港楼价短期已见顶? 花旗银行调查显示仅4%市民认为现在是置业好时机】
花旗银行11月11日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香港市民对楼市上升持观望态度,仅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是置业好时机,回落至2019年疫情前的数值。
花旗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未来一年楼价将会上升的受访者从第二季度的54%回落至38%。但从2021年全年来看,平均42%的受访者看升楼价,仍多于去年的23%。
更多内容请见:香港楼价短期已见顶? 花旗银行调查显示仅4%市民认为现在是置业好时机 - 21财经
【香港楼市】四大发展商股价跌约一成 路透:香港主要地产商被要求解决房屋短缺问题
中港楼价高企问题持续,路透社上周五报道,随北京加强对香港的控制,中央已对香港主要地产商提出新任务,要求他们将资源和影响力用于支持北京的利益,并帮助解决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的房屋短缺问题。本港地产股周一急跌,长实 (01113) 、新地 (00016) 、新世界 (00017) 齐跌逾8%、恒地 (00012) 跌11%。
报道引述三位主要地产商及一位熟悉相关会谈的香港政府顾问指,在今年的闭门会议上,中国官员传达了有关信息,指北京正在采取更广泛的努力,使香港遵守国家安全法,而且更加「爱国」。报道引述一位接近内地官员的消息人士指,地产商被告知「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高楼价是社会运动的根源
长期以来,本港地产商在香港的混合政治制度下发挥了超强力量,帮助选择领导人,影响政府政策,并从土地拍卖制度中获益,有关制度令供应保持紧张,楼价也位处全球最高之列。长实、恒地、新地及新世界四大开发商的庞大业务将其影响力进一步延伸到其他社会领域。
不过,报道指,对香港大型发展商来说,将是一个重大转变。报道指,一些中国官员和官媒责怪香港地产大亨们未能阻止2019年的社会运动,认为高楼价是这些社会抗议活动的根源。
胡应湘:北京说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合和控股大股东胡应湘表示,「北京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做,只是说你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中央虽然有耐性,但同时会给你压力。
前香港特首、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由于地产大亨与香港的经济和政治关系非常密切,北京很难将他们完全排除在外,他们是香港政治经济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谨慎。
新地表示,对香港的未来有信心,并将继续在香港和内地城市投资。恒地和新世界对报道不予评论,长实及李嘉诚均没有回应评论请求。(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