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一家本地房企暴雷,资产4个多亿,负债却高达10个多亿,已经是资不抵债!如今申请破产重组,但在房地产下行压力这么大的行情下,还能挽救吗?
贵州安顺钢固迏房地产自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最后走向资不抵债。
#安顺头条#关于中华西路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 (19号地块)回迁安置商铺交房公告
中华西路二期(龙井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被征收户:
按照安顺开发区中华西路棚户区改造二期(龙井)指挥部及相关部门的安排,用于回迁安置的中华西路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19号地块)上的1、2、3、4、5、6、9栋商铺已建设完工,并达到交房条件,请选择回迁在以上栋号的回迁户即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携带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及相关身份户籍证件到安顺鑫明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办理商铺结算及回迁安置手续,逾期未办理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后果由征收户自行承担。
请各位征收户相互转告为谢!
贵州金石集团和贵州禾惠基金会启动“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计划,凡参加高考并被录取的安顺、毕节、贵阳、贵安新区的贫困学子,每人每年可得3000-5000元资助。
具体资助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子女、近三年脱贫的家庭子女、因灾致贫的家庭子女和因大病返贫的家庭子女,残疾、单亲、低保等家庭子女。
近几年来,金石集团、禾惠积极帮助资助农村、城镇老弱病残和弱势群体,坚持做公益,参与扶贫工作,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1000余名需要资助的学龄儿童、青少年提供帮助。#金石集团##王美焰##公益##助学#
2010年,华为基地周边开始建新城,又有部下向任正非建议:“随便要点儿地盖盖房子,就能轻松赚取100亿。”任正非一听,拍桌子吼道:“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件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从此,再也没人敢跟他提房地产。
任正非为什么不允许华为碰房地产呢?因为他说,挣完了大钱,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
华为创办30多年来,看似有无数次机会:做房地产可以发财,任正非不做;做互联网也可以发财,但任正非也不做;做资本运作还可以发财,但任正非还是不做。
任正非从不为那些诱惑所动:“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30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或许,正是因为任正非始终坚守“只做通信”,心无旁骛,“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个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企业家搏杀奋斗,他和他缔造的华为一样,沉稳低调,历经沉浮坎坷,却始终披荆斩棘。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安顺的一户普通人家,兄妹七人家庭贫困,饥一顿饱一顿。高中毕业时,任正非才第一次吃到了白面馒头,那一次,他分到了半个馒头,舍不得吃就塞在口袋里,每顿饭咬上一口,整整吃了两天。
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任正非在父母的熏陶下自学计算机、数字技术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之后参军转业就职于国企,可是,44岁的任正非却走进了人生最低谷,他带着年迈的父母,领着六个弟弟妹妹住在深圳的窝棚里。
迷茫、挫败、失落、无助,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任正非半年的时间里天天做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累了就睡一会儿,醒了继续干。
就这样一个十足的中年失败者,走投无路之下凑两万元于1987年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在给公司取名的时候,他看到了墙上的标语:心系中华有所作为。他心头一热,当即取名:华为。
历经30多年的砥砺前行,华为即使在美帝与盟友发疯似的围堵“绞杀”之下,2021年营收依然达到了6368亿,而且华为的营收大部分赚的都是外国人的钱。
任正非在自己的传记《任正非传》这本书中这样说到:我的一生当中处处都是逆境,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任正非传》这本书的作者,跟踪研究华为近十年,多次深采访任正非,五年来调阅华为近百万字的绝密资料。本书以时代背景巨变下任正非的命运和意志为切入点,客观理性讲述、逐层分析、细节完备、内容翔实,是了解任正非和华为的不可不读之作。
《任正非传》这本书从源头带你解密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成长与浴火重生,从任正非的出身、求学、工作及初期创业经历讲起,回顾了其带领华为,由初创到经历磨难,一步步大战壮大的过程,并总结其在经营管理中的战略战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才机制、领导艺术、创新精神、事业情怀等方面的做法和智慧,让你深入了解华为做大做强的奥秘,以及领略学习任正非的强大人格魅力。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想了解任正非的一生商海沉浮、人生曲折,又或者想了解任正非如何将怎样带领华为破局走向崛起,请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收藏阅读。
任正非传:中华有为
中国著名的企业家:
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芜湖人。
杨元庆:联想董事长,安徽合肥人。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无为县人。
王健林:万达董事长,四川苍溪县人。
任正非:华为董事长,贵州安顺人。
王石:万科A创始人,安徽金寨人。
从每年中国500强里面的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企业家数量非常多,几乎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冲入500强榜单之中。在这些企业当中,有做房地产的,有做家电的,也有做科技的,有汽车的,几乎各行各业都有涉及。
就比如董明珠,国内做家电生意的民营企业,董明珠可以说明中国女性企业家里面的模范代表,对于格力而言,董明珠是一个非常合格且严格的老板,对于消费者而言,董明珠是一个非常体贴老百姓的一个企业家。从事业方面来讲,董明珠绝对算是中国企业家里面的佼佼者。
再比如王健林,王健林也是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曾经的王健林是一个军人,有过文稳定的铁饭碗,不过王健林一直都很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也是在一次机缘巧合指下,王健林结识到了房地产,并找到了一生中最能施展自己才能的事业。王健林曾经做过很多次预言,几乎每一次都顺利实现,创办万达以后,王健林的事业更是顺风顺水,一路直上,甚至还拿到过中国首富的榜位。但人无完人,王健林作为一个眼光长远的企业家,也有过失策的时候。
10年前,王健林曾发表过一段讲话:“未来是属于实体的,十年内电商的份额不可能超过50%。”结果没想到,10年后,淘宝养活了一大批人,阿里巴巴又搞了一个主攻下沉市场的淘宝特价版,诞生才7个多月,就拥有了过亿的活跃用户数,而且也带活了实业的大批中小工厂,如今再看新兴的淘宝特价版,想必,结果已经很显然了。
除了王健林之外,任正非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者,任正非最出色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就是他身上的爱国精神,一个就是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面对国外势力的打压,年迈的任正非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带领华为人据理力争,远赴各大高校征寻人才,与此同时,他对事业的执着精神也十分让人敬佩,为了不让国外卡脖子,任正非无时无刻不再思考解决办法,最近将余承东任命为华为云负责人,也是希望余承东能够在华为云技术上取得突破,因为如果能打通这块业务,华为将不再受制于芯片的困扰,就可以直接绕开芯片,实现云手机,这种方式比研发光刻机来的更容易,也符合未来的趋势,如果把握住,那么这将成为华为转型的契机!#我要上头条# #董明珠#
【案例248---卢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以能承包工程,同时虚构合同、伪造支票、假冒身份等方式骗取资金,诈骗金额31万,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2021)黔0402刑初470号】
公诉机关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卢某某,男,2021年4月28日因涉嫌犯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同年6月4日被逮捕。羁押于安顺市第二看守所,现因病在安顺市西秀区康复中心治疗。
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20年9月份,被害人陈某1经朋友介绍认识被告人卢国龙。2020年10月份,被告人得知被害人陈某1从事土方石承包工作,遂谎称其认识安顺市市长及浙江、昆明等地房地产、酒店公司高管,能够介绍陈某1在安顺、浙江、昆明等地承包土方石工程,同时以虚构合同、伪造支票、假冒身份等各种方式,向被害人陈某1骗取现金。
2021年3月份,被害人陈某2经其表哥陈某1介绍认识卢某某,此后卢某某继续编造谎言、假冒身份,向被害人陈某2、陈某1二人骗取现金。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被告人卢某某从被害人陈某1处骗取的现金共计人民币278735元,从被害人陈某2处骗取的现金共计人民币32700元。
2021年4月27日,被害人陈某1、陈某2将被告人卢某某扭送至XX机关报案。
为证实上述指控,公诉机关当庭宣读、出示了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辨认笔录及照片等证据。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卢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两名被害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因被告人卢某某具有诈骗二名被害人,诈骗金额合计人民币,数额巨大,故建议判处被告人卢国龙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
被告人卢某某对指控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没有异议且签字具结,在开庭审理过程中亦无异议。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是被告人当庭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建议对其从轻处罚。
本院认为,被告人卢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两名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为人民币311435元,属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卢某某犯合同诈骗罪的罪名成立,本院予以确认。
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当庭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建议对其从轻处罚的辩护意见成立,本院予以采纳。被告人卢某某当庭认罪且自愿认罪认罚,可酌情对其从轻处罚。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适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六十四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卢某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后人与遗产,原来都藏在贵州深山之中
关于沈万三,在民间多有他的故事传说,从白手起家到后来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又因为过度张扬而被朱元璋判处流放,乐极生悲,就连他当时数以万计的资产也不知去向,他的一生是极具戏剧性的,也在牵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
沈万三的兴家史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人。世人皆称他为“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据传说,沈万三儿时便跟随父亲来到了周庄,在这里他们以“农民”的身份辛苦劳作,后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他的贵人陆道源。
陆道源在元末也算是个富商,积攒了万贯家财,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善人,经常在寺庙捐助香火钱。有一天,陆道源在街上遇到了正在卖鱼的沈万三,让他第二天拿一筐鱼送到他府上。
但是沈万三的父亲一直反对他经商卖鱼,而是希望他能够走科举之路,考取功名,兴盛家族,于是便在那天晚上将沈万三困在房中。
过了几天,沈万三才得到机会偷偷溜出去给陆道源送鱼,并且分文不取,以弥补这些天对陆道源的损失。
陆道源听后十分感动,就将自己的经商之道悉数传给了沈万三。沈万三凭借着陆道源的经商之道,学会了投资当时的房地产和海外贸易。
当时的周庄靠近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有绝佳的水路条件,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便利,开通了当时高丽等多个国家的物流和贸易。就这样,沈万三慢慢成为了名震一时的“财神爷”。
明朝首富有多富
关于沈万三这位“财神爷”,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他的传说,最有名的便是他的聚宝盆。
世人都说沈万三的发家致富不一般,传说他有一个聚宝盆,是由他妻子偶然发现的。当时这“宝盆”在水上漂浮着,周边聚集了很多锦鲤。
沈万三的妻子见很神奇,便将这盆带回家中,偶然簪子掉落进盆中竟然生出无数只,无论什么东西放进去都会变成珠宝金银,由此沈万三就凭借着这聚宝盆成为了元末清初的首富。那么问题来了,沈万三到底多有钱才会成为富商之首呢?
现在比较有史料依据的说法,沈万三在财富巅峰时期曾有白银20亿两,换算成现代的美元足有2万亿,更不用说折合成我们的人民币了,这数字恐怕如今的首富都要甘拜下风。
终是盛极而衰
自古以来,钱权便是一对孪生兄弟。秦国时期,吕不韦便不甘商人地位低下,派遣女子入宫争宠为他争得官职。
沈万三也是如此,为了稳固家业,他投靠了当时的权贵张士诚。有了张士诚的帮助,沈万山更是意气风发,全国的财宝几乎都进入他的腰包。
但是风水轮流转,朱元璋大败张士诚,元朝也就此覆灭,朱元璋攻占应天府,在南京称帝,改国号为明。
明朝的建立也就意味着沈万山失掉了权势的庇护。几番思索,他决定要讨得朱元璋的欢心。
朱元璋刚称帝,为了防止散军再度来犯,于是下令封锁了水域。没有了水路,沈万三的海上贸易也就断了,但是他没有因此参加到造反之中,而是积极响应朱元璋的各种指令。
此外,他还派出自己的儿子沈茂暗中与朝中官员勾结,希望能够传话到朱元璋耳中,说沈家愿意交出军粮万石、黄金千两,以此效忠新帝。
当时的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经过战争的国家经济十分萧条,十分缺少金银。沈万三见状又向皇宫内进奉奇珍异宝和金银细软。
洪武二年,朱元璋打算修建南京都城,沈万三又向上请旨,希望能够出一份力。
经过多次的示好和表忠心,朱元璋也多次夸赞沈万三,就这样沈万三又找到了一个靠山。
然而好景不长,沈万三之后还是一直在朱元璋的面前刷存在感,疯狂的进献珠宝,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而沈万三就超过了这个度,他之后进献的财宝好像就是在打朱元璋的脸,仿佛在说:“你一个皇帝最终还不是要靠我沈万三,才能国泰民安”。
皇帝必然不能忍受沈万三如此讽刺自己,便要将沈万三治罪。但是还好沈万三的钱财打通了后宫,由皇后出面求情,最终沈万三逃过一死,全家流放云南。
后人与财产疑云
关于沈万三最后的史料记载,便是来自《明史·马后传》,书中只是记录了其一家人发配至滇的指令,便再无记载。
于是,后人便开始猜测,沈万三的万贯家财究竟去了哪里?其后人又去了何地?如今又是何景象呢?诸多的疑团萦绕在后世人的心中。
终于这些谜题在2011年被解开了。当时有一位来自南京《东方文化周刊》的高级摄影师,叫扎西刘,十分热爱采风和研究史料。
有一次,他发现云南、福建、贵州等地存在大量的南京移民后裔,其中贵州的移民数量尤其惊人,更神奇的是他们移民的时间多是在元末明初。
扎西刘突然想到这个时间、这个事件都和沈万三流放时间吻合,便开始了他的研究。
通过史料查询,他发现在古代的滇主要是指云南和贵州两个地方,既然在云南并没有发现沈万三及其后人的生活迹象,那贵州是否会有呢?想到这里他便马上启程,前往贵州。
经过在贵州的考察,他惊喜地发现,贵州的立省时间刚好是在明初,当年汤和将军便率领将士来此驻军定居,这个地方便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屯堡地区。
#让世遗活起来#
2015年7月,北大钱理群教授夫妇决定卖掉房产,住进养老社区,每月费用20000元。钱理群说:“住进养老院也是希望能避开琐事,我现在只用做3件事儿就行了。第一是休养身体,第二是写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
2008年,一次采访中,北大教授钱理群的一句话,让社会震惊。
他说:“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都正在培养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拥有了地位,带来的危害比贪官污吏更大!”
从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火遍全网。
这就是著名的“钱理群之忧”,与之齐名的,是“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回顾钱理群的一生,他始终致力于思辨,对文学,对社会,对世界的角角落落。
1960年代,刚从北大毕业的钱理群,就被分配到贵州安顺地区的卫生学校去教语文。
因为当时学生很不重视文科,觉得学语文没什么用,第一次去上课,明明是教语文,可桌子上却放着骷髅头的标本。
钱理群当时内心就凉了半截。
他陷入两难的境地,想留下来,自己很难适应,因为面对的都是一群对文学不感冒的孩子。但想走,却又走不出去大山。
这个时候,钱理群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搞副业”。
他在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的同时,在业余时间里,继续研究鲁迅,想在未来重回北大。
当然,钱理群很快发现,这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不看好文学,仍会有一些知音存在。
他在安顺师范有一间小屋子,每到周末,他开启了讲堂,给学生讲解自己读过的书,主要讲解鲁迅。
对于偏远山区的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鲁迅的文字是晦涩难懂的。可钱理群讲得却眉飞色舞,讲到口舌发干,讲到满头大汗。
等他往台下一看,学生们早已满脸泪水。
不错,还是有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也是钱理群把文学的养分带到了大山里。
钱理群怎么和学生打成一片呢?
课余时间,他经常带学生踢足球,但碍于不懂足球理论,便用毛主席语录来指导体育场上的技术和战术。
有时候,他还会和学生们排练经典话剧,学习打麻将。钱理群太爱打麻将了,凑不齐人,就拽着学生玩一宿双人麻将。
等学生们睡觉了,他就回到宿舍,开始自己的鲁迅研究。
钱理群用这样的方式,在现实与理想间找到一种平衡,扎根蛰伏了18年。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钱理群考回了北大。
而那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那些曾经是农民、工人、商贩的人,都在钱理群的鼓励下,纷纷考上了大学,走出大山去看看。
重回北大的钱理群如鱼得水,专著一本接一本出版。他写下对于鲁迅的见解“看与被看”,让大众真正读懂了鲁迅。
当然,在象牙塔的钱理群并非只一味地读“圣贤书”,他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对于社会热点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当下混沌的网络世界,他提出自己的质疑:
“疫情之后,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它的危机和别的时代的危机不完全一样,它现在让人恐惧让人不安,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那该怎么办呢?
他对自己提了三个要求:第一个是“观察”,别轻易下结论。第二个“等待”,不要急,要耐心。第三个“坚守”,不能在一片混乱中随波逐流。
钱理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富五车加上岁月的沉淀,让他获得对生命的淡然。
2019年8月,老伴儿崔可忻去世后,钱理群依旧按部就班地吃饭、读书、散步、研究。
当挚爱离去,钱理群没有大悲,而是淡淡地说:
“我们的关系是罕见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讨论,生死问题,死后怎么样,全部讨论,毫无顾忌。
她最后把自己生前所有事情全部安排好,整个过程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流一滴泪,这一切都是想过的,都想透了,都谈透了。”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82岁的钱理群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摄影,把老年时光过得有滋有味。
相信正是这样淡然看开的心态,会让他走得更远更久。
对于钱老的一生,你怎么看?你赞成他的观点吗?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我是@陳星空 ,关注我,每天分享历史上值得聆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