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关于【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刘立夫|《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2、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自汉朝起就流传有三个版本

1、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刘立夫|《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提出“为己”之学并不是狭隘的利己主义,更不能误解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这个为己,最贴切的意思就是提高道德修养,这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求学是为了使自己有知,因而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我。而有知的目标在提升自身的修养,这就难免跟别人打交道,只有了解他人,才可以辨别是非善恶,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也可以将“为己”理解为“术业有专攻”,将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便根据他们的资质和性格爱好,如公西华知礼、冉求多艺、子悠擅乐,通过因材施教,发挥其所长。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与为己之学相反的,则是“为人”之学。这种态度颇似“醉翁之意不在酒”,学习意在装饰门面,所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李泽厚先生斥之为“求名情结”。

孔子为何强调为己之学?当基于学风浮躁的社会背景。他说的“古之学者”,属于那些理想化的圣贤君子,他们为了提升自我而学习,而现实的读书人与之大相径庭,多是奔着功名利禄而来,知识已成敲门砖。孔子批评的“为人之学”放在今天一样合适。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学习应是一个内求自洽的过程,无需外在的评价。一旦将求知视为功利之途,这样获得的知识也会走样,君子耻之,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只能视为学习的意外收获,而非刻意求得。即使有了名声,也不能放松。孔子云:“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为学之人真正担忧的是自己的才能、道德水平名不副实,至于其他,就不必考虑过多。

2、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自汉朝起就流传有三个版本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论语》书影(元刻孤本)

《秦朝焚书坑儒,战乱频仍,导致《论语》一度失传,到了汉代又流传出了多个版本。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录,《论语》有齐、鲁、古三个版本,在用字、篇名、篇数等方面各有差异。

《鲁论语》为鲁人所传,主要在鲁地流传,共二十篇,今《论语》的篇章即依此而定;《齐论语》为齐人所传,比《鲁论语》多《问王(玉)》、《知道》两篇,共二十二篇,主要在齐地流传;《古论语》据记载,是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曲阜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论语》最显著的特点,是把第二十篇《尧曰》的最后一章“子张问于孔子”以下单独另分一篇,有的本子题名为《子张》,有的本子则题名为《从政》,故有《子张》两篇,实为二十一篇。这三种本子除了篇数不同外,在章次、文字和解说上都有出入。

西汉成帝之师张禹先学《鲁论》,后学《齐论》,对齐、鲁两派择善而从,融合了《鲁论语》和《齐论语》。张禹是帝师,在儒生中最为尊贵,后来的儒生广泛推崇他的版本,导致其他各家《论语》日渐衰微。因张禹封安昌侯,所以他的本子称为《张侯论》,盛行于汉代。由于《张侯论》中并未包含《问王》和《知道》两篇,后世一直将其划分在《鲁论语》系统中。汉末郑玄也根据《鲁论》篇章,参考《齐论》、《古论》,为之作注。

唐宋注解修订《论语》的成果十分丰富,尤其以南宋朱熹所编撰的《论语集注》为集大成者。宋以后的通行的论语版本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今本”了。

2015年,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出土了大批珍贵的竹简和木牍,其中五百多枚竹简上竟然书写着《论语》。经鉴定,海昏侯墓竹简上所书的论语版本“属于失传已久的《齐论语》”。 由于保存情况不佳,海昏侯墓《论语》简中可释读的部分大约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文字较多的篇目有《公冶长》《雍也》《先进》《子路》《宪问》等,对应今本《乡党》《微子》《子张》篇的内容还没有被发现,《颜渊》篇是否存在也还不能确定。

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

《论语》书影(宋刻本)

最特别的是,书中保存有《智(知)道篇》和一些不见于今本的简文,符合《汉书·艺文志》所谓的《齐论语》的一些特征。《论语》篇数在汉代已经大致上稳定下来,齐、鲁、古三派都只是在二十篇的基础上略有增改,至于如何增改,则尚在变动中。它有《知道》却无《问玉》,可能体现了齐《论语》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说明齐《论语》是在《论语》二十篇的基础上,陆续加入其他来源的孔门言行,分阶段形成的。而《汉书·艺文志》将古、鲁、齐三派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忽视了《论语》的不同文本和解说长期并存、交织互动的历史。

同时,《论语》既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不但突出反映了孔子的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和思想观点,而且忠实记录了他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风貌,使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来。这当然与它善于把握特点和刻画人物有关。《论语》的语言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字里行间充满感情,赋有感染力,并善于把深刻的道理生动巧妙地表达出来,形象新颖,意味深长,以至形成很多格言警句,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吗,论语在古代流传的主要版本,论语在古代的地位,《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论语是古代什么的典范。这就是关于《论语在古代就有之说,《论语》:“古之学者为己》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115183/
1
上一篇 复眼的昆虫有哪些,复眼动物
下一篇 微信头像壁纸图片,适合当微信头像的壁纸(40张高清手机壁纸)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