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威海路 优秀历史建筑(一)
建筑是可阅读的
张园 威海路588号
1882年,无锡人张鸿禄(字叔和)购入张园,重新布置后于1885年向社会开放,取名“味莼园” ;有着“海上第一名园”的美誉 。同时也是新式公共文化的诞生之地 ,试燃电灯、照相连景,以及1897年后电影,曾聚集过无数文人雅士。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
威海路651号、665弄
太阳公寓(原为房地产商孙春生以其姓的英文音译命名)。卡拉特莫尼工程顾间公司设计,混合结构,1928年竣工。合院式多层公寓。平面回字形。临街立面为深浅相间的面砖饰面,主入口饰竖向尺度高大的拱券,窗楣为白色平券装饰。1976年加建两层。
静安别墅 威海路652弄
上海最大的里弄民居群 潮州会馆基地 孔祥熙的产业 蔡元培 于佑任 郑小秋等曾在此居住 现存183幢住宅
威海别墅 威海路727弄
建于1938年
中共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
活动地点旧址
威海720-722号
莲花池,昆明城北大美胜地;“三山一水”古典园林,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清秀风韵。
作为历史文化名园,莲花池有四大看点:
1、四面荷风
莲花池曾是“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滇中胜景。
历史上莲花池周,林木参天,池中碧波荡漾,一池的莲花在花开时节自然更是花红叶碧,美不胜收。
可惜我本为莲花而来,莲花却不知去向,莲轩亭边,空留《爱莲说》刻于石头之上。
2、冷泉印月
据明代《云南府志》记载:“商山之麓皆桃林,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去风疾”。
莲花池又名冷泉、龙池,民间传闻用此池水洗浴可以治病。
3、妆楼倒影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平西王吴三桂选中莲花池,兴建"安阜园",专为宠妃陈圆圆居住。这一住就是19年。安阜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奇花异卉、书画奇珍应有尽有。
因为这里曾有陈圆圆的梳妆台、永历帝陵等历史遗迹。更因与历史名人吴三桂、陈圆圆有重要关联,莲花池成为昆明自然风景与人文地理的"双料胜地"。
至今莲花池畔,还有陈圆圆的画像残碑,记载她的生平。一园一池,见证了一段历史兴亡。“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至今在昆明广为流传。
4、联大往事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校舍毗邻咫尺之莲花池,尤是联大师生与外地寓昆人士频顾之地,
联大人的[刚毅坚卓]——日本人轰炸的次日,仍然在露天办公上课,未曾停止;
陈岱孙的[下课赏雨]——逆境中仍表现出非凡的乐观和豁达,这一情景在电影《无问西东》也有镜头;
华罗庚的[苦心专研]——身为联大教授,白天上课,晚上读书,在昆明陈家营艰苦的环境中,以坚强的毅力完成论文写作,成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
往事一幕幕,联大风骨至今为后人钦佩与仰慕,!
莲花池也,秀水一泓,承载如此厚重之历史,能不称道焉?
#derlook我的花样生活#
#“疫中”自驾华东行#D3:扬州(80km)。扬州两日游才蓦然发现其是最能代表扬州历史文化的是运河,最值得流连的景点是市井小巷。
到扬州的游客首选游览目的地大摡总是瘦西湖、文化街、名园等5A4A景区,我也不能免俗,昨天游览了东关历史文化街,今天游览了瘦西湖、大明寺等著名景区。瘦西湖固然清秀婉丽风姿绰约,也不过就是湖光山色;个园何园的确如诗似画、古朴典雅,却都跑不出亭台楼阁假山名木,看得多了实在有些审美疲劳。今天去了市外的邵阳古镇和网红皮市街才明白,真正能代表扬州历史文化的是运河,真正让人惊艳的是皮市街周边的市井小巷。
扬州因河而生。自吴王夫差开邗沟成为运河“第一锹”,扬州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城市历史由此拉开序幕。在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运河始终陪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扬州城的古运河就象现代的城区公路,纵横交错。运河两岸的古渡口、古市集、古街古巷星罗棋布。我们驱车20公里前往扬州北大门的邵伯古镇乃漕运必经之地。虽说古镇保护令人失望,但古镇里已经废弃的古船闸和民国、建国后兴建的大型船闸却令人叹为观止。运河上通过船闸穿梭往来的大型运输船舶展示了古运河至今仍然发挥着强大的货运作用。观看通过船闸抬升船舶的原理,才恍然明白大运河是怎么从北京穿山过河到达杭州的。看到扬州纵横交错的运河网络、文人墨客的诗书文献和河运枢纽的作用,才明白只有弄清了运河历史,才能真正了解扬州的文化内涵。明天必须游览完运河三湾风景区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再离开扬州。
走进扬州古城核心区原汁原味的百年市井小巷,实际上是无意中闯入。我们原意是步行前往距酒店不远的扬州网红街区“皮市街",没想到导航指引我们在一片巨大百年市井小巷中七拐八弯穿行而过,该区域基本都是老式平房,建筑有些古旧零乱,小巷仅能容纳两人并排而过,巷内小吃店小卖店理发店公共厕所小学校一应俱全,那种整洁利落、古朴苍桑和浓浓的烟火气决非南北方一些城市脏乱差的城中村可比。我是要赞美扬州城市规划者仍然保留古城这份原汁原味的记忆,还是为古城那么多居民至今仍然住在这种没有卫生间的百年平房而心酸矛盾。不管怎么说,我真的很喜欢这种充满烟火气和遥远记忆的古朴市井小巷,羡慕住在这片老街居民邻里间知根知底家长里短其乐融融的市井生活。
我负责分享 您负责欣赏
秋色满园陶然亭(二)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建于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是AAAA景区(点), 全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16.15公顷。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现代的陶然亭公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
扬州的园林不输苏州,名气却远不如苏州,扬州人都觉得个园何园是四大名园之一,但实际上四大名园里有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并没有扬州的园林。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先生耗时三十年完成的关于扬州园林艺术的巨著!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被扬州的园林技艺所折服。
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一书中说:读过《扬州画舫录》的人,无不对扬州的美心生向往。
虽然如今扬州的经济与名气远不如苏州和杭州了,但是文化底蕴方面与苏杭还是能够并驾齐驱的。
河南率先垂范
中国国际文旅名园名村名城智造河南率先垂范
罗无声
抢抓时代机遇,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时代经典传奇伟大奇迹,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国人民全民美好幸福生活,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美好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名园名村名城智造,中国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示范村县市智造,游学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园示范村县智造,健康中国名村名城示范园示范村示范城智造,在河南率先垂范,进入规划开发与市场运营。
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名园名村名城,中国经济发展时代经典传奇,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中国文化世界大舞台,中国河南诞生。
中国文化出河南,河南文化定中国。说豫你听,豫见中国,豫文化之真象之大象,豫文化之伟大光辉,中国智造,时代经典,亮点世界。一个伟大的河南,伟大的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照亮整个世界。
首批中国国际文旅名村名城县市名单
(1)郑州大学城,新密
(2)信阳,罗山,固始,商城
(3)洛阳,栾川,
(4)驻马店,上蔡,泌阳
(5)南阳,西峡
(6)开封,兰考
(7)平顶山,鲁山
(8)周口,项城
首批中国国际文旅名园名村名镇名单
(1)郑州大学城
(2)洛阳
龙池沟村,王凹村(宜阳县香鹿山镇); 辛店街道办,洛阳高新区
(3)栾川
庄子村,白马潭 ; 鸦石村,红杉大峡谷
(4)固始
往流镇,安徽阜南县王家坝镇 ; 固始关门山,火岭沟村,仰天洼社区,瑶沟村
(5)罗山
常胜村,定远乡 ; 湖北大悟县宣化镇
(6)上蔡
白龟庙村,塔桥镇
(7)泌阳
富金川村,郭集,羊册镇 ; 南阳社旗县夏洼镇,方城县小史店镇
(8)鲁山
贴近炉村,尧山镇,神牛大峡谷
(9)项城
饮马池村,光武街道办,南顿镇 ; 安庄村,黄龙沟,官会镇
等等
1998年,苏州决定建一座能体现苏州文化内涵的新博物馆。消息传出后,立刻引发苏州人民及世界建筑界的关注。
可是新博物馆选址在古城区,周围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建馆,不仅要体现苏州的历史文化,还要兼顾对周围古建筑的影响,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整整三年,没有一个建筑师敢接下这个任务。
直到2001年,当地政府决定请世界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来负责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对于久居美国,更擅长设计现代建筑的贝聿铭来说,要将他的设计风格和苏州古城顺利融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可是为什么已经退休了12年、85岁高龄的他,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呢?
这就要从他的身世说起了。贝聿铭,虽是美籍华人,但他的祖籍在苏州,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就曾是他们家的私有园林。
1935年,他到美国去学习建筑。1960年开始自己创业,他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被认为是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
1983年,他以华人建筑师的身份,接手了重建卢浮宫的工作,引起了许多法国人的质疑。在他设计的金字塔入口曝光后,无数法国人称它为寒酸的钻石,高呼:“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
贝聿铭顶着这些压力,坚持了自己的想法。1989年,金字塔落成,透明的塔身与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仿佛璀璨的宝石一般,让整个法国都为之惊叹,从此,质疑变成了赞扬。
这位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家,设计了70多座著名建筑,还曾在1983年,获得了建筑界的国际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可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贝聿铭就有了要建造一座真正的中国建筑的想法。
虽然早在1979年,他在为北京建造酒店时,就已经尝试过一次中国传统建筑。当时,那座古典园林式的香山饭店,一落成就为他赢得了无数掌声,但是,他却因为其破坏了香山自然的美感,而陷入自责。
所以,他认为,苏州博物馆给了他一个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于是他在2002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苏州。
吸收了在北京的经验,贝聿铭对博物馆的建设十分谨慎,他调查了很多关于苏州园林文化的资料,还走遍了馆址周围的文化遗迹,最终,他决定建一座园林和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博物馆。
经过一年多的构思,2003年8月,贝聿铭对外公布了他的设计模型。但就在大部分市民都表示赞同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出现了。
在贝聿铭的设计中,他选用的建筑材料多是现代的钢铁、玻璃和石材。对此,一些专家表示:“白墙灰瓦是江南民居的特点,一定要用瓦!”
但贝聿铭却不这样看,他说:“小青瓦的密度不够,经历风吹雨打后容易产生裂痕,会给博物馆藏品的安全带来隐患!”
于是,为了兼顾传统和安全,贝聿铭前往全国各地考察,最后,相中了一种名叫做“中国黑”的花岗石,这种石头材质坚硬,当它被加工成菱形铺在房顶上时,下雨时会呈深黑色,天晴时又为深灰色,完美地契合了所有人的要求。
而后,为了使博物馆能与周围环境鹭港一致,贝聿铭打算把大部分建筑藏在地下。但是,江南的地下水网纵横交错,在这样情况下,要想保证地下室的稳定,就必须要打桩。
可是博物馆旁边的拙政园,围墙在地下的部分还不到1米,那么打桩时,土向四周挤压的时候,就会对拙政园的围墙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古建筑,经过大量的测算,贝聿铭决定,在天然地基上,加上一层很厚的混凝土,用天然地基和混凝土的重量压住地下室,保持它的稳定性,解决了需要打桩的问题。
就这样,经过不断打磨,2006年10月6日,新的苏州博物馆隆重开馆。年迈的贝聿铭,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完成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挑战。
他以全新的方式表达了苏州园林之美,将古典建筑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不仅给自己的家乡留下了最美的名片,还奠定了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基础。
【#北京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有“都门胜地”之誉。
北京陶然亭公园1952年建园,全园总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园,国家级4a景区。
陶然亭公园建国后扩建而成的一处园林,元代这里建有“慈悲庵”。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此盖了三间厅房,摘取唐朝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因此取名陶然亭。
以亭取胜的陶然亭共有36座亭子,特别是近年来仿建的10座历史文化名亭。沧浪亭、醉翁亭、兰亭、杜甫草堂、二泉亭、吹台亭、侵月亭、独醒亭、鹅池碑亭、云绘楼清音阁等,享誉中华。这些亭的历史有2000多年,地理上包括六省九市,形成了独具亭文化特色的公园。
自清代以来,由于这一代富有自然风光,多年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