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高铁站,刚摘下口罩准备打车,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那个热情劲儿像是遇到了老熟人。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伙子自我介绍,天天在头条上泡我,对司马南频道熟得很,知道我从海花岛来。
拉到了地方,小伙子死活不肯收钱,那哪儿成啊?我们坚持付了钱,并与小伙子合影。
同行的两位教授,跟小伙子聊了一路,对这个孩子印象蛮好。
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三亚生活了20年,娶了当地的姑娘,生了一双儿女,大的12,小的8岁,都送私立读书(好的公立学校送不进去)。
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培养好,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读书太少,没有前途。钱花在教育上,现在还租房子住。
本来挣了一点钱,妈妈五十几岁得癌症,花光了积蓄,“妈妈只有我这一个儿子”……爸爸年纪跟司马老师差不多,还在河南老家,姐姐妹妹也都在乡下生活。
问他,喜欢我节目里边的哪些内容?
喜欢听你讲毛主席。
小伙子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军人,他说自己从小崇拜英雄。
三亚开车,他曾干过一件事儿,有人上车以后不问吃饭、旅游的地方,专门打听军港一类,东游西逛,行为鬼祟,他直接把这个可疑的家伙给拉到了派出所。
2010年,河南高考状元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美元,国内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喊话张磊说:“捐再多也只是个校友,捐给西湖大学,我让你当联合创始人!”
张磊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内,他从小就聪明,在高中时,被高中学习氛围影响,开始努力上进。高考后,张磊考进了人民大学。在人民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社会工作。
进入社会后,他发现自己就拿着这么低的工资。张磊明显不满足现在的工资水平,便决定去国外进修。张磊始终认为,只有自己去了更远,更好的平台,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扩大自己的财富。
但是张磊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钱,哪来的学费去国外求学。后来经过多番打听,思考,他决定去美国赚钱。去到美国的那一刻,他顿时被耶鲁大学吸引了,他进入了这所大学。
当时在这所学校里,有着规定,只要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免除学费。但是让张磊苦恼的并不是学费,而是其他的生活费还有那个房租。
当时在耶鲁大学的学生,都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在学校里是没有房子给学生住的。为了生活费还有那个租金,张磊决定去外面打零工。
当时教张磊的老师叫史文森,这名老师可是了不起,因为史文森的老师在美国和巴菲特齐名。当时他看到张磊在课余时间打零工,觉得这个学生有些特别,便给张磊介绍投行的面试。
当时张磊听了老师的话后,兴奋地来到投行面试,可惜的是,因为面试官的原因,导致张磊落选了。当时的面试官问了一个非常实用的问题:
如果你是曼哈顿的官员,你准备在这里建多少加油站。
当时张磊早就听说过这件事,在张磊的眼中,觉得这个地方不值得投资,所以他的回答就是那里并不缺加油站,因为那里有很多加油站。
当张磊说出自己的答案后,面试官就让张磊回去。张磊回去后,就向自己的老师史文森说明了整个事情的情况。史文森本来对于经济就特别精通,听到张磊的话后,就认定张磊有投资天赋。
史文森随后就打电话给面试官的上级,向他说明了情况,并跟他说:张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投资天才,他可以帮助您赚钱。
很快面试官就被解聘,而张磊进入了投行工作。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投资实践的学习,加上有老师史文森的帮助,很快他就在这里游刃有余。
张磊在国外学完投资所有的理论,加上他在投行的实践后就回国建立了高瓴资本。当时张磊回国后,就向老师借了两千万美金。张磊看到腾讯,便知道这家公司在未来一定会有大收益。
后来果然不出张磊所料,他将自己带来的钱一半全部投入腾讯,后来获得了高收益。后来张磊继续进军,投资各个行业,有福耀玻璃,还有格力电器,蓝月亮,药明康德等制造业,还有大半的互联网企业。
后来,张磊为了想学习投资理论的无数中国人,将自己的所有理论还有经验,写成了《价值》。这本书一经出版,便被很多大佬推荐,像董明珠,马化腾,李彥宏等大佬都在推荐这本书,张磊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是在用这本书中的理论去投。
曹德旺这样评价这本书:《价值》这本书值得我们读一读,当初刚见张磊时,他的坦诚还有真诚让我如今都难以忘怀。我建议年轻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尤其是创业者。
如果你现在是在打工,你将从这本书中得到长期发展的商业逻辑。如果你是在创业,你将得到你需要的商业价值还有长远的视角。
后来,张磊将《价值》的稿费全部捐给公益事业。这本书是我们能够成功的基础,张磊一辈子投资的理论都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里面的理论得到了成功。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双11好物节#